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1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研究

李永平

(黑龙江省伊春市新青林业局职工医院黑龙江伊春153036)

【摘要】目的:观察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根据用药方法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热、腹痛、胃肠道反应和压痛所需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治疗的有效率(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85.1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一定使用价值,指导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西结合;急性胆囊炎;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2-0062-02

急性胆囊炎是常见的一类但囊性炎症,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胆囊息肉和结石,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右下腹胀痛、恶心、呕吐、发热等,在中医学中属于“胆胀”、“胁痛”的范畴,本次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效果,现具体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经临床症状,联合CT检查和超声检查,发现患者的胆囊出息不同程度的肿大,胆囊壁明显增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胆囊周围积液等,判断为胆囊和胆总管结石。入选患者根据用药方式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n=54)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在30~72岁,平均年龄(45.8±3.2)岁,平均病程在(3.25±0.51)d;研究组(n=54)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在30~75岁,平均年龄(46.4±3.6)岁,平均病程在(3.34±0.49)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均衡,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主要包括应用西药进行抗感染、纠正机体水、电解质紊乱、解痉止痛和消炎利胆等方面的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进行治疗,方剂包括:柴胡20g,黄岑10g,法半夏10g,延胡索10g,五灵脂10g,丹参10g,川柬子10g,枳实10g,加水煎煮300ml分两次与早晚服用。

两组患者均治疗1周,治疗后随访3个月。

1.3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所需时间。

疗效判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消失,血常规恢复至正常,胆囊影像恢复正常判断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好转,血常规基本正常,胆囊影像好转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甚至病情恶化判断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4统计分析

对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用(x-±s)来表明计量资料的数据,用χ2检验表明计数资料,检测P值,如果经检测P<0.05则提示两组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临床症状消失所需的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发热、腹痛、胃肠道反应和压痛所需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各临床症状消失所需的时间比较(x-±s,d)

3.讨论

急性胆囊炎临床发病较急,且病情进展迅速,临床若不能及时得到治疗,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该类疾病的发生于胆囊口梗阻,组织者出现低血流灌注、细菌感染等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应用抗生素进行感染防控,进行利胆、解痉止痛,维持机体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各项治疗。

急性胆囊炎在中医学中是属于少阳病不解,邪热内传阳明,导致胃肠干扰,食宿阻滞;邪热和宿食导致少阳阳明通病。中药方剂中黄岑、枳实、大黄具有泻肝火的功效,延胡索具有解痉挛,止痛的功效;五灵脂能消痈、清热解毒等功效;法半夏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祛黄等功效,且能理气止吐。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具有疏肝利胆,清热解毒,解痉止痛等多种功效。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发热、腹痛、胃肠道反应和压痛所需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的有效率(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85.1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使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生命体征等均有效改善,同时与西医中抗炎药物联合应用,充分体现中药和西药联合应用达到协同的作用,因此中西医联合治疗具有一定使用价值,指导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