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法的文言文教学模式漫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2

导读法的文言文教学模式漫谈

邱勇雷

◆邱勇雷昭通学院云南昭通657000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五大领域之一,文言文阅读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有实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以文义解词义的可能。本文从教学实例入手探讨了义务教育中学生自学为主的文言文教学模式。

关键词:学生自学文言文教学模式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文言文阅读教学模式多样化是当今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导读法又叫自读法,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己阅读,以学生的阅读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为主要目的。[1]以学生的阅读活动为主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必须以教师了解学情为前提条件,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基础,通过刺激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探究、比较、发现,从而逐步培养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迁移提升,实现审美情感的培养和价值观的树立等教学目标。

一、义务教育文言文教学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中关于文言文阅读教学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涉及文言文本身的内容:“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1]另一方面是涉及通用能力的内容:“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2]要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文言文教学要求,在义务教育文言文教学中,如果能因时易事、恰当引导,是能够实现文言文教学中难易的转化的。

1.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分析。教学难点是文本本身的理解较难。首先具体表现为古今词义差别较大。如《桃花源记》中“携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在现代汉语里的意思是没有生路,而文中的意思则是与世隔绝。其次,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语法现象上存在差异。第三,虚词理解难处大。

2.文言文教学中可利用之处。虽然文言文文本教学困难,但就其教学内容本身来说,初中阶段的文言文,篇幅短小精悍,内容少而单一,大多数都是二、三百字左右的短文。

3.文言文有新奇的刺激点。从学生实际来说,义务教育7-9年级的学生习惯的是现代汉语的语言环境,文言文对于他们是一个全新的东西,虽然有难处,但也有新奇的刺激点,这为学生自学提供了动力。

二、教学目标设计

本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体现:

1.知识能力方面。可以让学生自主获得音、形、义等字词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过程方法方面。学生学会查阅字典、词典等各种辅助资料;询问同学、家长、老师等各类人群,能借助网络等各类现代化信息载体来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挖掘学生潜力、扩大学生信息交流量等目的;同时实现增强社会交往能力,成为想求知、会求知、能求知的全面发展的个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自学这一过程,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付出与收获、学习的失败与成功、学习的痛苦与快乐,体验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三、操作模式

该教学模式的操作重点是突出自学,其程序为:

1.布置和指导学生预习。教师设计好预习的内容、要求和题目,并做适当的预习讲解指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学生自主实现朗读无障碍。通过查字典给不认识的字注音,能不能读懂不作要求,但必须读得流畅。这实际上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具体实践,能让学生感性认识课文。(2)收集作家作品的相关资料,能简单介绍作者和作品。这是“知人论世”的具体实践,也是了解作品大意的必经途径,能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理性认识课文。(3)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大意。(4)能从课文中标记自己感兴趣、有意思的语句,不论角度,只求学生自己觉得有意思。

2.新授课。(1)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了然于胸,这是在后面新授课过程中对学生预习收获的肯定性评价的基础,是学生持续自主学习的动力。(2)朗读展示。形式可以自由多样,如个体朗读、分角色朗读、同桌齐读、小组齐读,一人一段、一组一段等都可以。(3)特殊学生展示。在了解学生预习情况的基础上,可有意识地点名那些收集材料渠道不同、方式不同、有独特个性色彩的学生展示,以此拓宽全班学生的视野,为特色有创意的学生提供展示平台。(4)宏观把握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关键是文章大意决不能走偏。(5)特殊字、词、句的教学。如蒲松龄《狼》中的“其一犬坐于前”,文章大意学生都知道是两匹狼跟着屠夫,那么,这里怎么会出现“犬”也就是“狗”呢?引导学生讨论:狗是怎么来的?狗与狼的异同?……由此得出这里“犬”是“狼像狗一样”。(6)讨论学生认为有意思的地方,主要培养学生“言之成理”、“有理有据”的学习习惯。

实现本模式的物质条件非常简单,只要有常用的字典工具书一般就能实现自我学习,有网络条件则更佳。但对老师的软件要求很高,从学生预习情况的掌握,到学生基础分析,甚至对学生性格的了解,都是学生能否保持持续动力,自觉、自主去自学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王文彦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