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雍辉刘兆平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2例采用针刺结合牵引治疗。对照组70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对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痊愈48例,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6%。对照组痊愈38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8.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针刺;牵引疗法;综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03-01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pathyofvertebralArtery,CSA)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是椎动脉压迫或刺激致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产生眩晕、头痛为主的综合征,多见于中老年人及长期伏案工作者,且女性多于男性。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也有下降的趋势,加之其危害性大,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因而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医学界的广泛重视。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笔者采用针刺结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康复科门诊和住院部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48例。所有病例均经X线摄片检查,部分经CT、MRI检查,根据病史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组72例,对照组70例。治疗组中男28例,女44例;年龄平均(53.4±11.2)岁;病程平均(3.41±1.82)年。对照组中男29例,女41例;年龄平均(54.6±11.5)岁;病程平均(3.52±1.72)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治疗组:颈椎牵引:采用日本伊藤牵引装置TM-300行间歇性牵引,患者取坐位,坐靠舒适,嘱患者颈部及全身肌肉充分放松,顺其自然。牵引角度多选择前屈5°~15°,根据病情和影像学资料给予适当调节;牵引力一般控制在体重的1/10~1/5,从小剂量牵起,根据性别、年龄、身体状况、肌肉发达程度结合患者牵引后的反应逐渐增加;每日1次,每次20~30min,10次为1个疗程。
针刺治疗:根据X线片或CT(MRI)提示的病变部位及症状,选用相应的夹脊穴、风池、完骨。穴位常规消毒,进针后施以捻转手法,在留针的同时,可在百会、大椎处加用清艾条进行温和灸,时间为20min,以增强疗效,得气后留针30~4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功能锻炼: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左顾右盼、颈项争力、回头望月、前伸后缩等锻炼方法。
1.2.2对照组:颈椎牵引治疗方法、时间、疗程同治疗组。
1.3评价方法:疗效评定标准:两组患者在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1]。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随访半年未复发。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体征明显好转,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但仍遗留部分临床症状及功能障碍。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所有纳入者经治疗后转手术者,按无效统计)。
1.4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如表1所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6%和88.6%,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疗效比较
注:1)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属中医(眩晕)范畴。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多为慢性发展过程。现代医学目前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机理是由于颈椎间盘、颈椎骨关节、软骨、韧带、肌肉及筋膜等发生退行性改变后,颈椎长度相应缩短,加上动脉硬化使血管收缩力减弱,使椎动脉相对变长[2]。当在颈后仰、旋转等体位下,椎动脉容易扭曲或受临近骨赘压迫引起症状,同时钩椎关节增生向外突出,刺激、压迫椎动脉及椎动脉丛,使其产生痉挛或受压,血供不足,特别是头转向健侧时,受压侧椎动脉不能正常代偿供血,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出现脑缺血的临床表现如眩晕、视力下降、恶心、呕吐、复视等症状。
目前,椎动脉型颈椎病除极少数需手术治疗之外,多为保守治疗。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独特的优势,其标本兼治,疗效较高。颈椎牵引可增大椎间隙,牵开被嵌顿的小关节,调节小关节错位,解除肌肉痉挛,同时可松解粘连,恢复正确的解剖关系,解除交感神经受到的异常刺激而引起的椎动脉痉挛,使颈部血供恢复正常,从而减轻相关症状[3]。针刺局部夹脊穴,能够改善颈部肌群的紧张状态,减轻颈椎退变对血管的机械压迫和对颈神经根的刺激,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大椎动脉内径和血流速度,从而改变脑干中的网状结构和内耳的缺血,达到平眩止晕的目的。针刺风池、完骨具有扩张椎-基底动脉的作用,从而改变临床症状[4]。康复功能锻炼及保持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是防止复发的关键,这就需要医生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而患者则需遵守医嘱,持之以恒坚持颈椎活动操的锻炼,以期巩固疗效,防止复发。通过多手段综合疗法,从多个层面起作用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最佳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196·
[2]冯天有·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86-87·
[3]高景华·悬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7):17-19·
[4]易光强·针刺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国针刺,2010,30(10):793-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