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美术课探讨
山东省平度市蓼兰镇蓼兰中学266731
美术教育在学生终生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国家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最近表示:“我们今天讲的加强学校美育,是在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巨大发展,同时又面临严峻挑战的历史阶段的美育,更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美育。”如何加强学校美育,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让学生爱上美术课是有效途径之一。
一、故事引入
在美术课堂中引入一些恰当的故事,使课堂气氛既活跃又生动。
1.幽默型激发学生兴趣。即在故事中引学生发笑,然后让学生在幽默的故事中去思考,在快乐中去学习美术知识。如,我在上“你、我、他”时,讲到如何去抓住人物特征时,开始我就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同学们,今天,我乘车来学校上课,经历了一件事。我上了车,坐下。售票员是个女的,戴了一对大大的耳环,特显眼,头发卷曲且是金黄色的,涂了口红,画了眉毛,穿的是超短裙。售票员见我上了车,马上喊了:喂!眼镜儿,买票!作为戴眼镜的我,听了这话心里自然很不舒服。于是,我极不情愿地掏出了10元钱给她。售票员收了钱,又忙开了,一边吆喝乘客,一边指点放行李,好像忘了找我钱了。我想只有等她闲下来后再问。这时,车里,已经很安静了,可那售票员在那里还是若无其事的样子,好像真的忘了找我钱了,我忍不住了,于是喊道:喂!耳环,补(找)钱!当时,全车的乘客都笑了,只有那个售票员没笑,只用两只溜圆的大眼盯着我,不知是在憎恨我说的话,还是在对自己最先的言语感到愧疚。当时我心里也在想:你瞪着我干嘛?我还没叫你口红、还没叫你超短裙、还没叫你金毛狮王呢!”故事完了,同学们笑了。笑过,我做了总结:第一,同学们在生活中该不该像那个售票员那样?结论:要学会尊重别人;第二,故事里哪两个人物特征很明显?结论:耳环,眼镜。要求:请同学们用绘画的方式把这两个人物表现出来,不一定要画得很标准,但一定要抓住特征。学生兴致很高,于是都积极、快乐地去画画了。画好后,请学生到讲台上自己介绍自己的画,再叫其他学生评论……教师再总结、引导……
2.名人型更有权威性。如,我在讲到美术作品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时,讲了罗丹的故事。罗丹在创作巴尔扎克的时候,据说他在完成巴尔扎克雕像的过程中多次进行了加工修改。有一次在完成雕像的雏形后,他找来三个学生征求意见,哪知这三个学生都对雕像的那双手赞不绝口,有的赞扬说只有上帝才能创造出这双手,有的赞扬说单凭这双手就可以使罗丹在艺术史上不朽。罗丹听完后,出乎他们意料之外,抡起斧子砍掉了雕像的这双手,并且告诉学生:“傻子们!这双手太突出了!它们已经有了它们自己的生命,它们已不属于这个雕像的整体了。所以我不能不把它们砍掉。记着,而且好好地记着: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体更加重要的。”的确,为了保持一个艺术作品的整体性,作家可以忍痛割爱,删去某些或许够得上精彩的情节或细节。而我们呢,更应该如此,希望同学们的那双手不要为某些有碍于整体的细节而被“砍”了。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能一辈子都记得“整体与局部”和罗丹的故事的关系。
二、巧妙导入
通过各种新颖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1.谜语导入。有的课讲起来比较枯燥,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采取猜谜语的形式。
2.悬念导入。好奇心可以引发人去探究,引发人去思考。好奇心是学生对那些新异的、有趣的事物的探究反映。教师要创造一个具有悬念的环境,让学生能从中获得新奇的感觉,使他们对美术课充满好奇的向往。
3.实践导入。实践需要想象,实践也可以发展想象力,能够使学生的想象更合理、更现实、更丰富。
4.纠错导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种辅导孩子的方法叫纠错法。就是不怕犯错,而要学会纠错,在纠错的过程中促进智能发展的一种方法,把它运用在美术课堂导入中,效果也不错。
5.象形导入。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上课时一定要找他们感兴趣的、变化快的、形象鲜明的物体。学生对这些感兴趣,观察的积极性就高。
三、教材活用
要激发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必须活用教材。教学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活用教材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或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符合当地的教学发展水平,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识规律,真正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在讲授美术鉴赏“审美自律”一课时,教材内容过于专业,配图简略,不宜直接用于教学。我在吃透教材和充分解读教参的基础上,以学生容易理解且感兴趣的内容开始全课。我先以PPT演示文稿的形式给学生们放映优秀书法作品,并配以优美的音乐,让他们体会每一幅字所带来的不同主观感受。然后,再以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例,将他在《兰亭序》中书写最多的“之”字打乱顺序,拼杂在原作图片中,让学生说出观感。多数学生表示,这样编排的《兰亭序》杂乱无章、没有情趣。当我重又放出《兰亭序》的原图时,学生似乎更易理解原作的精到和神韵,对本课“审美自律”的主题也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