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丽君于萨(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264200)
【摘要】目的:浅谈室间隔缺损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36例患者资料进行总计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细心护理,34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2例患者病情正在好转。结论: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早日痊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5-0245-01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nsepaldefect,VSD),其病理为室间隔部位左右心室间的交通,产生心室水平的左向右分流,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2%~20%。最常见部位为膜部,分流最终导致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患者资料,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收治室间隔缺损患者36例,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37岁~54岁。症状:患者的临床症状与VSD大小,分流量大小及有无肺动脉阻塞性病变密切相关。缺损小、分流量小的患者一般无临床症状,往往在体检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有心杂音,并因而进一步诊治。缺损较大的VSD因分流量大而致肺血增多,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活动受限和劳力性气短、气促,婴儿喂养困难、体格瘦小,严重者可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成年患者常见有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发生;在肺血管阻塞性病变的初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有短期明显的改善,主要是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减少,但劳力性气短、气促加重,且出现紫绀和杵状指(趾)。体征:根据患者缺损及分流量的大小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限制性VSD可在心前区扪及收缩期震颤,可闻及粗糙的、吹风样高音调的全收缩杂音,第二心音单一增细但往往被响亮的收缩期杂音掩盖而显得减弱。非限制性VSD因分流量大而造成有右心室高压,病儿常有心前区骨性隆起,胸骨左缘3、4肋间的收缩期颤相对较轻而收缩期杂音以中、低频音为主,但第二心音往往增强、亢进并可有分裂,有时可在心尖部听到二尖瓣流量增加引起的舒张期杂音。在伴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可在胸骨右缘第2肋间或胸骨左缘第3肋间听到舒张期杂音。两肺下部常可听到较细小湿啰音,常难以消除。
1.2结果:36例室间隔缺损患者经过护理后康复率高,34例患者已经完全恢复健康满意出院,2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继续留院接受观察护理。
2护理
2.1护理问题
2.1.1术前:活动无耐力与氧的供需失调有关;有成长发展改变的危险与心脏结构与功能异常有关;有感染的危险与肺充血有关;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1]。
2.1.2术后:有窒息的危险与呼吸道阻塞有关;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利尿剂的使用和入量过少有关;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免疫屏障被破坏有关;潜在并发症:出血、心律失常。
2.2护理目标患者在良好的状态下接受手术;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无并发症;患者的父母了解患者的目前状态。
2.3护理措施
2.3.1术前护理
让患儿安静休息,减少哭闹等不良刺激,减轻对心脏的负担;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有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每日间断吸氧2~3次,每次30分钟;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有上呼吸道感染者必须控制感染后方可手术[2]。
2.3.2术后护理
严密观察神志、瞳孔、表情、感觉、四肢活动,并记录,以便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婴幼儿呼吸道较小,容易被痰液和呕吐物堵塞,引起窒息,所以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极为重要;定时吸痰,雾化吸入加强体疗,减少并发症;观察切口有无渗血,引流管需15~30分钟挤压1次,密切观察引流液的变化;婴幼儿对失血的耐受性差,术后及时补充输血,入量和性质根据血压、尿量、引流量、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嵌压调整;术后选用低毒性的抗生素预防感染;早期下床活动时注意保护患者防止摔伤;为父母提供探视的机会,主动介绍病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父母参与部分的护理活动,增加与患儿的接触机会,减轻焦虑[3]。
3讨论
病因及发病机制:在心室收缩期左心室压力高于右心室,故心室间隔缺损的分流是自左至右。分流量主要取决于缺损的大小和肺循环的阻力。缺损小、肺循环阻力增高者,肺循环血流量仅略大于体循环;缺损大和肺循环阻力低者,肺循环血流量可为体循环血流量的3~5倍。通过肺循环回到左侧心腔的血流相应地增多,因此缺损大者可显著地增加左心室负担,右心室负担亦加重,故左心室和右心室均可增大。肺循环血流量大又可使肺动脉压增高,并逐渐促使肺循环阻力增高而产生肺动脉显著高压,待肺动脉血压增高到等于或高于体循环血压时,则出现双向或右至左的分流而出现发绀,即形成所谓艾森曼格综合征。
参考文献
[1]周莲,蔡晓莲;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4年01期
[2]岑雪降;屈百鸣;车贤达;王长华;胡雪烈;;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69例[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8年05期
[3]陈宇明;黄凯;伍伟锋;郭盛兰;吴棘;张炳东;陈卓宏;徐先增;;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63例的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09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