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林(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摘要:企业社会责任是20世纪初以来西方国家普遍重视的一种建构企业与社会和谐关系的一种基本思想。中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如何,搞清楚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社会各界把握现实,也有利于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中国企业社会责任
1企业社会责任现状
1.1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调查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社会评价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据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等单位进行了对中外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及实践情况开展的首次大型调查,取得了一定的调查结果。调查显示,企业的社会责任状况有如下的特点:
1.1.1企业与公众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存在显著偏差。总体上,当前中国企业对社会公益责任认知度最高,其次是经济责任,但在法律责任、环境责任以及企业文化责任上认知偏低,相当一部分企业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和履行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公众的需求。而在对普通社会公众进行的大样本随机抽样调查中发现,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集中在环保、员工权益保护、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方面。公众最为关注的员工权益保护和环保问题恰恰被企业有意无意地回避或忽略,没有将“以人为本”的原则放在首位,这样就无法实现履行社会责任的真正目的。
1.1.2各类企业指标体系的雷同性明显。中小型企业在社会责任指标表现上与大型企业相比并无显著差异,内资企业的指标表现不逊于外资企业。中小型企业的表现都不逊于大型企业。而且,在促进就业和企业经营绩效方面,中小企业表现尤为突出。同样地,国有、民营企业等内资企业的社会责任指标表现并不逊于外资企业,甚至总体表现还优于后者。
1.1.3企业自身的组织保障和内部制度建设是影响社会责任履行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外资企业普遍给予高度的组织保障,并在战略规划上提到相当明确的位置。在社会责任管理措施的组织保障方面,外资企业普遍表现更为正规化、日常化、专门化,更重视活动的持续性和可操作性,组织保障的到位,使得活动的追踪落实以及后续的服务工作都有更为成熟和系统的管理方法,因而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也更为广泛和显著。而国内企业在这方面的意识有较大的欠缺。
1.1.4社会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法律规范与社会监督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强大推动力。很多企业特别是国企和外企都认识到法律、法规和政府各项规定、与社区居民(包括农民)维持和谐的关系以获得支持,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源动力。
1.1.5公众对企业损害员工权益和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最为反感。
1.2当前企业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据《经济界》对4,586位企业经营者参与的“2006·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的专题调查报告——“企业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与评价”调查,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企业经营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了解与认识:①企业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必要性;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③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及认同程度;④对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普遍认同“优秀企业家一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也在为社会创造财富,促进国家的发展。企业经营者高度认同企业履行经济、法律、伦理、公益四个方面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其中,对经济责任认同度最高,其他依次为伦理责任、法律责任、公益责任;对股东、员工等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意识高于对客户、社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意识。
大多数企业经营者比较关注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还有部分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顾及的亭。不少企业经营者将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动因。
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主要是“污染环境”、“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偷税漏税”、“不正当竞争”、“发布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拖欠货款”、“拖欠或压低员工工资”、“不顾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商业贿赂”等。
调查发现,对社会责任认识不够、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理论和方法缺乏了解、企业经营困难、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缺乏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以及社会相关部门责任履行不到位,被企业经营者认为是导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够好的主要原因。
1.3部分地区行业实施社会责任考评的一些做法企业社会责任近年来已经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地方和行业开始着手指定相应的标准,并实施考核。2007年12月,浦东企业社会责任试评估机制正式启动。浦东评选出第一批履行社会责任“达标”企业,完成对100家区内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评估报告。目前的评估操作方案包括基本指标、进步指标、个性指标、负向指标和绝对否决指标5类。
2008年4月2日,《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正式公布,标志着中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考评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该《指南》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主要包涵了:一、社会责任体系:①企业社会责任体系②工业协会社会责任体系;二、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责任报告:①公开陈述;②科学发展;③保护环境;④节约资源;⑤安全保障;⑥以人为本;⑦相关利益;⑧社会公益;三、工业协会社会责任和社会责任报告:①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②履行协会自身社会责任;③自律和信用;④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中规定的社会责任行为准则,提出的社会责任目标和指标,是与我国经济社会和我国工业当前所处发展阶段的实际相结合的。
2企业社会责任现状的评价标准
2.1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表现和必然趋势。社会发展进步以人为尺度,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的追求与理想,“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的发展进步是由众多合力推动的结果,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
2.2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和谐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关系、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财富。企业的内部与外部的和谐,可以大致判断一个企业的经营状态。企业经营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企业又是要满足公众需要服务并经公众的同意而存在的。只有当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满意时,达到企业内在的和谐、企业与外部环境,如国家、社区、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和谐,企业才能生存与发展下去。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内与外部的和谐显然可作为评价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现状的一个指标。
