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婕
(江苏省射阳县人民医院血透室江苏射阳2243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2014年间的20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健康调查量表等工具对本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本组患者焦虑量表评分(37.51±6.14)分,抑郁量表评分(37.46±6.38)分,而干预后分别为(31.79±5.33)分、(31.64±5.65)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康调查量表6个维度评分干预前后也存在明显变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能明显减轻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理护理;老年患者;血液透析;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5-0141-03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进展和血液透析技术不断提高,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人数越来越多,这些患者由于疾病本身、血液透析相关的并发症、经济因素、家庭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容易出现各种负性心理问题,反过来又会影响到机体内分泌、免疫系统,对透析治疗产生不良影响,严重者影响到血液透析治疗的疗效。针对此,我们在临床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起到了缓解作用,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2014年间的20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20名患者中男性有1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为(66.3±4.5)岁;平均病程(27.5±12.6)个月;透析次数为2~3次/周,每次透析时间3~4h。基础疾病:糖尿病肾病2例,高血压肾病8例,慢性肾炎10例。所有患者均已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功能不全和精神疾患者。
1.2护理方法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保持护患关系良好护士多站在患者角度考虑问题,本着一切为患者服务的护理理念,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充分信任患者、尊重患者和体贴关怀患者,注意维护患者的人格尊严。诊疗过程中护士要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引导患者正确面对患病现实,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临床治疗的实施。
1.2.2积极进行知识宣教护士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宣教和血液透析知识宣教,主要的目的是使患者了解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以及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必要性,在透析治疗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如何进行应对;对于长时间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需要重点讲解血液透析相关的并发症、形成原因、治疗方法等,尽量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营造良好的诊疗环境营造良好的透析室环境,能明显改善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的情绪。透析室应定时进行消毒和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光线充足,温度适宜。实施护理操作时态度要温和,让患者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
1.2.4需求家庭与社会支持护士还应当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使其充分认识到他们在老年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可或缺的作用,鼓励患者家属与患者多沟通,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情感引导。护士也要充分理解患者家属的难处,尽可能地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1.3效果评价
分别在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1]、抑郁自评量表[2]、健康调查量表[3]等工具对本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其中健康调查量表6个维度分别是躯体疾病,生理机能,健康状况,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情感智能。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越高,说明焦虑和抑郁程度越重;健康调查量表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作统计学分析处理,干预前后各项评分的比较均采用t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本组患者焦虑量表评分(37.51±6.14)分,抑郁量表评分(37.46±6.38)分,而干预后分别为(31.79±5.33)分、(31.64±5.65)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康调查量表6个维度评分干预前后也存在明显变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表2。
表1干预前后20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变化(x-±s,n=20)
时间焦虑量表评分抑郁量表评分
干预前37.51±6.1437.46±6.38
干预后31.79±5.3331.64±5.65
t3.14623.0541
P<0.01<0.01
3.讨论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在疾病早期阶段,由于自身对血液透析相关知识不了解,亲眼目睹较粗的针头将血液引导出体外,就很容易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加之患者对诊疗环境的陌生感,有时会觉得难以适应;有时候这类情绪会在不经意间被放大,产生严重的焦虑、恐惧、抑郁等,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讲是比较常见的,此类心理失衡对于疾病的治疗会产生不利影响。随着病程的延长,有些患者会感到自身在社交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慢慢减弱,社交活动圈子越来越小,严重时出现人际交往障碍,患者对自身评价变低;部分老年患者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支持较少;老年患者往往多种疾病缠身导致生理机能不佳;长期透析过程中产生高昂的费用,也容易使老年患者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这些因素影响下造成患者容易产生悲观、绝望心理,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扭曲,从而对生活质量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在临床上,医护人员经常发现处于心理焦虑、抑郁状况之下的患者,往往存在血压波动大、心率增快、呼吸节律变化等,这些变化有可能影响病情和血液透析效果,甚至引发生命危险,因此临床需加以高度重视。
心理护理作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大量实践证明能够很大程度地影响到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4],当前阶段多数医护人员已意识到了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患者保持心理状况良好,有助于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然而当前普遍对于心理护理的概念、范畴并没有十分确切的定义,部分医护人员对患者心理活动状况没有充分的认识,认为心理护理也只不过是护理工作的一种辅助方式。要更好地实施心里护理干预,保障临床治疗效果,必须首先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和心理护理的特点。心理护理是有其广泛性和情景性的,心理护理必须贯穿患者护理工作的始终,随时随地都在根据医疗环境发生着变化,并深刻影响着患者心理活动;患者心理状态会受外界的影响,我们可通过积极的护理调节患者行为,从而使患者的心理活动受到影响,表现出临床所期望出现的行为;心理护理工作是讲究个性化的,由于不同的患者其心理活动情况也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实施心理护理,必须要准确把握不同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适时调节心理护理的方法;实施心理活动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通过患者的外在表现来判定内心活动,充分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
总之,本研究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采取积极主动的知识宣教,营造良好的诊疗环境,寻求患者家庭与社会等多方面支持,其结果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量表评分、抑郁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健康调查量表的6个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心理护理能明显减轻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苏靖涵,王淑艳,梁雪等.肝移植受者等待供肝期间认知行为干预及效果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5):687-692.
[2]张丹,高辉,周亚楠.三种量表评价心房颤动患者焦虑抑郁的比较[J].中国医药,2014,9(4):474-476.
[3]于均涛,姜忠东,孙忠华,等.航空官兵睡眠障碍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7):986-989.
[4]杨莉,占红英,李兴勤.心理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35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