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汉文(重庆市涪陵食品药品检验所重庆涪陵408000)
【摘要】目的在涉及到使用对照品的含量测定时,只有科学合理地配制对照品,使其配制的浓度准确可信,其药品的含量测定结果才准确可信。方法对中国药典关于对照品的配制进行了认真分析,对比。发现对照品配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严格规定对照品称样量的具体数值,另一种是对照品称样量的数值相对不确定。结果,通过分析大量的药品检验报告书实例,由于对照品的称样量数值不明确具体,发现检验员在实际操作中使用方法多样,具体是称样量多样,导致了稀释转移多样,影响了配制的对照品浓度的准确性。结论明确对照品具体的称样量数值,明确具体稀释转移方法,所有对照品的配制都应规范到这一种方法中来。
【关键词】中国药典含量测定对照品配制
《中国药典》由于在药品执法中的重要作用,其具有的科学性,权威性,可操作性,是我们药品检验工作的规范。
在对《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载中药材及中成药)含量测定项的研究中,发现对照品的使用很多,这是一个好现象。使用对照品(或标准品)进行对照检查,得出结论。被认为是科学,客观,准确,可信度高。是不让伪劣药品逃避技术监督进入市场的好方法。用对照品检查含量,2010年版药典通常使用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从称样量到稀释转移直到最后结果,药典都明确规范,科学严谨,具有很强可操作性。二部药典(收载化学及抗生素药品)大部分使用此方法。我们从本版药典的一个实例来具体说明。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P47:马钱子,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士的宁对照品6mg,马钱子碱对照品5mg,精密称定,分别置10ml量瓶中加三氯甲烷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量取2ml置同一10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上述表达,重要的是称样量明确,稀释转移明确。我们说药典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就表现在这里。但是一部药典的药品中象这样配制对照品溶液的品种并不多。
多数是用另一种方式配制对照品溶液,其通常制备方式如下:称取XX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用XX试剂配制成含Xug/1ml的溶液,即得。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大多数药物在含量测定时,其配制对照品溶液就是采用此种方法。作者认为此种方法值得商榷。
我们分析后一种对照品溶液配制方法,发现对照品溶液的最终浓度是具体明确的。但用什么样的具体方法(或具体路径)达到其要求的浓度,一部药典在对照品配制时就不具体了,因为对照品的具体称样量不明确。只是说精密称定对照品适量,这个适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到什么数值是适量?一部药典没有具体规范。药典的规范(表述)应该是具体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药典应该是明确规定精密称定的对照品重量。如规定是5mg或10mg,并且规定后续的稀释转移操作,这样的药典才是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工作中就不会因检验员对“适量”的不同理解,而产生不同的称量。从而产生后续稀释转移操作的不同。虽然最终浓度是一样的。但操作方法不一致,甲检验员认为5mg是适量的,而乙检验员认为10mg是适量的,而科学的,经济的,具有合理操作性的称样量只有一种,药典不应在检测药品含量项时将对照品的称量表述为“抽象”的适量,而是应该明确规定具体数值。中国药典二部在对照品溶液的配制上是科学合理的,操作性明确。但也有个别实例(包括鉴别等)其称样量(或取样量)是不明确的。在二部药典中有如下例子。
氨茶碱注射液(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P837)
无水茶碱:精密量取本品适量,用0.01mol/LNaOH定量稀释成10ug/1ml氨茶碱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75nm测A值---。
同上面分析的一样首先是取样量(称样量)不明确,不同的是在二部药典中只是个案,而在一部药典中大多数对照品的配制是用称取适量表述的。我们在药品检验报告书实例中,确实发现了这样的事情。由于药典没有明确规定称样量(取样量)又因为检验员对适量的理解不同,其称取的对照品重量就不一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操作,究其原因是药品标准不严谨有关系。而正确合理的的操作只有一个,则其他操作就是相对不合理的。大多数出现的情况是称样量过大,从而导致后续稀释转移操作复杂,影响了含量测定的精准度。由于上述实际中出现过的情况,从而导致的影响含量测定的精准度。我们建议在新版药典修订时,在对照品的配制中明确称样量。规范具体操作步骤。从药品标准上规范合理操作。从而提高含量测定的精准度。也避免了对对照品以及对试剂,试药的浪费。
药品对照品的准确配制是手段,不是目的。其目的是要准确测定药品的含量。药品含量就涉及到药品含量范围的问题。还有药品规格(标示量)的问题。具体到某个药品的规格(或标示量)是根据该药品的药物化学性质,药理作用,体内过程等,经过临床药物实验等多种科学方法确定的。所以药物制剂的规格理论上应该是达到标准(具体就是药品的规格即标示量)的100%。以前大多数药品含量范围大都是95.0%-105.0%。少数药品含量范围为93.0%-107.0%。而最新版(2010年二部)中国药典(以下提到药典特指二部)的药品含量范围在95.0%-105.0%有所减少,而不少的药品范围是在90.0%-110.0%。典型的个案是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其含量范围为标示量的85.0-115.0%,这些扩大了药品含量范围的品种,包括了相当数量的国家基本药物,因此药品质量标准在含量范围上就更应该严格规范。以提高药品质量。
药品在临床使用中,临床医师(药师)是跟据患者的具体疾病,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合理的用量,而药品的用量多少就要参考药品的标示量。如果因为药品含量不是为标示量的100%,而是在90%左右,从而影响疗。如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其含量范围85.0-115.0%,尼可刹米注射液,硝酸甘油注射液均为90.0%-110.0%,这些都是临床重症患者常用抢救药品,如果因为药品含量问题而达不到治疗效果,结果造成医疗事故医患纠纷,造成社会不稳定。我们药学工作者对此是有责任的。我们要从制度设计上提高药品质量,就是提高药品的质量标准。含量标准就是重要指标。
新版药典二部是以化学药品为主,收载的绝大多数药物都是单一制剂,药品制剂工艺不是很复杂,在药品投料前准确分析原料成分,然后准确地投料,使其主药含量尽可能达到标示量是应该,也是可以做到的。
我们的国家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强大,国家科学技术也有成长性进步。我们的制药工业也有进步,从制药装备,检测设备,计量仪器到制药工艺都得到飞跃发展。使主药含量尽可能达到标示量的100%,从制药行业的科技实力上讲是办得到的。药品标准更应起到帮促作用。
因此建议在新版药典修订时,二部药品含量范围应尽可能接近其标示量。为标示量的95.0-105.0%为宜。
参考文献
[1]中国药典(2010年版).
[2]分析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版.
[3]药物分析.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年版.
[4]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2.8.《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药品含量范围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