2.3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科技、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一个综合概念,它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是中国摆脱贫穷、人口、资源和环境困境的唯一正确选择。从这一意义来说,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明显可以用来评判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
3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分析
主要从总体上、地域上和企业角度三个方面对我国企业责任的现状进行分析。
3.1现状的总体性分析当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现实状况中,最主要的、最突出的问题是企业违反劳动、环保和食品安全法规,它所导致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侵犯劳动者权益、破坏生态环境、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等问题频频发生。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的统计数据,深圳市2003年上半年劳动仲裁案件共798宗,其中,劳动合同类案件380宗,占立案总数的47.62%,与2002年同期相比,上升31.77个百分比。有企业习惯于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快速增长,缺乏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对企业与社会关系的定位认识不清,漠视企业社会责任等。
3.2现状的地域性分析。从分布上看,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影响最大的集中地主要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尽管在我国东南沿海省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介入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但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效果来看,虽然通过劳工标准检查,使得劳工标准和劳工权益保护在企业和社会的范围内,获得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社会认知程度,特别是对于提高劳动者和雇主双方的权利意识都有积极的意义。但这一运动在实践当中对于提高劳工标准和保护劳工权益的作用是有限的。
3.3现状的企业角度分析。处于全球供应链中的中国外向型企业,首先遭遇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发难”。目前,由于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是由跨国公司在其生产供应链上推行,所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影响最大的是对外加工贸易企业和出口企业,特别是港澳台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涉及到电子、纺织、服装、制鞋、玩具、工艺品这六大行业。因为这些企业主要是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在生产条件、生产安全、员工的职业健康和权益保障方面问题比较突出,许多生产安全事故、职业中毒、员工权益受侵害的事件都发生在这些企业。从企业规模来看,知名的大企业在政府的引导下和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大企业明显在企业公民的意识、理念以及到参与建设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强于中小企业,走在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浪潮的前方。我国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认识,尚处于认识的感性认识阶段,小企业甚至没有企业社会责任概念。
4我国企业实施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
尽管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非常之必要,但从人们经济生活中发生的许多与企业责任问题有关的事件来看,我国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还存在着严重不足。总体上来看,我国企业中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职工合法权益被侵害的问题比较严重。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拖欠工资现象严重,去年仅在已建工会组织的国有、集体企业中,拖欠职工工资总额就达400多亿元,而且企业前清后欠问题非常突出。二是企业用工和劳动管理很不规范,劳动时间长,超时加班严重。三是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差,劳动强度大,重大、特大事故频繁发生,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威胁。四是社会保险覆盖面窄,保险费收缴难,留下较大社会隐患。五是破产、改制企业职工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等。
4.2企业对顾客缺乏诚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企业惟利是图,提供不合格的服务、产品或虚假信息,与顾客争利或欺骗顾客。
4.3对投资者存在欺骗行为。盲目追求短期利益,使企业成为“短命企业”。这种现象不仅在私营企业大量存在,在国有企业中也屡见不鲜。
4.4漠视社区的整体利益。许多企业一心追求短期利益,造成劳资关系紧张,引发工人罢工、游行,环境污染严重,危害社区公民的生命安全,影响国家和本地区的社会稳定。
4.5逃避政府监督管理。不少企业无视自己在社会保障方面应起的作用,尽量逃避税收,较少考虑社会责任问题,将包袱甩向社会,缺乏提供公共产品的意识,对公益事业不管不问。企业支持政府的社会公益活动、福利事业、慈善事业、服务社会也是其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
4.6环境保护意识缺失。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企业导致的环境污染每年造成直接损失至少有5000亿,间接损失无法估计。当前,环境的污染、土壤的沙化、奇缺物种的减少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关心和重视,环境保护成为人类面临的迫切而严峻的问题。企业在环境污染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因而,企业在消除环境污染、保护环境中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5出现当前企业责任诸多问题的原因
出现当前企业责任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各方面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程度以及引导、管制、监督和推动力度不够。一方面,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完善,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比较模糊,缺乏科学、统一、和国际接轨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主要原因在于政府有关部门在这方面的引导和管制做的不够;另一方面,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和消费者关注和监督力度不够。由此,少数企业以追求效率和利润为唯一目的,对环境严重破坏和自然资源无度挥霍的现象时有发生,或者以税收、产值等方式获得某些地方政府的默许。诸多原因导致了媒体的曝光权和消费者的知情权被少数地方政府部门非法剥夺,导致各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和监督远远不够。罗纳德·科斯在研究了历史上的一些司法判例后发现,法官们创造了“合法的妨害”的概念。也就是说,只要企业的行为有利于社会的整体效率,人们只能承认其合法性,并加以忍受,这也因此成为许多企业拒绝社会责任的“合法”借口。科斯为此辩护道,由于交易费用为正,如果将权利界定给受侵害的一方,企业可能无法通过交易免除自己的责任,从而使它们自身无法承受,也阻碍了社会的经济发展。这种情形事实上加剧了企业的外部不经济行为,形成企业负的外部性。由此造成企业的生存空间减少和生命周期缩短,越来越多的政府、公众和非政府组织要求企业采取合理的发展规划,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朱锦程.论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的拓展.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9.
[2]《经济界》.2007年第3期.
[3]陈玲,何博:企业的社会责任——以Canon中国公司为例.时代经贸.2007年7.
[4]《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2008年4月2日.
[5]陈宏辉,贾生华.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演进与发展:基于综合性社会契约的理解,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12.
[6]武玉芳.企业社会责任探析.理论学刊.2004年6月.
[7]王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研究.《现代企业》.2006年11.
[8]叶金国,罗振洲,林元.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与对策,社会科学论坛.2007年12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