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介入术后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脑血管病介入术后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价值

翁云洪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厦门361000)

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脑血管疾病介入手术治疗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9月~2017年9月来我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9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通过抽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半年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介入手术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术后护理中,能显著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理想的护理干预模式,值得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脑血管疾病;介入术;并发症发生率;Barthel指数

脑血管疾病即指由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以及血液黏稠等多种原因引发的、导致大脑出现的缺血性或者出血性症状,常见的有脑出血、脑梗死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临床多采取介入术进行治疗[1]。但是,患者术后可能发生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临床十分注重术后护理干预。本研究就循证护理在接受介入术治疗的脑血管患者的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脑血管疾病患者90例,均为2016年9月~2017年9月间来我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前提下,先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进行编号,随后通过随机抽签予以分组。对照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45~72岁,平均(59.75±3.21)岁,脑出血26例,脑梗死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46~71岁,平均(59.61±3.29)岁,脑出血25例,脑梗死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术治疗。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上,差异不大,可对比研究。研究符合医学伦理,所有患者对研究知情,志愿参与,公开签署知情同意文件。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1)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及手术治疗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正确配合护理操作,避免患者自身不当行为造成不良影响;(2)用药护理:向患者详细说明相关药物的药效、药性及给药方式和用药剂量,向患者说明科学用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监督患者按时按量服药;(3)饮食指导:给予患者维生素和蛋白质含量高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嘱咐患者多饮水;(4)病情监测:对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几脉搏进行监测,观察患者心电图检测结果;(5)康复指导: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恢复,并辅助患者进日常生活活动练习,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1)确定循证问题。以“脑血管疾病”、“介入手术”和“护理”等为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献并进行整合,结合以往护理实践经验,确定脑血管介入术患者术后护理中存在的或潜在的问题,并进行排序。(2)循证支持:筛选优质文献,总结以往护理经验,了解相应护理问题的护理解决措施,并结合患者个性化护理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术后护理方案;(3)循证护理实施: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根据患者术前检查结果和以往病史,尤其注意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即刻向医生报告并及时处理;强化心电监测,脑血管疾病多合并心血管功能障碍,因此,给予患者持续心电监测,尤其注意患者相关心肌标志物的变化情况,判断患者病情发展情况;护理前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了解患者的饮食结构和偏好,帮助制定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强化气道护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顺畅,注意观察呼吸机相关显示结果,结合患者呼吸频率、氧浓度等呼吸监测结果,调整呼吸机的潮气量等参数;营养支持,给予科学饮食指导基础上,强化补液观察,根据患者水电解质监测情况调节日输液量,注意患者颅内压变化情况。

1.3观察指标

术后,严密监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计算并比较发生率;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分别于术后次日及术后半年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对比评分结果。

使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2],满分为100分,得分超过60分,患者生活可自理为良,得分在41~60分之间,患者日常生活需他人辅助,为中度残疾,得分在21~40分之间,患者日常生活对他人依赖严重,为重度残疾,得分在20分及以下,日常生活完全依赖他人,为完全残疾。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1.0软件行统计学处理,Barthel指数以(?x?x±s)表示,对比以T检验,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以(%)表示,对比以X2检验,检验结果以P值为准,0.05为界值,低于该值便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例次均少于对照组,累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发病较高,多集中于中老年患者,疾病多于心血管疾病并发,多为急性发作,病情进展快,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常采用介入手术进行治疗。但是,介入术治疗为创伤性治疗,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的恢复,在恢复期间,可能发生尿潴留等相关并发症,且患者的疾病程度和手术治疗效果不同,导致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效果也有一定差异。因此,为提升患者术后恢复效果,需要强化护理干预,一方面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一方面促进患者快速恢复[3]。

循证护理是建立在循证支持的基础上,通过循证调查,对临床护理需要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整合以往临床实践中的经验成果,将已经获得临床证实的有效措施加以利用,并结合医院具体护理条件及患者的个性化护理需求,制定的更具针对性的护理模式,既保证了护理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又满足了特异性,护理应用效果突出,临床应用率逐年提升[4]。

本研究中,将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实践中,护理措施更具计划性和针对性,取得了理想的护理效果。经护理,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更优,Barthel指数的提升幅度更大,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是科学理想的临床护理模式,应用于介入术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升功能恢复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志华,苏艳,米云娟等.循证护理对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病人护理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7,31(30):3896-3898.

[2]鱼红,张会仙,曹维娜等.循证护理对动脉瘤介入术后不良反应、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0):60-62.

[3]陈卫红.对接受脑血管介入手术的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4):95-96.

[4]陈妍.循证护理在重症脑血管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6,11(b03):1334-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