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艺术设计学部,长沙410205)
摘要:发展型学务工作模式的提出,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下基于对“人本理念”在教育领域的理解、贯彻和坚持,是在以人为本教育原则指导下对学务工作新途径和新方法的探索。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发展型学务工作模式,是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发展型;学务工作;工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
作者简介:李莉,女,教师。
高等教育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高校学务工作的目标是促进并实现学生的发展。发展型学务工作模式的提出,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下基于对“人本理念”在教育领域的理解、贯彻和坚持,是在以人为本教育原则指导下对学务工作新途径和新方法的探索。这种工作模式要求我们在学务工作的全过程树立发展意识,将学生视为具有无限发展可能的个体,通过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创造条件,真正地、长远地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持续的影响,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他所能达到的理想水平,同时促进学务工作干部的和谐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构建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发展型学务工作模式,推进高质量的教育发展,应当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实践和创新。
一、建立发展型学生评价体系
高校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奖惩激励是高校学生评价中的核心因素。因此,要重视建立和完善符合高校青年学生特点的发展性奖惩激励机制,采取行之有效的激励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首先是要建立多元个性的学生奖励体系。学校要充分发挥奖励体系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学生奖励上要设置立体多层、多元个性的奖项,既注重对学生个人的激励引导,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又注重对学生班级集体的激励和引导;对学生个体,除学业成绩的基本要求外,还要注重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尤其要突出志愿服务、创新创造、实践能力和素质拓展等,通过不断改革奖励评定方式,加大评优工作的宣传力度,让众多的学生在不同的层面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励更多学生努力学习、多元发展。
其次是要建立权益救济和励志教育为重点的学生处分机制。学生处分制度要纳入法治化和规范化的轨道,要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加以规范和完善,在实体上,明确法律和教育法规中高校在学生管理过程的权力和义务,使处分不侵犯其合法权益。在程序上,应完善立法程序和执法程序,切实保障学生享有处分前申辩陈述、处分后申诉的机会,甚至通过听证会、行政复议、司法审查等渠道获得救济,使学生处分的处理慎重、适当、合理、合法。同时,要鼓励和引导违纪学生成才,注重对学生的权益救济和教育功能,根据违纪学生的不同特点,安排励志导师,开展针对性的励志教育,对一些违纪后表现突出的学生处分要予以撤销机会,以拓展其发展空间,激发成功情绪体验,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建立发展型学生管理体系
高校学务工作要从被动式、强迫式的管理变为主动式、民主式的管理,从管理为主的工作模式走向以教育、服务为主的工作模式,树立服务意识,建立服务制度,公开服务流程,以学生正当权益维护和对经济困难学生帮助为服务重点,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全面成才的内在动力。
首先是要完善大学生权益保障体系。维护学生正当权益是高校学务工作的重要职责。学务工作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完善各项管理法规和制度,充分尊重学生的程序权利,建立完备的正当程序,规范学生维权的监督机制;其次是建立良好的、行之有效的信息交流反馈渠道,加强信息沟通,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权益保障组织,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校建设的积极性,本着学生自我维权,自我管理及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处理有关学生的事务;再次是强化学生服务,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保障。在学业上,确立有利于学生全面、持续、协调发展的培养目标,构建适应学生差异发展需要的教学管理体系,突出教育教学的特色性;在生活上,重点解决新型后勤服务中后勤社会化的经济性与“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矛盾,经常深入宿舍、食堂等,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另外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维权,增强学生维权意识、责任意识和对学校的归属感。
其次是要完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开展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是高校学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学校要以爱心文化的培育和实践为纽带,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来帮助贫困学生,建立新型的经济困难学生援助、保障机制和形成全方位助学的和谐工作格局。一要完善国家助学贷款运作机制,学校加大诚信教育力度,有效地帮助银行在贷款管理上把好关,降低学生还贷违约率,保证国家助学贷款的健康持续发展;二要广泛宣传社会上捐资助学的先进典型,进一步开辟社会捐资助学渠道;三要开展学校爱心帮扶,合理界定贫困生,科学设置资助要素,注重可循环发展资助,建立健全适合学校实际和有利于贫困生健康成长的资助体系。
三、建立发展型健康教育体系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始终坚持“教育为主,重在预防”的原则,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努力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及方法,培养专业人员,把关心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促进成才作为学务工作的着眼点。
首先是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和心理危机干预体制。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学务工作体系,整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组织和协调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科研和服务(咨询)等工作,科学、规范、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建立学校、学院、学生三级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机制,出台奖励政策,鼓励辅导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技能培训,使全体辅导员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能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对心理委员开展有效培训,真正做到学生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同时与专业精神卫生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渠道,形成师生互助、同学互助、社会互助的全方位工作机制和干预体制。
