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谈语文课堂的教学的语言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谈语文课堂的教学的语言艺术

李树春

黑龙江省北安市实验中学黑龙江北安164000

摘要:课堂是教育教学主阵地,教师人生价值的平台,影响学生一生的场所,课堂语言的艺术性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入情入境感染熏陶学生

关键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教育教学以课堂为主阵地,教师以课堂教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事实证明,一堂生动的好课,能在听课者的头脑中打上深深的烙印,令人终生难忘。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但要有广博的知识,在课堂上能运筹帷幄、纵横捭阖,而且还要讲究说话的艺术;语言既要准确严密,又不乏生动风趣,同时还要入情入境,善于营造和渲染课堂气氛,课堂上才能收到春风化雨的功效,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笔者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和不断的学习探索,总结了点滴经验,希望和同仁们分享。

一、课堂教学中“问”的艺术性

如今的教育改革强调的是: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柏拉图也指出:“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可见,浓厚的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前提条件。语言,作为基础学科中的基础,自然也必须遵循这一客观规律。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呢?

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的确,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有疑才能造成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探索问题的热情。在分析《孔乙己》时,我提出了两个问题:文中几处写到孔乙己付酒钱?为什么要反复地写到?学生们很感兴趣,个个积极思考,竞相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主动。

二、课堂教学中“演”的艺术性

任何艺术都以他的感染性为主要特征,课堂教学艺术也是如此,对学生的感染力就是它的魅力所在。授课教师不但是一堂课的总导演,同时他也是一个声情并茂的演员。教师掌握和运用教学艺术,目的在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教师饰演的角色依教材而定,它可以是拍案而起的闻一多,可以是泪洒青衫的白居易,也可以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一个教师,当他踏入课堂,就应为四十分钟做好准备,饱含感情的进入角色,唯其如此,才能吸引“观众”乃至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大凡做过学生的人,在回顾自己学习经历时,或多或少都会对某些课堂情景留下深刻印象。不难想象梁实秋先生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对于梁启超的“起、承、转、合”的高超演技,二十多年后还记忆犹新,以至来到渡口,面对湍急的河水,不禁悲从中来,历时想起那首先生讲过的古诗: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也不难想象“三味书屋”的老先生在读“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的抑扬顿挫的语势,以至三四十年后,鲁迅先生还清晰的忆起“先生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的忘我形象。

三、课堂教学中板书设计的艺术性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艺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始终,提纲挈领。著名教育家韩依黎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尤其在语文教学中,美好的板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的确,板书是教师在备课时精心构思的艺术结晶,是教案的浓缩,也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所在。当老师边讲述边完成地他所精心设计的板书时,学生会折服于它的“精炼的概括性、清晰的条理性、语言的形象性和深刻的启发性”,于是产生极大兴趣,深深地被它所吸引、自始至终地跟着老师的引导来学习课文。所以每上一课,我都注意设计一个尽可能完美的板书。

总而言之,教师的的语言艺术是在课堂上,对学生造成的影响却在多年以后,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逐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因此,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

参考文献

1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学习动机》

2谢宗元《大语文环境与我的大语文教学观》

李树春(1970--男)黑龙江省北安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师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