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300000
摘要:乳腺癌治疗方法有手术、放化疗、内分泌治疗及局部微创等。但随着乳腺癌发病的年轻化及女性的保乳需求,微创消融治疗受到重视。本文就影像引导消融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乳腺癌;消融治疗;介入治疗
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在欧美发达国家,乳腺癌是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在发展中国家,乳腺癌是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1]。乳腺癌传统的治疗手段包括外科切除、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由于乳腺癌发病的年轻化以及大部分女性的保乳要求,微创介入治疗可以在达到外科根治效果的同时,降低癌症相关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美容效果,而且微创介入治疗也可作为不适宜手术者的替代治疗[2]。经皮消融治疗是微创介入治疗中一种利用能量效应对肿瘤细胞进行消融的物理疗法,包括射频消融治疗、微波消融治疗、高能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冷冻消融治疗和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治疗[3]。本文就影像引导经皮消融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射频消融
射频消融治疗中,一个交流电极被置入到病变组织内,在振荡电流的作用下,组织内的离子会被搅动,从而产生摩擦和热量,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多数研究表明,经单独射频消融治疗后,患者体内未发现残留肿瘤细胞和复发现象,目前,射频消融治疗乳腺癌的成功率已经高达77-100%。目前大多数经皮射频消融治疗都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的,由于靶区病灶和周围组织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弥漫性回声,导致超声对于判断消融区域的范围和消融是否完全有一定的局限性,MRI被认为是一种对于检测治疗是否成功和随访更有效的影像方法,研究表明,它准确地揭示了治疗后是否存在残留肿瘤,同时MRI也可作为实时监测手术过程的一种影像方式。研究表明,肿瘤直径≤2cm的肿瘤适合进行射频消融治疗,乳腺癌的一些亚型不适合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包括具有广泛的导管内成分的癌,浸润性小叶癌。射频消融治疗的并发症比较少见,总体来说,射频消融治疗乳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微波消融
微波消融治疗是在超声引导下,将微波天线置入病变组织内,电磁微波产生摩擦和热凝固性坏死效应,导致肿瘤细胞死亡。近些年,微波消融开始逐渐应用到乳腺癌的治疗中,由于微波消融的区域是球形的,所以可应用于直径≤2cm的肿瘤。微波消融治疗一般持续2-3分钟,一般是行病变周围组织和乳房后间隙局部麻醉,但是由于电磁波产生的高温,部分患者会感到疼痛而无法耐受,甚至产生对肌肉和皮肤的热损伤,所以现在主流的研究是在探讨缩短治疗时间对于治疗有效率的影响。
高能聚焦超声
高能聚焦超声是以能量消融为基础的消融技术,可在超声和MRI的引导下进行,但是其具有非侵入性操作的独特优势,高能聚焦超声由压电换能器产生一个焦点区使能量集中在病变靶区,集中的能量可使焦点区1-2秒内提升至50-95°C,导致肿瘤细胞凝固坏死,而不影响周围的组织结构。消融手术系统可以同时实现治疗和超声实时监测,消融区呈强回声,同时,术后可进行MRI热敏感序列扫描进行评估,研究表明,高能聚焦超声消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冷冻消融
冷冻消融术通过氩气冷冻和氩气复温交替循环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冷冻周期导致细胞内外冰晶形成,由于内皮细胞损伤和缺血,胞内高渗性。复温导致血管瘀血和细胞缺血,直接导致肿瘤细胞损伤,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冷冻治疗可以由超声、CT或MRI进行引导,适合对直径≤2cm的肿瘤进项消融,治疗时冷冻探针直接插入病变组织中心,冰球覆盖超过肿瘤外1cm以保证消融完全。冷冻消融治疗因在治疗中可以保留死亡肿瘤细胞的抗原性,激活患者自身的抗肿瘤免疫反应,称为“冷冻免疫反应”,故冷冻消融联合免疫治疗一直是临床热点。
不可逆电穿孔
不可逆电穿孔消融利用电脉冲在细胞膜上形成穿孔,使细胞内外物质自由进出,导致胞内物质紊乱进而发生肿瘤细胞的凋亡。与传统热消融相比,不可逆电穿孔消融不是传统意义上利用热量进行消融,这对于保护周围组织器官、神经、血管的正常功能尤其是保护其内的蛋白质不受温度影响而变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肿瘤细胞的凋亡,以被吞噬细胞迅速清除,不会留下大面积瘢痕组织。目前不可逆电穿孔已经在很多动物实验中验证了其安全性和可行性,但是还是有一些缺点,比如电脉冲易造成胸部肌肉的麻痹,由于乳腺离心脏较近,电脉冲可能会造成心律失常等。所以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治疗乳腺癌仍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技术发展以支持其临床应用。
总结
目前影像引导的乳腺癌微创介入消融治疗的临床应用已趋于成熟,每种治疗方法刘有自己独特的临床适应症和禁忌证。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微创介入消融治疗可以达到与外科根治术相同的临床效果,但是对于中晚期患者只能作为挽救性治疗或者姑息治疗手段,但是微创介入治疗仍然是乳腺癌综合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随着人类对于手术治疗微创化和美观化的不断追求,微创介入治疗未来将成为与内科、外科并列的第三大临床学科,新的微创介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中,目前现有的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与成熟,期待更多的临床研究与应用,为乳腺癌微创介入治疗积累宝贵经验从而得到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SiegelRL,MillerKD,JemalA.Cancerstatistics,2016[J].CACancerJClin,2016,66(1):7-30.doi:10.3322/caac.21332
[2]FornageBD,HwangRF.Currentstatusofimaging-guidedpercutaneousablationofbreastcancer[J].AJRAmJRoentgenol,2014,203(2):442-448.doi:10.2214/AJR.13.11600
[3]FlemingMM,HolbrookAI,NewellMS.UpdateonImage-GuidedPercutaneousAblationofBreastCancer[J].AJRAmJRoentgenol,2017,208(2):267-274.doi:10.2214/AJR.16.1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