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局直第二小学何佳
我校位于小镇偏南一隅,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学生来源的特殊性,学生中约72%来自于农村或郊区,其中约30%是流动人口,还有部分来自于打工族家庭。由于这些家长文化素养较低,家庭物质条件相对较差,学生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因而普遍存在着消极、自卑的心理,缺乏理想,缺少竞争意识,厌学、逆反心理强,甚至有的学生荒废学业,沾染上一些不良恶习,给学校、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为此,我们根据校情、学情,努力寻找教育教学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提出“关爱每一学生,不放弃每一学生”的口号,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做好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工作,最大限度实现教育公平,力争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建立贫困生的补助和奖励机制
班主任每学期准备一些文具,对弱势群体中的贫困生进行补助,对成绩优异,表现突出的弱势群体子女表彰奖励。开展各种活动,为弱势群体子女搭建施展才能的平台,使他们能够快乐的成长。
二、以爱促教情感激励
日常生活中,当顾客购物达到一定金额时,商场就给发一张赠券,顾客累积若干张赠券后可以向商场换取商品。我从中得到了启发:在班级里,学生在接受管理的同时,其实也是在累积教师给他的“心理赠券”。如果学生从教师那里累积了较多的“黑色”赠券,如怀疑、讽刺、否定等,那么他们或郁积于心、或释放出来、或自卑自轻、或产生心理对抗,甚至想方设法对管理者进行恶作剧般的报复,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背离了教育的初衷。如果学生从教师那里收集了较多的有奖赠券,如信任、赞赏、肯定、支持等,那么他们就会对教师心存感激,并视之为知己,进而将教师的良好动机转化为积极的自我管理行为。为使我有更多的“有奖赠券”,我从网上搜集了《课堂教学激励用语100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激励教育,课堂上多用激励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对学生实施养成教育
“良好的习惯是健康成长的助推器。”、“培养好习惯是智慧的开始”、“养成好习惯便会聪明。”、“好习惯能塑造美好心灵。”;“不仅要知道,而且要做到。”、“知道了没有做到,那是因为知道的还不够多、深。”这是校长经常对师生们说的几句话,为加强对弱势群体子女的养成教育,我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首先在全班学生中发出了“晨问夜思,知是行益。”和“每天给我10分钟”活动的倡议。所谓“晨问夜思”,就是每天早上要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今天我准备在哪些方面进步一点点。每天晚上思考:我今天是否完成了目标,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如何才能做得更好等。所谓“知是行益”,就是要知道对、错,做有益的事,将益事做大。“每天给我10分钟”,即早晨2分钟进行自我鼓励:今天,我要开始新的一天;2分钟阅读,读一篇文章或读几个英文单词;中午用2分钟做道数学题;晚上2分钟反思,把一天的得与失写下来;2分钟锻炼,俯卧撑、仰卧起坐、左手写字等。
教室的黑板上设有“每日一言”专栏,由学生轮流将自己最喜欢的名言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记在学校统一发的“成长银行”笔记本上。倡导学习中的合作互助,将兴趣爱好相同和相近的学生分成小组,组员分工明确、合作互助:互相监督、互相促进、互相帮带,组与组之间相互竞争,建立评价机制。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存放学生的“作品”和对学生的评价结果。
此外,我还借鉴学校的《好习惯歌》、《养成终生受益的好习惯》、《做人二十最》、《育人三字经》、《家教周台历》、《学生集体誓言》等顺口溜,通过班会、品德课、板报等方式为学生营造出养成良好习惯的浓厚氛围。同时,利用习作讲评课读一些学生优秀作品,如反思日记,心灵感悟等。
四、建立“金坐标”家庭教育培训基地
“做合格父母,为孩子的一生发展奠基”是“金坐标”家庭教育的理念,“家校同心,孩子成金。”是我们的口号,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有效配合,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最为关键。所以关注“弱势群体子女”家庭教育,探索弱势群体子女家庭教育有效模式,显得尤其重要。
弱势群体子女的父母大多租住简易房,住房面积狭小、孩子缺乏必要的学习条件。他们的父母多数打零工或从事小买卖,为了生存他们天天疲于奔命,很少有时间和孩子相处与交流,即使有空闲时间管教孩子,也往往因为缺乏相应的教育方法而进行粗暴地干预,很少顾及孩子的意愿和精神需求,亲子不能良好互动,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如何真正让家长树立起新时代的家庭教育理念,进而增强与学校的育人合力,成为教育领域的一项新的课题。针对弱势群体子女父母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这一现状,学校创办了弱势群体子女家庭教育培训基地,并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不少尝试:同家长签订“家校合作协议”,制定“家庭教育公约”,发放“家教箴言录”;一学期至少给家长上三次课,宣传家庭教育新理念;各班还定期召开家长会,宣讲家庭教育方面的有关知识;学校每个党员教师每学期至少写一篇家庭教育教案,且实行“一带三”制度,即一个党员帮带三个弱势群体子女。此外,学校还以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以德育人”的主题,精心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活动,优化家庭育人环境。如开展“以德育子大家谈”活动,让家长在互动发言中树立新的家庭教育理念,进而规范自己的家庭教育行为,增强家庭育人功能。组织家庭教育讲师团,定期到社区为弱势群体子女父母上门“传经送宝”、现场解疑释惑;发放《家教快讯》,让学生带回家,家长看后签上名字,学校收回;不定期进行家教知识考试。如今“家校同心,孩子成金。”、“家校同向,孩子向上。”成了家长的座右铭,形成了家校合力的局面。经过多年的努力,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弱势群体子女学习的气氛浓了,问题学生少了,学习成绩提高了,家长和老师脸上的笑容多了,学校声誉也有了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