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强放射治疗的体位固定与摆位技术
梁海南
(柳州市工人医院;广西省柳州市545005)
【摘要】目的:对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技术和体位固定进行介绍。方法选取部分胸腹部和头颈部的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对照研究,分别采用体位膜和热塑面罩对其实施体位的固定,治疗期间所有患者每周都要接受一次电子射野影像片(EPID),得到的计划系统数字重建射野(DRR)和射野片以及第一次的验证片对比分析。结果照射野中心的移位误差小于3mm,允许误差均在3mm以内。结论采取体位固定技术的摆位重复性要更好,完全满足治疗要求,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支持。
【关键词】调强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放射疗法;适形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17-0378-01
目前放疗工作和相关工作者需要加强或者改善的重点就是调强放射治疗摆位的质量控制[1],我院为了提高临床疗效开展了一系列的调强放射治疗工作研究,也将摆位技术和体位固定应用于其中,现将相关体会和报道总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治疗设备
CT射影模拟机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GELigutSpeed16排螺旋CT,采用核通公司的Oncentra系统实施精确放疗计划,利用Elakta电子直线加速器进行6MV-X线治疗,而摆位验证则使用Elaktaiview-GT射野影像系统。
1.2体位确定
开展治疗前,一定要根据布野的要求,每次摆放的重复性和患者身体状况确定合适的体位,并不能以患者的舒适度作为第一考虑因素,一般情况下病人最舒服的体位也最易重复,满足不了治疗时的布野等要求,因此为了疗效医护人员可以结合相关技术借助体位固定器让患者初步保持一个相对来说舒适且重复性好的体位,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确定体位后,护理人员就要按照摆放步骤谨慎小心地定位,另外还可以采取其他一些手段预防在治疗过程中肌肉,脂肪等对位置的作用和影响,全面保证摆放完成后不发生位移[2]。
1.2.1体位固定
调强放射治疗的精度要求很高,治疗时间也要比常规放疗长很多。所以为了提高精度,必须使用体固定装置对照射区域有效固定,将治疗期间的靶区位置移动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由此可见,调强放射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精确的体位固定。对于头颈部肿瘤患者,医护人员要根据头形选取合适的头枕,取仰卧位,首先护理人员让头枕和患者的头部舒适接触,将高分子热塑材料制成U形网膜,放置在75℃的热水中,浸泡1~2分钟或者待其透明后便可取出备用,之后用沾水的毛巾包裹患者下颌,面部,颈部和双肩,等待冷却定型。将医用胶带贴在面罩上的“十”字投影处,并用笔标记,这个标记所在的平行线就可作为摆位线。而盆腔和胸腹部肿瘤的患者同样取仰卧位,治疗时躺在碳素纤维体架上,双臂在额前交叉放置,在三维激光线的引导下将患者的体中线和激光纵线重合,体膜放入热水软化,水珠吸干后平铺在体表上,扣上扣槽,冷却塑形。最后同上医用胶布贴在“十”字投影处,用笔标记,标记所在的水平线作为摆位线[3]。
1.2.2治疗摆位
摆位前要先确认患者的性别姓名和年龄,负责的医护人员要认真阅读治疗计划单,充分的做好术前准备,如果是第一次进行治疗摆位,物理师,放射治疗师,患者和主管医生必须都在场,协助商议共同完成摆位,防止意外和异常情况的出现;取仰卧位时,患者的横状面要和床面平行,也要符合CT的体位要求,矢状面和床面垂直;在用面膜和体膜对治疗的部分完成固定后,要确保位置不发生改变,否则可能会对面膜和体膜造成损伤;之后采用激光定位,让之前的标记线与激光十字交叉线重合,X,Y,Z三个方向上的误差都要小于0.5mm,保证治疗时的位置精准。
1.2.3重复性验证
摆位后使用射野影像系统对照射的中心和边界进行实时的验证,患者要在加速器治疗床上接受治疗,正侧位的验证片和重建射野图像相比较,经过测定后X,Y,Z三个方向上的误差都要小于2mm,中心误差小于1mm,治疗期间要确保每周至少验证一次。
2结果
选取的部分胸腹部和头颈部的肿瘤患分别采用体位膜和热塑面罩对其实施体位的固定,治疗期间所有患者每周都要接受一次电子射影,得到的数字重建射野和射野片和第一次的验证片对比分析,照射野中心的移位误差小于3mm,允许误差均在3mm以内。
3讨论
调强放射治疗是精确度很高的放射疗法,比常规治疗时间要长很多,大概需要30分钟。如果患者是首次接受放疗,护理人员一定要在治疗前向病人详细介绍相关流程和注意事项,最好能使其掌握一些基本知识,便于自我的简单护理,这样做是因为头颈部肿瘤患者需要长时间戴面罩,很有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憋气咳嗽等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心动过速,烦躁不安,为了稳定情绪,缓解压力和紧张,医护人员才要进行术前的心情疏导和知识普及,这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能够大大消除病人的恐惧,提高治疗依从性[4]。
摆位时,不仅要考虑患者的舒适度,更重要的是能让面膜和体膜完美贴合治疗部位,二者之间不能存在一点间隙。对于胸腔和腹部患者来说,还需注意体膜的充盈度,最好能和模拟定位时相适应。另外,射野和治疗野的中心点和定位用激光点一定要确保重合,体内脏器尤其是膈肌的运动要想办法适当降低,否则不利于体膜的贴合。根据大量临床研究和积累的经验得知,患者处于平静状态呼吸时,膈肌运动幅度在1.5~2.5厘米之间,所以应当在腹部施以一个轻微的压力,最好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来实行[5],这时膈肌运动的幅度会减小0.5~1.0厘米,也会向头部偏移1.5厘米,使得定位治疗的精准度更高,误差更小。所以经过本次研究可得,将摆位技术和体位固定应用在调强放射治疗中,可以显著提高摆位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张素美,刘广升.3种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腹部肿瘤术后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及重复性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29(1):54-57.
[2]付秀根,袁响林,郑祖安,等.锥形束CT分析发泡胶个体化头枕在头颈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17,32(5):522-525.
[3]张全彬,彭莹莹,张书旭,等.应用CTVision和千伏级CBCT研究鼻咽癌放疗摆位误差的比较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6):74-78.
[4]王方正,蒋春儿,叶智敏,等.应用扇形束兆伏级CT研究鼻咽癌断层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J].中国医师杂志,2017,19(6):883-888.
[5]李庆,尹龙斌,谢慧轻,等.鼻咽癌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的变化趋势:基于千伏级锥形束CT的前瞻性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7,32(8):87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