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眼科河南平顶山467000)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护理干预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眼科进行治疗的8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组和心理组,每组选取41例研究对象。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心理组则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本研究将通过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出院时的焦虑(SAS)和抑郁(SDS)评分情况,分析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经比较可知,心理护理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在我院眼科进行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应用价值极高。
关键词:心理护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干预;SAS;SDS;应用效果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在临床上,患者会出现眼痛、视力减弱、恶心、头痛、眼部睫状充血、呕吐和体温升高等临床症状[1]。并且,该疾病不仅会对患者造成生理上的负面影响,视力的减弱还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恐慌、焦虑等负面心理状态,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因此,在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时不能够只是治疗疾病,还要对患者的心理健康进行关心,抚慰患者的负面心理状态,帮助患者走出阴霾。在本研究中,将通过组间比较的方式分析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眼科进行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选取8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组和心理组,每组选取41例研究对象。在常规组中,男22例,占比53.66%;女19例,占比46.34%,年龄33-65岁,平均年龄(48.75±3.26)岁;在心理组中,男20例,占比48.78%;女21例,占比51.22%,年龄31-66岁,平均年龄(47.04±2.83)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1.1排除标准
①存在全身性免疫疾病的患者。②重要器官存在功能异常的患者。③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
常规组:予以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其中包括健康知识宣教、饮食护理、环境护理和生活护理。
心理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予以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在患者确定入院治疗后护理人员应当主动带领患者同主治医生和病房护士进行交流,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同时,在交流完成后护理人员应当以病房为中心带领患者参观医院,帮助患者熟悉病房周围环境,缓解患者因未知产生的恐惧心理。其次,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当详细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病情,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评测,根据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心理状态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再次,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当多于患者进行交流,主动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和治疗手段,加深患者对于疾病的了解,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同时,对于心理状态较差的患者,护理人员更应当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通过讲述小笑话、生活趣事等方式排解患者压抑的怨气,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最后,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当保持病房内环境的清洁,在不影响患者的情况下可以在病房内摆放鲜花或播放音乐,以外界因素疏导患者的负面状态,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的住院环境[2]。
1.3评定标准
采用《焦虑和抑郁心理自评量表》在患者出院时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该量表分为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两部分,每部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心理状态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数据输入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x±s)表示患者平均分数,组间比较采用t进行数据分析,P﹤0.05代表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比较可知,常规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分别为(34.75±4.76)分和(35.13±5.04)分,心理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则分别为(28.66±4.91)分和(29.93±4.66)分。心理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t=5.7022、5.4104,P=0.0000。
3讨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且具有一定的年龄规律,年龄越高患该疾病的几率越高[3]。并且,患者会因为视力的降低出现一定的负面心理状态,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而严重的心理疾病还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治疗效果,形成恶性循环。谢凌燕等也得出此结论[4]。因此,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护理应当以心理护理为突破点,打破恶性循环,帮助患者走出阴霾。
在本研究中,心理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得出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心理护理能够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拉近护患关系,疏导患者的负面心理,改善患者的心理指标,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利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在我院眼科进行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应用价值极高。
参考文献
[1]刘春勤.研究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28):250-251.
[2]杨娟.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6):180-181.
[3]卜建芬.分析并研究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8):235-236.
[4]谢凌燕.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3):4701-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