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3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评价

张怡

武胜县中医医院张怡

关键词:末梢血;静脉血;血常规;检验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439-3768-(2019)-2-ZYM

Comparativeevaluationofperipheralbloodandvenousbloodinroutinebloodexamination

Abstract:objectivetocomparethedifferencebetweenvenousbloodandterminalbloodbyroutinebloodexamination.MethodsfromFebruary12,2017toJanuary12,2019,76casesofbloodroutineexaminationinourhospitalwereselectedandpidedintovenousgroup(38cases)andperipheralgroup(38cases).Venousbloodsampleswerecollectedandtestedbybloodroutineexamination,andthepatientswerepidedintotwogroups:venousgroup(n=38)andperipheralgroup(n=38).Peripheralbloodsampleswerecollectedforroutinebloodtestandtheresultswerecomparedbetweenvenousgroupandperipheralgroup.ResultsRBC,PLT,WBC,HGB,HCTandMCHCinvenousgroupwerecomparedwiththoseinperipheralgroup(P<0.05).Preparestatisticalsignificance.Conclusiontheresultsofbloodroutinetestaredifferentbetweenperipheralbloodandvenousblood.Thedataofvenousbloodtestismoreaccurateandstable,soitcanbeusedasthemainsampleofbloodroutinesampling.

Keywords:peripheralblood;venousblood;bloodroutine;test

血常规是非常重要的全身检查的项目,通过此项检查可以确定很多病症,具有临床价值。随着现在医学的发展,对血常规的检验标准也越来越严格,不仅要具有准确性还要具有误差小的特点[1]。血常规的采集标本大多数为静脉血和末梢血以及动脉血,临床上使用较广泛的有静脉血和末梢血。所以本文就这两种血样标本经过血常规检验探讨那一种更接近标准值。

1资料及方法

1.1基础资料

筛选2017年2月12日~2019月1月12日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检验者76例,将其平均分为静脉组38例检验者和末梢组38例检验者,静脉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24~65岁,平均(36.76±5.76)岁;末梢组男19例,女19例,年龄23~66岁,平均(37.63±5.72)岁;对比静脉组和末梢组检验者的性别和年龄等基础资料,P>0.05,不具备统计学的意义。排除的标准为:①排除患有非常严重的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等系统疾病的检验者。②排除有血液方面疾病的检验者。③排除有传染病的检验者。④排除月经期的女性以及妊娠期的女性。⑤排除高于70岁的老年人和低于16岁的儿童。

1.2对比方法

末梢组的38例检验者采集的血样标本为末梢血。取检验者清晨空腹状态下的血样,选择无名指或者中指的末梢血,首先揉捏检验者的指尖5次左右,再进行指尖采血部位常规消毒,消毒完毕后使用一次性的末梢采血针在指尖部位进行穿刺,用一次性的真空微量吸管吸取40μL左右的血样,放入EDTA-K2抗凝的离心管内进行摇匀,最后使用迈瑞五分类血球分析仪,型号为BS-360E和其配套的试剂遵循仪器说明书的具体操作进行检验[2]。准确记录检查出的各个细胞值,以备后期对比统计。注意必须2小时之内用分析仪完成检验,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静脉组的38例检验者采集的血样标本为静脉血。取检验者清晨空腹状态下的血样,首先让检验者端坐位坐好,选择在检验者的前臂肘静脉中间位置进行穿刺,将需要穿刺的部位进行常规消毒,消毒完毕后用一次性的静脉采血针在静脉处进行穿刺,用EDTA-K2抗凝管抽取2ml静脉血并摇匀,最后使用迈瑞五分类血球分析仪,型号为BS-360E和其配套的试剂遵循仪器说明书的具体操作进行检验。准确记录检查出的各个细胞值,以备后期对比统计。注意必须2小时之内用分析仪完成检验,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3组间对比指标

对比静脉组和末梢组患者的红细胞值(简称RBC),血小板值(简称PLT),白细胞值(简称WBC),血红蛋白浓度(简称HGB),红细胞比容(简称HCT),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浓度均值(简称MCHC)。

1.4统计学的处理

使用软件SPSS19.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用(X(一)±S)表示计量资料,以t进行组间检验,若P<0.05,则存在统计学的意义;若P>0.05,则不存在统计学的意义。

2对比结果

2.1对比静脉组和末梢组的RBC和PLT以及WBC

静脉组和末梢组的红细胞值(简称RBC)比较t为2.2800,P为0.0255,P<0.05,具备统计学的意义。静脉组和末梢组的血小板值(简称PLT)比较t为2.3842,P为0.0197,P<0.05,具备统计学的意义。静脉组和末梢组的白细胞值(简称WBC)比较t为2.5916,P为0.0115,P<0.05,具备统计学的意义。且静脉组的红细胞值和血小板值比末梢组高,静脉组的白细胞值比末梢组低,P<0.05,具备统计学的意义。见表1。

表1对比静脉组和末梢组的RBC和PLT以及WBC(X(一)±S)

组别RBC(×1012/L)PLT(×109/L)WBC(×109/L)静脉组(38)3.89±0.49232.24±40.875.37±1.26末梢组(38)3.58±0.68209.58±41.986.28±1.76t2.28002.38422.5916P0.02550.01970.0115

