交通安全中道路条件成因及对策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2-12
/ 2

交通安全中道路条件成因及对策浅析

崔志波

关键词:交通安全,道路条件,成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经济快速增长,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处于多发期。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很多,除了人、车等因素外,道路条件的好坏,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在交通管理中,一般把道路分为城市道路和公路两大类。公路包括: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等;城市道路包括:快速干道、主干道、次干道、支路、胡同等。一般来说,不同等级的道路设计、建设标准不同,道路通行条件和安全条件也不会相同。

1.道路因素包括的广义内容

在一般的道路交通事故统计中,由于驾驶员的违章操作和驾驶发生交通事故,人员子系统成为事故的外在的直接原因,这一部分原因属于机动车驾驶员原因。然而,在驾驶员的原因统计中,有部分原因是技术子系统中的道路条件不符合标准,车辆的动能无法及时释放到道路中去,使得系统载有的动能已经远远超出了人员的控制范围,能量最终瞬间释放造成交通事故,被归结为驾驶人员的原因,如:判断错误、措施不当等。在道路条件差的地区,事故发生率明显高于道路条件好的地区,并且特大事故突出。据统计,重庆市2007年四级以下的道路发生事故占总事故的36.0%;发生在道路条件差的5m以上高路堤危险地段的重特大事故占总的特大事故的74.9%。

欧洲经济联合委员会指出70%的交通事故原因是由于道路条件不够。在驾驶人员的因素中假设只有观察错误是由于道路条件不好引发的事故,经计算可以发现,道路因素的占有率大幅增加,由原来的千分之一增加到百分之四十多的比率。

2.交通安全中道路条件因素

人们在分析事故的原因时倾向于人为因素,而忽略了其他因素尤其是道路因素,在我国,把道路对交通事故的影响几乎看作为零。往往是由两个或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一般事故处理现场只能确定其中一种为主要原因,道路条件这一重要因素往往被忽略。

2.1路面条件与交通事故

我国的城市道路一般都是沥青路面和混凝土路面,路面标准普遍高于公路。但是,一些大中城市交通事故逐年上升。有些条件很好的道路频繁发生交通事故,除了驾驶员违章驾驶和车辆的因素之外,路面过滑应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根据国家道路标准有关规定:城市道路路面的摩阻系数不小于0.7,这个标准对于新建道路来说,一般不成问题。但是,路面摩阻系数是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而衰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却是人们容易疏忽的地方,众所周知,汽车制动是靠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来完成的。轮胎花纹可以增加轮胎的摩擦阻力,提高车辆在路面上的附着系数,或者路面粗糙度可以提高路面摩阻系数。汽车制动时摩擦阻力的大小不是单纯取决于汽车附着系数或者路面摩阻系数,而是取决于两者之间最小的那一个。

2.2道路几何设计

平曲线半径与交通事故关系较大,半径越小,离心力越大,易侧滑;半径越大(>10000m),驾驶员感觉不到曲线的存在,易发生操作不当,事故率也较高。同时平纵而线形组合不当、视距不足或不连续的路段也是交通事故易发路段。从行车状态来看,平纵而线形组合越顺畅连续,行车质量越好,交通事故率越低。几何线形设计主要包括平曲线半径、视距设计的连续性、纵坡坡度大小及均衡性以及平纵而的组合设计等方面。

3.基于道路条件的交通安全

3.1曲线转角

为了保证道路交通安全,在公路选线和线形设计中,应尽可能考虑以下几点:

(1)平曲线转角的安全值为20O(安全范围15O~25O)。转角20O左右的平曲线能最好地满足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和行车视野的要求。

(2)曲线转角应该小于30O。大于30O的曲线转角会造成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应该尽量避免较大曲线转角的出现。

(3)曲线转角不应该小于7O。小偏角曲线易导致驾驶员产生急弯错觉,从而不利于行车安全。

3.2纵坡坡度

根据分析研究结果,对道路纵坡设计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规范规定最大纵坡不应大于8%。因为大于6%的纵坡事故率增长幅度很大,因此建议最大纵坡取值不能超过6%。

(2)综合考虑道路设计的最小纵坡和安全纵坡范围,坡度在0.3%~2%之间最为合适。

(3)当交通量较大或事故率较高时,建议在纵坡路段增加车道数、设置限速标志(尤其在下坡方向一侧)。

3.3路基高度和边坡

规范只规定路基高度应使路肩边缘高出路基两侧地面积水高度,同时要考虑地下水、毛细水和冰冻的作用,不致影响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并没有从交通安全的角度来控制路基高度,容易给设计者造成这样一种误解,即路基高度越高越好。上述研究表明,在保证防洪、横穿道路及立交引道要求的前提下,路基高度应尽可能采用较小值。

4.结语

道路条件是造成交通事故主要原因之一的结论,从而打破了以往只考虑驾驶员和车辆的原因,忽略了道路方面的原因,指导交通管理部门分析交通事故时可从道路条件方面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改进道路条件,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永钦.欧洲的SAFESTAR研究计划[J].北美交通信息,1999,19(6)

[2]裴玉龙,马骥.道路交通事故道路条件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3,16(4)

[3]裴玉龙,孟祥海.高速公路事故多发点成因分析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0,13(4)

[4]王武宏,孙逢春,曹琦等.道路交通系统中驾驶行为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