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核心素养中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小学科学核心素养中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

利钰仪

【关键词】小学科学观察能力培养策略

在10多年的科学教学中,我琢磨出以下方法,确保在各个条件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具体措施为:

一、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激发他们的观察信心。

因为兴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作为教学中的最好教师,关注该因素的渗透十分必要。通过调查分析,在不同的智力工作中,基于兴趣的分析,能保证教学任务的有效开展。因为学生天生对陌生事物好奇,特别在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万物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生活在海边的孩子,会观察到翱翔的飞鸟,山里的孩子会观察到花草等事物等。兴趣不仅是学生的一种特点,也是一种力量,能够推动学生去掌握和探索,也能保证观察能力的提升。所以,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他们的好奇心充分了解,并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多观察,重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在兴趣培养情况下,增强自身的观察能力,也能为后期学生提供强大保障。

二、保证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态度。

良好的观察态度能为观察能力的培养提供有效条件,因为在知识学习中,有时候也会遗忘,所以,科学的态度对学生的后期发展都具备重要作用。在《对我的智力的评估》中了解到,为了比一般人具备更高的本领和能力,就要学会观察,看到那些被人忽略的事物,也要给予详细的分析和探究。在对其观察过程中,不仅要更为勤奋和努力,还要加强多方面的培养。在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的时候,学生一定要具备良好态度,并在观察中养成良好习惯,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这样学生才会得到稳定进步和发展。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首先,基于一定目的来进行观察。因为观察活动为一种目的感知方式,如果在活动中没有明确的目的,其存在的对象不够完整,将不利于观察工作的实施。所以,结合目的去观察以及对事物对象感知,能更为清晰的对事物进行分析,也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按照计划和目的完成,以保证在日后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全面性的分析和观察。因为各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很大联系,其自身内部的联系也相对紧密,所以,确保学生观察准确性的提升,需要在期间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并按照一定步骤规范性、全面化的对其观察,促使事物主观现象和客观行为的分析与探讨。

最后,在观察也要予以重复性和长期化的分析。因为各个事物在发展中,其发展速度快,整体上都较为突然,无法符合时代的变换速度。在未对其全面观察的条件下将全面消失。所以,要在观察中重复性、长期的分析,确保获得更加可靠的信息。同时,在实际观察期间,产生的次要因素也会比较吸引,能够为主观现象的分析提供合理条件,重复性观察十分必要。不仅如此,实现观察工作的长期性,对学生的长期观察习惯进行培养也十分必要,比如:小动物、植物等,都需要长期观察,并在观察的时候记录出各个情况,保证整个观察的具体化、准确化。

(二)对学生的观察品质进行培养

对学生的观察品质进行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细心、耐心。学生在观察的时候,需要更细致的思考,尽管是其中较为细小的变化,不仅要给予深入的分析,也要对各个方面全面研究,做到观察工作的精细化和周密化,在对较为复杂的事物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时候,不仅要给予创造性的分析和探讨,还要在其中积极研究,这样获取的观察结果才能更可靠。在实际观察期间,需要一边观察和一边思考,逐渐提出问题。对于其中的观察结果,需要以积极、正确的态度来分析和记录,避免人为性的对数据编造,给予其原因的全面探讨。

三、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观察方法。

在对学生观察能力进行培养期间,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能促使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十分必要。整体上,存在的观察方法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顺序法。自然事物在演变以及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一定顺序和规律,他们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存在自己的位置和实际的发展过程。所以,在给予自然教学的时候,为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需要结合按照观察的对象、对象特点等有顺序分析。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能获取到观察的目的,也能促使顺序分析流程的形成。比如:第一,方位顺序法。从整体-部分-整体,从上-下-上;从左-右-左,从远-近-远,从表-里-表,从中间-两边-中间。第二,时间顺序法。对对象发生的顺序进行观察和分析,比如:在对学生指导的时候,按照太阳的物体变化来分析等。

