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208医院矫形外科)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骨髓炎的矫形护理措施。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50例慢性骨髓炎手术矫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护理满意度为92%(46/50)。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慢性骨髓炎的手术成功率,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骨髓炎;护理措施
慢性骨髓炎,常由于急性骨髓炎未能彻底控制或治疗不当或发现不及时而导致的结果。少部分系低毒性感染,在发病开始时即表现为慢性骨髓炎[1]。由于其反复发作,病变肢体常可发生畸形、关节僵直、脱位、骨折等。现抽选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骨髓炎手术矫形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慢性骨髓炎的矫形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50例慢性骨髓炎手术矫形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43.5±2.3)岁。
2护理措施
2.1病情观察
2.1.1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精神状态的变化,急性发作时体温可高达39.5℃以上,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2.1.2注意观察患肢肿胀及末梢血液循环、感觉、运动情况,了解有无并发症发生,如骨折、脱位等。
2.1.3观察伤口渗出情况。对于渗出较多者,及时换药。避免交叉感染。
2.1.4对于长期卧床患者,要注意观察肺、泌尿系及皮肤情况,防止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2.2心理护理
慢性骨髓炎病情复杂,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患者多出现烦躁、悲观等不良情绪,因而要加强心理护理,关心、安慰患者,为患者讲述成功案例,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体位
患肢适当抬高(30°~45°)、制动,可采用石膏、托板、皮肤牵引等,防止病理性骨折的发生。
2.4用药护理
适时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选用敏感抗生素。
2.5饮食护理
鼓励病人多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糖类,忌食腥发(虾、蟹、海藻)、辛辣(辣椒、胡椒、酒、韭菜等)食品。也可通过输血、静脉滴注白蛋白、氨基酸纠正贫血、低蛋白,增强患者体质。
2.6术前护理
术前做好健康教育,教育患者和同病室的病友们戒烟,避免术后引起皮瓣血管痉挛,导致手术失败。局部伤口周围皮肤保持清洁,手术部位备皮要彻底,行皮瓣移植的包括供皮区和受皮区,交腿皮瓣移植的患者术前练习双腿交叉所需度数的摆放[2]。
2.7术后护理
2.7.1四肢术后观察伤口渗血、指(趾)端感觉及活动情况,对于疼痛剧烈的患者,注意是否因外固定不当所致血液循环障碍,脊柱手术病人要观察四肢运动、感觉和二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7.2术后持续冲洗者,正确记录冲洗液及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保持出入液量的平衡。保持冲洗管及引流管均通畅。冲洗液要注明外用标记,避免与静脉注射液混淆。引流不畅时,要及时查找原因,报告医师,必要时拔管重新置入[3]。若发现引流液持续呈鲜红色,考虑有活动性出血,要及时给予处理。严格无菌操作,以免引起伤口感染。拔管时先拔冲洗管,2天后再拔引流管,以保证冲洗液充分引流。
2.7.3肌瓣、骨瓣植入术后患肢放置稳妥适宜,避免肌瓣、骨瓣移位。
2.7.4皮瓣移植术后的观察与护理:(1)不同部位的手术术后体位安置有所不同,总的原则:不影响移植物的血液供应,不使移植物受压,防止移植物血管吻合处发生扭曲和产生张力,有利于局部引流,遵守各种麻醉后的体位要求。(2)术后采取合适卧位,抬高患肢10~20cm。在变换体位时防止血管吻合处扭曲、受压和出现张力。尤其注意皮瓣蒂部不能扭转及受压。(3)术后24~72小时容易发生血管危象,应密切观察,如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4)保温是预防血管痉挛的重要措施。室温应保持在25℃左右,皮瓣处用烤灯、距离30~40cm持续照射,避免造成局部温度过高及烫伤,时间7~10天。同时应用解痉药物及抗凝药物。(5)疼痛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因此术后应预防性地应用镇痛剂,但应注意防止成瘾。(6)皮瓣观察:色泽:术后皮瓣较健处稍红,若皮瓣出现苍白,局部温度下降,表明动脉供血不足;若皮瓣颜色青紫或出现瘀斑、水疱时,表明静脉回流受阻,应及时处理。用多普勒血流监测更能反映血液循环情况。皮瓣肿胀情况:术后皮瓣一般有轻度水肿,这是手术创伤所致的正常组织反应,一般手术3天后逐渐改善,无需特殊处理。毛细血管充盈情况:用小指指腹压迫移植皮肤至苍白,压迫物移去后应在1~2秒内转红润,若超过5秒或反应不明显时,应警惕有循环障碍存在。皮温测定:术后4~6小时内每15~30分钟测皮温1次,术后3天每2小时测皮温1次,并与健侧对照,一般情况下皮温维持在27~31℃为正常,如皮温降低至27℃以下,常提示动脉血液循环障碍,应及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4]。(7)注意全身情况的观察:尤其是血压。保持收缩压在90mmHg以上,如有下降,应及时补充血容量,忌用升压药。(8)持引流管通畅,以免渗血淤积引起血肿压迫皮瓣而导致坏死,渗出严重时及时通知医师处理。(9)现局部性出血,先查明原因,出血量多、移植物发生血液循环障碍者,立即进行手术探查,不可采取局部加压止血。(10)严格限制探视,每日空气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30分钟,正确应用抗生素,防止交叉感染。
2.8功能锻炼
慢性骨髓炎由于长期反复发作的炎性刺激和瘢痕形成,严重影响了患肢局部的血供和肌肉的舒缩功能,易于出现关节僵硬。功能锻炼宜越早越好。一般分为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力运动等3种形式。功能锻炼应以主动运动为主辅以被动运动。后期进行抗阻力运动的训练。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做肌肉的等长收缩,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也可指导家属对患肢进行局部按摩[5]。外固定去除后患者逐渐增加主动运动量。适当的阻力使肌肉收缩力加大,其阻力可用人力或借助体育器材。运动量应循序渐进,以肌肉感觉轻微酸痛为度。全身情况较好者,可做引体向上、扩胸运动及深呼吸等运动。
3结果
5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护理满意度为92%(46/50)。
4讨论
个别慢性骨髓炎患者局部上皮细胞过度增生可发生癌变。患者呈慢性病病容,苍白、消瘦、体温稍高,多数患者有急性病史或外伤史、手术史,局部钝痛、红肿、压痛明显,色素沉着,有多处瘢痕,存在一至数个窦道,并有脓液流出[6]。少数患者可同时并发关节炎或病理性骨折。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得出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慢性骨髓炎的手术成功率,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程振平,赵欣,张莹,赵丽波,魏亚莉.浅谈慢性骨髓炎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18):320.
[2]赵家祺,韩亚男.慢性骨髓炎灌注引流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8).
[3]宋艳霞.35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4):144.
[4]李哲.慢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4,(10):229-230.
[5]栾艳玲,郭毅.下肢慢性骨髓炎患者术后的护理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5,(3Z):267.
[6]吕鹰.慢性骨髓炎患者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10):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