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解析问题的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2
/ 2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解析问题的能力

秘海霞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251800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深入思维、思考,不断地探索才可以掌握知识。对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发挥数学的优势,以新课程标准中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探究”为教学宗旨。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造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及解题速度。

关键词:数学课堂解题能力研究

一、引导参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推动力。在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的过程中,老师要通过采取丰富的有新意的措施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课堂观察兴趣,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和体会数学学习的实用性和美妙的地方,从而为切实提高课堂观察能力和学好数学知识提供良好的条件。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三角形中线知识的时候,提问学生:“三角形的中线划分三角形为两个三角形的情况下,这两个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如何?”一些学生会说:“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师再启发学生:“这两个三角形真的是全等三角形吗?”紧接着,将这两个三角形的高线作出,启发学生说这两个三角形的底相等,高也相等。基于教师的这种启发,学生明白了这两个三角形有着相等的面积。教师以这种方式进行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激发,教师应当使学生增强创新观念,进行自主性的思考,这也是教师教学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学法指导,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合作探究,交流互动,畅所欲言。注意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再解决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1.多动手,多操作。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学习的感性材料,加强直观操作,通过具体操作进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象,以此作为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例如,在矩形的教学中,学生常常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折叠方面的问题。如把矩形沿对角线折叠后重叠部分是怎样的图形?若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16和8,那么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多少?教师通过学生亲手操作实践,再让学生将解答过程和结论有序地、完整地说出来,然后请全班同学评议。这样,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让学生发现和概括出重叠部分的图形及其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学到了探究知识的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2.设计问题,培养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设计适度的问题能够对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产生直接性的影响。适度的设问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加上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就会愈加敏捷。如果教师不能适度地设计问题,那么就难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敏捷思维能力。如,教师在教授学生用配方法解答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的时候,倘若直接列出方程x2-4x=6,然后提问学生如何解答,教师这样提问难以使学生把该方程向(x-2)2=10转化、通过直接开平方的方法进行解答,因而难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教师这样组织教学:(1)方程(x-2)2=10如何解答?(2)方程x2-4x=6和方程(x-2)2=10有什么区别吗?(3)怎样对方程x2-4x=6进行解答?以使学生探究规律,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解答方程的方法。可以说,教师如此设计教学问题,不但兼顾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意识,进而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

三、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如,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创设了拉面师傅拉面的情境:拉面师傅将一团和好的面,揉搓成1根长条后,手握两端用力拉长,然后将长条对折,再拉长,再对折,每次对折称为一扣,如此反复操作,连续拉扣六七次后便成了许多细细的面条。学生自然提出了“扣六七次后细的面条有多少根?”的问题,在探索“扣1次后有几根?扣2次后有几根?……”的过程中有效地组织了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营造一个能够激起学生强烈好奇心,本能地产生认识冲突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质疑、猜想,唤醒其强烈的问题意识。

四、恰当评价,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哲学家菩德曼说:“播种言行,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教师播种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行为,如何让学生收获“有更多的问题视角,能提出更好的问题”的习惯呢?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坚持肯定为主的原则,采取具体肯定的策略,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价值具体肯定,这种具体的肯定不仅对提出问题的个体,而且对全班学生有很好的教育意义。经过一段时间耐心指导和精心培育,学生在课堂上对“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活动充满激情,逐步养成解决问题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刘秀梅中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略谈[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2,S1。

[2]吴健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