2.2对比静脉组和末梢组的HGB和HCT以及MCHC

静脉组和末梢组的血红蛋白浓度(简称HGB)比较t为7.3926,P为0.0000,P<0.05,具备统计学的意义。静脉组和末梢组的红细胞比容(简称HCT)比较t为549.7484,P为0.000,P<0.05,具备统计学的意义。静脉组和末梢组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浓度均值(简称MCHC)比较t为3.7942,P为0.0030,P<0.05,具备统计学的意义。且静脉组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比容以及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浓度均值都高于末梢组,P<0.05,具备统计学的意义。见表2。

表2对比静脉组和末梢组的HGB和HCT以及MCHC(X(一)±S)

组别HGB(g/L)HCT(%)MCHC(g/L)静脉组(38)137.36±9.3446.34±0.08313.23±15.25末梢组(38)118.57±12.5339.15±0.01301.35±11.83t7.3926549.74843.7942P0.00000.0000.0030

3讨论

血常规可以检验人体内人多项细胞值,但是主要的有红细胞值(简称RBC)、血小板值(简称PLT)、白细胞值(简称WBC)、血红蛋白浓度(简称HGB)、红细胞比容(简称HCT)、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浓度均值(简称MCHC)等[3]。通过分析这些细胞的形态分布以及数量变化,可以在早期发现潜伏的疾病也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病情。人体的血液中存在最多的为红细胞,针尖一样大小的血滴中就有上百万个红细胞,其形状为扁圆,中央的位置有一点凹陷的形态,具有运送气体的功能[4]。而血液中可以携带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特种红色蛋白质被称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量增减大多数都是保持一致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两者计量数值低于正常水平则为贫血[5]。虽然贫血病症涉及很多因素,但是测定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是最常规的检查,而且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检测还还可以提高医生的警惕,让医生及时发现与贫血相关的一些因素,如遗传、营养以及消耗等因素。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仅有红细胞数量的0.1%到0.2%左右,具有围剿血液中微生物的能力[6]。肿瘤患者在化疗的时候都要进行白细胞的检测,如果低于某个数值,应立即终止化疗。所以白细胞的计数也是一种监控指标。传统的血常规检测中没有血小板这项,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全自动以及半自动的检测仪器则包括血小板这项检测。血小板是具有凝血功能和止血功能的细胞,如果人体的某处出现破裂出血,第一时间赶来堵漏的就是血小板,其本身存有多种凝血和止血的因素,所以现在血小板的检测也被重视起来了,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检测项目[7]。血细胞比容传统称呼为血细胞压积,是指全血经过抗凝离心后,沉淀的红细胞占全血的比值。这个比值可以直观的知道红细胞的数值变化,是减少还是增加。当红细胞的绝对值升高时,红细胞的比容也会相应的升高。临床上用血细胞比容来计算脱水患者血液的浓缩程度以确定补液的数量[8]。其数值也和贫血有一定关系,因为红细胞数量与红细胞的压积不保持平行。还需要测定血红蛋白的浓度以及红细胞的数量,以此计算红细胞的各项均值才存在参考意义。红细胞值(简称RBC)正常参考数值为:3.5至5.5,单位是:×1012/L;血小板值(简称PLT)正常参考数值为:100至300,单位是:×109/L;白细胞值(简称WBC)正常参考数值为:4至10,单位是:×109/L;血红蛋白浓度(简称HGB)正常参考数值为:120至160,单位是:g/L;红细胞比容(简称HCT)正常参考数值为:40至48,单位:%;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浓度均值(简称MCHC)正常参考数值为:300至360,单位:g/L

通过对试验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知静脉组的红细胞值和血小板值更接近正常值,且静脉组和末梢组的红细胞值比较t为2.2800,P为0.0255,血小板值比较t为2.3842,P为0.0197,P<0.05,具备统计学的意义。静脉组的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比容以及血红蛋白的浓度均值更接近正常值,且静脉组和末梢组的血红蛋白浓度比较t为7.3926,P为0.0000,红细胞比容进行对比t为549.7484。血红蛋白的浓度均值进行比较t为3.7942,P为0.0030,P<0.05,具备统计学的意义。而静脉组和末梢组的白细胞值比较t为2.5916,P为0.0115,,且静脉组的白细胞值比末梢组低,P<0.05,具备统计学的意义。此种现象与采集的末梢血浓度低、样本量比较少、采血时间比较长和受挤压白细胞破裂等因素有关。总体数据表明末梢血在检测时重复操作性质较差,由于其存放的时间非常短,还容易发生溶血,所以末梢血稳定性比静脉血的稳定性差,不利于长久的存放。而静脉血出血大流速快,具有稳定性,可重复进行检测。

综上文所述,血常规检验静脉血结果更加准确,可作为血常规采样的主要样本。

参考文献:

[1]吴智刚,李小蓝,李启欣,等.在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和静脉血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6(1):99-100.

[2]葛文彬.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中的效果与价值分析用于检验中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3):48-49.

[3]金秀华.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观察比较.内蒙古医学杂志,2016,48(7):848-849.

[4]李耀妮,青松,刘小星,等.高原环境下末梢血和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差异研究.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14):2055-2057.

[5]陈晓.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和静脉血的应用价值分析.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6):104-105.

[6]熊明珍,王志娟,聂颖俊.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2):152.

[7]攸永月,靳飞清.血常规检验中进行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的结果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8):146-147.

[8]果基牛牛.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与静脉血的比较分析[J].智慧健康,2018,v.4(06):17-19.

document.getElementById('cnt-ad').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