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小学课堂的实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1

如何增强小学课堂的实效性

张静蒋丽萍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长乐小学

课堂的实效性,也就是说,课堂上学生实质性的掌握知识,而不是花架式的过40分钟。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这就要求学生学有所学,教师教有所教。那么,如何增强小学数学课堂的实效性呢?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以下:

一、学生做到课前预习,有准备的学习。

学生要对所学知识进行适当的预习,在这里老师要布置切实可行的预习方案,交给学生完成。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自己在预习过程中解决问题,还可发现新的数学问题。以便在课堂中解决新的数学问题,也可以把自己预习的成果在课堂上展示出来。比如在教学“量一量”这课时,就可以先让学生在生活中量一量,多操作。这样课堂上学生能主动的学习。能运用自己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学习数学。从而提高其有效性。

二、教师做好课前备好课,有准备的教学。

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备课,既要备好教学内容,还要备好学生可能在课堂上的突发状况的处理。在备教学内容时,要把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还要把数学知识趣味化,让孩子在课堂上愉快的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分类”这个数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把学生哪些是留守儿童,哪些长头发,哪些学生爱好相同等等。做好这些备课,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也能引导到“分类”这个教学内容。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是服务于生活。有“备”而来,是达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必要条件。在以前的教学中,强调“备学生、备内容、备教法”的课前准备,放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兵法中强调知已知彼百战百胜。学生作为我们教学的对象,我们首先应该对其有充分的了解。我们的教学设计必须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包括他们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生活经验以及个性特点等等,甚至包括兴趣爱好。我们对学生了解的越多,越能帮助我们设计好一个能被学生所接受甚至产生共鸣的课前预案。

三、课堂要体现教师为引体,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在课堂上,应该避免强灌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应该先让学生提出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在课堂上说出来,做出来,实践出来。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延伸,顺利成章的进入新知识的学习。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是个引体,适当的点评和帮助,促使学生自己接受数学知识。根据学习的状态,学生的学习可以分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学生学习的状态不同,学习的效果也截然不同。学习对于绝大部分小学生来说,缺少的是责任,更多的是依靠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对于小学的数学课堂来说显得尤其重要。一些老师生怕学生听不懂,学不好或者想尽快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采取全由自己包办代替,全由自己讲解说明的教学方式。而一讲起来,则不可收,且越讲越有兴致,以至整堂课只看见教师在活动,只听见教师的声音,即使到了学生做课堂作业时,教师还不放心地唠叨:看清题目,抄对数字,不要做错,使学生一会儿也不得安宁。这样,往往打乱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干扰了学生的正常思考。其实,课堂上教师讲解时间过长,常常导致学生纪律涣散,思维陷入抑制状态,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殊不知,教师控制一下讲解时间,自己少讲一点,让学生多点思考,学习效果反而会好。因此,新课程课堂教学最好采用“先学后教”、“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教学方式,真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前台,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培养自学能力,真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有效提高学习的效果。

四、做好课后巩固,增强课堂实效性。

课后要有巩固性的练习,可以布置手写作业,比如计算题类型。可以布置生活化的作业,比如量一量,找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这类操作性强的作业。也可以布置讲解性的作业,比如给家长和同学讲讲自己今天的收获。课后实效的巩固,才会让课堂知识掌握得更好。

数学强调理解,但练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却是功不可没的。因为通过练习既能及时地对新学的内容加以巩固,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成技能技巧,又能让教师通过学生的练习及时反馈自己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决定了他们的“忘性”。即使在讲授新课的时候理解了,但不加以练习的话,知识得不到巩固,更不可能做到触类旁通。

总之,要增强课堂的实效性,学生的课堂知识才能掌握得更好,更牢固,在生活中才能灵活运用。老师要多方面的考虑,三维式的教学,多和其他同仁多探讨,多学习业务知识。只有在学生和教师的全力配合的氛围中,才能使课堂更有效,学生更有实质的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