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绵阳市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周良君王乐汪洋

周良君王乐汪洋

(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绵阳市2017~2018年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患者进行病原学流行病学分析,掌握绵阳地区食源性疾病的病原谱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及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46例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粪便、呕吐物、肛拭子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146例标本中83例分离出病原菌,阳性率56.85%(83/146);病原学阳性标本中占比最多为沙门氏菌占比为59.04%(49/83),其次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25.30%(21/83)、副溶血性弧菌9.64%(8/83)、单增李斯特菌7.23%(6/83);结论:绵阳市2017~2018年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病原谱存在多样化,以沙门菌为主,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危食品以皮蛋为主,其次是含馅料糕点和海水产品。建议市民在夏季尽量少吃皮蛋及含馅料糕点,吃经过热加工熟透的肉类及海水产品;同时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卫生监督执法部门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病原谱;流行病学

伴随着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为食品安全问题,使得食源性疾病现象频出,对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所以,为了确保人们身体健康,降低食品安全问题发生频率,国家需要强化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食源性疾病现象的产生是因为人们食用了带有致病性病原菌的食物,从而导致机体出现中毒症状。食源性疾病具备了迅速性以及广泛性,假如人们产生了食源性疾病现象,通常会造成患者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严重的情况下,还会使得患者身体产生脱水问题,假如没有获得有效的诊治,就会加重患者的疾病[1]。所以,人们如果出现了食源性疾病的情况就要及时的治疗,降低其对于身体所产生的危害性。对患者治疗前,要做好微生物检验工作,帮助患者寻找食源性疾病的具体原因,对症下药,有效帮助患者治疗疾病。为了更加合理而又科学的做好相关研究工作,本疾控中心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收集到的146例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患者,对其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流行病资料

来自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及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的送检表

1.2标本的种类和来源各县(市、区)疾控中心送检及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采集的临床诊断病例的粪便、呕吐物、肛拭子,检测前-4℃冷藏保存。年龄最小1岁,最大81岁。

1.3方法

按照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WS271-2007及《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2结果

2.1病原学检测结果

146例标本中83例分离出病原菌,阳性率56.85%(83/146);病原学阳性标本中占比最多为沙门氏菌占比为59.04%(49/83),其次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25.30%(21/83)、副溶血性弧菌9.64%(8/83)、单增李斯特菌7.23%(6/83)。

2.2流行病学特征

2.1临床症状

146例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患者,典型症状包含了腹泻、呕吐、发热以及腹痛等,其中有55例患者出现呕吐症状,占比为37.67%,146例患者出现了腹泻症状,占比为100%,还有42例患者出现了发热症状,占比为28.77%,有84例患者出现了腹痛症状,占比为57.53%。

2.2食源性疾病潜伏期

所有的食源性疾病患者中,潜伏期为1-15h,平均为(7.52±3.19)h。有53例患者的食源性疾病潜伏期高于10h,占比为36.30%,还有75例患者的食源性疾病潜伏期介于8-10h之间,占比为51.37%,66例患者的食源性疾病潜伏期在8h以下,占比为45.21%。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患者通常会存在着不同的潜伏期,时间段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均匀分布态势。

2.3发病时间

各个月份所采集的粪便标本当中检测出的致病菌结果表明,2017年与2018年,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高峰均集中在6月和9月,其中2017年6月和9月检出率为26.51%以及20.74%,2018年6月以及9月的检出率分别是26.12%和26.01%。

2.4发病场所

2017年与2018年引发食源性疾病的进食场所集中在家庭,占比为80.00%,其他场所依次是饭店、食品店、食堂以及街头购买。

2.5食用高危食品

监测的146例病例当中,有115例出现了可疑食品暴露信息,占到了病例总数的78.77%。其中存在46例患者食用了混合食物以及多种食物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占比为40.00%。22例使用不明食物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占比为19.13%。在确定可疑还视频的案例中,皮蛋所占比例最多,其次为含馅料糕点和海水产品。

3讨论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发病率较高,按照临床统计结果来看,导致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具体原因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第一,食物从生产一直到运输的再生个过程中需要经历运输、存储以及销售等不同的环节,任何环节产生细菌污染都会导致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出现。第二,假如食物已经遭受了细菌污染,同时,食物存放位置的温度相对较高,细菌也会呈现出剧烈的繁殖速度,细菌数量不断增加也会导致毒素的产生,进而引起细菌感染[2]。第三,食用食品如果没有达到安全使用的国家标准,例如食品没有熟透,或者是在存储的过程中将生食以及熟食放在一块,都会导致食品出现交叉污染。不论是何种原因,患者食用食物的时候都会存在发生细菌性食源性疾病风险。伴随着人们对于食品安全关注度不断提升,各种食品检验的作用不断凸显。

对于那些已经出现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现象,除了要确定产生原因以外,还要分析细菌微生物,掌握致病菌,为预防细菌微生物食源性疾病和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以后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确保患者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逐渐恢复健康[3]。我中心为了提升检测的效果与准确性,应尽可能对典型患者的粪便、呕吐物及其进食的食品进行检验,同时还对可能会产生病菌感染的环境等样品进行了分析。最终发现了不同形式的病原菌。从检测的结果来看,沙门菌的检出率是最高的,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所以,为了减少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的产生频率,检测人员需要更加完整而又准确的检测致病菌,使结果更加具备可信度。同时,检测人员需要分析食源性疾病的具体原因,保证执法的公正、严格,在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及法律法规的保障下完成相关工作[4]。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患者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工作,提升警惕性,预防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发生,使得人们可以更加健康、安全的生活[5]。

通过对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病原菌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能够及时地发现疾病产生的病因,为临床医生的治疗工作提供依据,帮助患者更加有效地服用药物,尽快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陈静宜,廖飞.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

[2]王艳华.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检验及特点分析[J].医学信息,2017,30(2).

[3]周广丽.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实验室检验的分析[J].大众健康:理论版,2012(11):277-278.

[4]齐莹莹.86例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患者微生物学检验结果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8,29(12):52-53.

[5]宋晓荷.象山县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