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80例临床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无痛分娩80例临床应用分析

朱静芳

朱静芳湖北潜江江汉油田总医院五七院区妇产科433121

【摘要】目的:对产妇无痛分娩对分娩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把产妇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产妇采用椎管内阻滞镇痛法,而对照组产妇则采用行非药物性常规分娩镇痛法。结果: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比对照组明显要低。观察组有36例为效镇痛患者,90%的有效镇痛率,对照组有9例为有效镇痛患者,23%的有效镇痛率。比较两组间有效镇痛率数据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镇痛分娩采用椎管内阻滞镇痛法,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关键词】无痛分娩;椎管内阻滞镇痛;常规分娩镇痛【中图分类号】R9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123-01

在当前医学快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产妇关于分娩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母婴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对减少分娩痛苦甚至无痛有着迫切的要求。产妇分娩时的子宫收缩能导致疼痛的产生,因分娩过程中胎儿头部下降能压迫盆底及扩张宫颈都能因起产妇剧烈的产痛[1]。由于分娩疼痛能让产妇身心遭受很大的痛苦,其因而对正常生产存在畏惧心理。在近几年来,我院妇产科已经成功开展全产程无痛分娩,均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现作如下报告。

⒈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3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孕妇80例,依照其先后生产的顺序和本人自愿的原则,把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中,年龄最小的产妇22岁,最大为40岁,年龄平均为32.7岁;在对照组中,年龄最小的产妇为21岁,最大为37岁,年龄平均为32.3岁。体现在年龄、体重、身高、孕周、文化背景、产次等方面,两组产妇不存在明显差异,存在可比性。入选病例应满足足月、单胎、初产、无阴道分娩禁忌、无硬脊膜外腔阻滞禁忌、无重人心脑系统疾病、产妇自愿要求无痛分娩等相关条件。

1.2方法观察组产妇采用椎管内阻滞镇痛法;而对照组产妇则采用行非药物性常规分娩镇痛法。

1.2.1观察组镇痛方法。当产妇的宫口张开至至3cm上下之时,可将硬膜外腔穿刺从第一至第四腰椎间隙实行,置管4cm。接着再通过置管将0.7%利卡因4m1采取硬膜外腔注射法,当检查可确认产妇没有出现全脊麻和局部麻药中毒症状之后,在第十腰椎(T10)以下以针刺法对麻醉绝对阻滞平面进行测试,在第八腰椎(T8)以下测试相对阻滞平面,接着再依据宫缩的反应情况再将布比卡因与芬太尼的混合镇痛液联合注入,第一次可使用8ml左右的局麻药总量,之后则注入混合镇痛液的大致标准为6ml/lh,当宫颈张开口到l0cm时,麻醉可暂停。在上述的过程中,需要对产妇做及时耐心的指导,以便使其能够为顺利生产而协调用力,待分娩出胎儿之后再把适量镇痛液注入,最后将麻醉导管拔除,将麻醉停止。

1.2.2对照组镇痛方法。这一方法实施的措施主要有:对产妇如何运用合理的呼吸方式、呼吸频率如何调整、怎样开展主动性深呼吸、产程家属如何陪护以及如何进行适度按摩等常规方法。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做统计学处理,P<0.05则是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⒉结果2.1效果评价2.1.1疼痛评估。在产后lh之内,对镇痛效果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共分0~10个评估等级,疼痛强度大小以数字大小来表示。“0”即为无疼痛,而1~3则表示疼痛为轻度,4~6则表示疼痛为中度,而7~9则表示疼痛为重度,“10”表示为剧痛。数字的选择由产妇依据自身产中、产后的疼痛感觉情况来确定,对疼痛的不同程度作表示。有效镇痛率(﹪)=(无痛例数+轻度疼痛例数)/总例数×100%。

2.2结果分析

从上表的情况来看:通过上表可知: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比对照组明显要低。观察组有36例为效镇痛患者,90%的有效镇痛率,对照组有9例为有效镇痛患者,23%的有效镇痛率。比较两组间有效镇痛率数据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

⒊讨论产妇产生的分娩疼痛可有应激反应被引起,还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儿茶酚胺类物质被促进大量释放,来抑制住宫缩,由此也就造成了一些产妇的产程被延长了,有的还可能会有胎儿宫内窘迫的不良后果被引发。临床应用无痛分娩能对保证胎儿的健康非常有利,开始被日益增多的孕产妇所乐于接受。无痛分娩比较常见的为药物镇痛和精神抚慰是这两类方法。药物镇痛就是让产妇的神经系统受到药物的直接作用,能产生稳定的镇痛效果,有着比较广的临床应用价值[2]。

在其中,临床效果比较理想的是采取硬膜外阻滞的方法,在观察组不存在胎儿宫内窘迫状况,一般可能为产妇消失了疼痛感,减少了体内儿茶酚胺释放,明显地改善了宫缩活跃性和子宫血流情况。在对照组有着比较高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一般可能为产痛促使母血中增加了儿茶酚胺,也就减少了胎盘血流量,让胎儿在于低氧状态存在。

采取行椎管内阻滞镇痛法,需要经验丰富的麻醉师,能充分准备并精细操作,准确地确定麻醉药物的给药剂量和恰当的给药时机,有着完备的急救预案。在行麻醉之前,必须将静脉通路开放,人工破膜不能在麻醉前后30min进行,避免发生羊水栓塞等意外情况。

综上可见,对产妇的镇痛分娩采用椎管内阻滞镇痛法,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促使产程进展加速,产妇有着平稳的生命体征和可靠的分娩效果,赢得比较高的产妇满意率,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1]陈有贵,硬膜外置管无痛分娩100例临床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6):125~126。

[2]阂慧,彭玉红,无痛分娩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创新,2012.9(16):125~126。

作者简介:朱静芳;女;1980年5月;主治医师;学历: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