其次是要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研究,进行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的创新,把心理健康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开设针对性强、系统精炼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开设个别辅导或团体辅导服务;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实现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创新,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举办心理剧场、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编印相关宣传资料,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健康协会开展工作等。
四、建立发展型就业服务体系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致力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注重教育创新和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更转变了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首先是要构建创业人才培养的载体和平台。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创业人才的模式,在大中型企业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定期到企业参加专业实习和实践;学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科研优势,创办实体,建立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园区,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创业实践场所,把创业教育与科学研究、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在校内成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或设置虚拟的创业教育学院,对学生开展创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和解决创业过程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要出台支持大学生个性发展和自主创业的相关制度,为学生开展自主创业提供项目论证、技术服务等支持,帮助学生进行市场分析、风险控制,乃至从各种政府部门或民间组织设立的基金会申请创业资金;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与组织工作,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走向社会和被社会承认创造条件;设立创业网站,扩大受益面;设立创业基金,多渠道帮助学生筹措资金;举办各种活动,将学生直接引导到创业的环境,为学生提供与成功企业家、政府官员、风险投资人、知识产权律师直接对话的机会,为学生牵线搭桥,依托企业实施创业。
其次是要开展多元创业实践活动。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者的综合素质,需要以创业实践活动作为载体,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科研和各种专业竞赛活动,如全国挑战杯大赛、电子商务大赛、营销策划大赛、沙盘大赛、广告创意大赛、数学建模大赛、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挑战赛等各种赛事,在活动中培养锻炼大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协调合作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能力训练,以自身体验为主的活动组织,或者以模拟仿真为主的实战训练;通过实习基地挂职体验创业,开展包括创业计划、公司创建、商业机会、创业资源、企业战略等主题实训;鼓励学生尝试创办企业,使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创业的乐趣,体味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在创业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创业实践中提高素质,进一步提高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
五、建立发展型学务工作队伍
通过专职化聘用、目标化管理、分级制评价、全方位培养、专业化发展,构建一支专心、专职、专业发展的辅导员工作队伍是实施发展型学务工作的基本保障。
首先是要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和健全的退出机制。严格准入制度。学校要重视业务学术骨干一样重视新任辅导员的选拔,严格选聘标准、规范选聘程序、优化选聘内容,实行多渠道选聘,把好“人口关”;同时,健全退出机制。对工作不安心、考核不称职的辅导员应及时退出辅导员岗位序列,转入校内待岗,经自我培训提高后转聘到其他岗位。
其次是要注重过程培养和拓展发展空间。完善辅导员岗位培训制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注重于实践;知识与能力相结合,更注重能力;建立分阶段、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坚持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培训内容的重点要放在提高辅导员政治理论修养,同时学习时事政策,学习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上;建立学习平台,有系统、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辅导员队伍建设成为一支学习型团队,提高他们的业务工作能力;有计划地安排辅导员校内轮岗、地方挂职、择优推荐学位进修等多种渠道,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辅导员的科研要联系工作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分析研究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学校要在政策上鼓励、经费上资助辅导员申报各级科研项目,为他们科研工作搭建平台。拓展发展空间。对辅导员按照工作水平和能力实行分级管理,使辅导员在本职岗位上有晋升的空间;积极向各管理工作岗位推荐和输送优秀辅导员,成为学校党政管理后备干部的重要来源;部分具有专业基础比较扎实、担任辅导员期间表现突出,同时又有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强烈愿望的辅导员,学校应在创造条件给予优先读博机会,向教学岗位转移。
再次是要实行科学评价和明确待遇保障。建立并完善辅导员的考核评价机制,做到定量考核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以工作实绩和工作效果为主要依据,采取辅导员自评、所在学院领导评价、部门领导评价、学生评价的立体化模式与年度岗位目标的量化考核相结合,形成全面、客观、完整的科学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与评优奖励挂钩、与晋升挂钩,促使辅导员更好更快的成长。要切实提高辅导员的待遇,对照辅导员实际担负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应当给予辅导员比同一层次教师更高的津贴标准和相应待遇,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优秀青年教师从事辅导员工作,才能形成一支质量高、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同时,在政治上更要关心、重视辅导员,让辅导员参加相关会议,使他们更全面地了解学校改革发展的全局,把握形势,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扬铭.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J].教育探索,2006,(3):9-10.
[2]沈崴.高校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07,(4):26-27.
[3]王晓勇.高水准建设辅导员队伍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33-34.
[4]朱坚.关于高校学生权益保护的思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5,(3):102-105.
[5]陈华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和思考[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