在方位顺序观察、时间顺序观察中,不同的方式应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仅仅使用一种方法来对整个过程观察,还无法对其全面分析,也不利于观察的细致化。所以,掌握细致化以及多层次的方法,能明确具体的观察目的,也能明确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

2.比较法。比较方法是认识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的主要方法,将其应用到自然教学中,能全面分析自然事物之间的关系。

3.推断法。在对学生进行自然知识引导中,学生不仅直观的对其分析和反应,还需要对其中的逻辑进行判断,认识到思维的间接性和直接性,保证对其充分结合。在实际观察中,给予思维的引导,能保证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也能使学生有目的的分析,确保学生在观察中掌握有效方法学会推理。当前,存在的观察方法多种多样,每个方法存在的优点和缺点都较为明显,所以,在实际选择的时候,要结合不同情况来分析,并在观察活动中促使综合方法的应用。

四、适时进行引导,确保观察效果的发挥。

在自然教学中,教师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期间不能通过灌输的方式引导,需要积极帮助学生,基于问题的引导方式,为学生提供思考方向,这样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良好服务,也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加强道理知识的分析,鼓励质疑,让孩子们真正进行思考。还要引导学生基于实际来分析,对其中的实际和观念充分分析,避免错误,确保学生形成严谨的作风和科学态度。如《茎越长越高了》一课,在证明茎的作用时,要结合之前学习的根、叶作用等,来加强对茎作用的分析。还要保证学生积极探究想法,明确科学的探究过程,敢于提出问题,也可以对问题作出假设,加强实验的设计,促进实验的科学验证和分析,这样,学生就能在日后的观察活动中,自然地会用事实说话。

五、备足观察材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机会。

为学生准备充足的材料,能在期间给予分组观察,保证每中学生在观察的时候都获取探究机会,也能加强对自然事物的认识。一般情况下,较为典型的材料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保证学生观察的顺利实施,促使自然事物的全面分析和掌握。所以,为学生提供典型、充足的材料,能为自然事物的探究与分析提供重要条件。比如:在引导学生对各个叶子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时候,在课前可以引导学生准备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叶子,并在教学中,对这些叶材料分析,促使学生对其全面观察和分析。比如在《蚂蚁》一课中,可以让学生准备蚂蚁,并在课堂使用放大镜对其观察。通过昆虫盒,给予学生分组观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能主动参与到事物分析中,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教师也能对每个学生的动作和思想观察,保证探究活动的科学开展。

六、加强课外与课外的相互结合,促使观察活动的长期化开展。

对课外探究活动进行开展,确保该活动的长期开展,能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也能在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各个方面,促使学生观察能力的有些培养。比如:在课堂完成学习后,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观察分析,比如:为学生布置一些作业,对学校内的花草形状、大小、颜色等进行观察,全面掌握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花草名称。也要对种植的花草、养殖鱼等深入分析,并在课外时间内给予分析和观察。学生在课外活动积极观察,也会明确更多的兴趣知识。比如:了解种子的发芽过程、金鱼的吃食方式等。在这些探究活动中,学生的自身知识不仅得到扩展,能掌握有关的自然知识,也能观察其中的内容,加强对自然事物的了解和分析,并在其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对待各个事物也会更认真,从而保证观察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师期间,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渗透教学理念,其中,基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来教学。同时,在观察教学活动中,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保证学生能够以自身的经历来探究,掌握更多的探究经验,学会在探究活动中深入分析和指导。教师也要帮助学生、启发学生和指导学生,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方法来探究和观察。在一系列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养成良好的科学观察习惯,观察态度更科学,在学习中也会学会总结,激发自身的观察兴趣,并在积极观察中获取更多收益。

参考文献:

【1】《关于定量观察能力培养的初步探索》路培琦

【2】《小学科学课中的十种观察方法》杜志刚

【3】《小学科学教育概论》陈华彬、梁玲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艺术》邓泽美,戴素兰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

【4】【5】《科学不仅仅是一种看的活动》曲天立广州市黄埔区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