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色彩风貌改造的思考张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3

张掖色彩风貌改造的思考张博

张博

湖北省工业大学

摘要:在城市建设中的的各种视觉要素中,建筑物的色彩是左右人们视觉感受和内心波动的第一要素。杂乱无章的色彩,会成为破坏城市形象的“噪色”,而协调有序的色彩运用,往往能为城市增添美丽,极大地提升一个城市的总体形象与魅力。良好的城市形象,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将极大地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美好的城市色彩,可以让每一个来过张掖的人都对其念念不忘,让张掖的城市形象更上一层楼。是响应号召建设和谐社会的体现。本文主要以张掖市中心城区色彩规划为例,依据张掖的历史渊源、文化特色及少数民族风土人情为基础,打造城市色彩,从“第一视觉要素”着手来美化城市形象。美好的城市色彩,可以让每一个来过张掖的人都对其念念不忘,让张掖的城市形象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城市;风貌;改造;张掖;甘州

引言

以田野调查、重塑景观纹理、丰富产业链内容、重构空间功能等实践方法为主要研究形式,并在城乡规划、环境工程与景观、现代工业产品设计等项目中发挥着重要的的包装改造作用。色彩地理学提倡对城市区域的综合配色表现方式做提取与分析、精炼的工作,目的是确认这个城市的“景观特色”、找到表达这个区域主流的审美色彩心理。景观色彩的概念为城市色彩改造研究奠定了基本理论,使得自然景观色彩与人文景观色彩在材质和视觉上达到和谐的统一,就是这个地区所特有的色彩相关的形象要素,这些要素诸如植物、动物、湿地、湖泊、山川、用当地特有的环境色彩与建筑风格相辉映、体现在地区民族文化的特殊的装饰等等。尽管现代社会的发展使这种外在的,流传了几千年的文化、历史的象征淡化了,但是那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情节却是难以割舍的。

1、甘州区的自然现状

张掖市甘州区,位于千河西走廊中部,东经100°61′—100°52′,北纬38°32′,是张掖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的文化、政治、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南靠祁连山,北接阿拉善右旗。

甘州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日照时2931-3086小时,其特点是平均气温偏高,年平均气温7.8℃,最高气温38.7℃,最低气温-28.6℃,在6~10月降水量的70%以上,地表水资源涵养量低,年蒸发量达2000~2350毫米,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夏季多刮东南风,其余各季多刮西北风。全年无霜期138~179天。沙漠、碧水、草原、雪山交相辉映,既具有江南风韵,又具有西北风情,因此有“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甘州当江南”这样的名句。

2目前张掖甘州区风貌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边界的扩张,甘州区曾经的人文历史积淀被新建的高楼大厦替代,越来越多的城市的古旧建筑和色彩正在逐渐消退。街道设施比如路标、垃圾箱、公厕、路灯等的形式、色彩、风格应与历史城区的整体风貌相统一,不同地段符合其不同的风貌特征、建筑风格、色彩和尺度。各种市政小品的安排和设计不便于发挥功能,不能做到内容与表现的统一。不能与城市周边自然环境融合,例如祁连山雪山的白色、湿地芦苇的黄色、丹霞地貌的红色、黑河水的蓝色、戈壁卵石的鹅黄等,作为建筑的点缀。

2.1城市历史、文化的沉淀

甘州区的色彩景观到明清仿古街,从甘州府城到黑河湿地,从种植红枣到玉米制等,许多珍贵的历史痕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形成甘州特色的城市日记,也是历史价值的重要表现。但是由于我市没有统一的建设色彩规范和监督管理,城内建筑老旧,基础设施滞后,色调格局凌乱,风貌风格单一等情况,暴露出一些视觉污染问题,给城市形象的塑造造成了负面影响。

2.2城市面貌的趋同

城市色彩是一个区域的物质条件、文化特色、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共同产生化学变化产生的结果。一个城市外在美的表现就是城市色彩,城市的颜面就是洁净的街道和街道中蔓延的建筑色彩,形成了城市绚烂多彩的身姿。建筑色彩与城市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精神面貌,同时也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居民文化需求与生活倾向。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的逐渐变迁,历史文化名城有名无实,重塑“盛唐遗风”的城镇风貌是目前改造的重点。通过实施色彩风貌改造,把历史文化气息作为已建建筑风貌改造的指引方向,让历史文化在风貌改造中得以保持和进步,才能凸显古城文化吸引力和体现个性化城市风貌。

2.3城市建设的失调

在之前的建设中缺少人文意识和科学态度,往往采取单一结构方式,导致出现“千城一面”和“千城一色”。俯瞰城市核心区,屋顶色整体沉稳,但部分建筑的屋顶色艳度也过高(高艳度的蓝、红屋顶),无论与建筑外立面、街区景观还是与古城区的屋顶色都极不协调,非常扎眼。其中,部分高艳度的外立面基调色,破坏了街区景观整体上的协调感。

2.4城市环境的恶化

史上的张掖,有过昌盛,唐朝时开置屯田,稻丰收稔,一缣数十斛,作为历史上战争时期粮草补寄的保障,清代在西北的多次军事打击,都是以甘州为军事调整和补给中心。仍过光辉,现在是全国制种玉米产量最大的市。从历史到现在,这些故事都塑造了张掖市独特的城市味道。但目前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如何利用张掖市的文化历史以及环境特色。张掖市应该用哪种的城市风貌展现于各方游客面前。张掖,山清水秀,宜居宜游,一座热情且青涩的城市。

3进行风貌改造的主要手段

3.1以提升老城区整体风貌为目标,积极开展城市色彩风貌规划编制工作

张掖市目前的城市建设中,古城建筑色彩总体情况较好,整体比较沉稳,但新建部分建筑中,很多高艳度色成为破坏视觉美感的“噪色”。通过对这些用色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分析,从有利于城市规划管理和优化完善建筑色彩管理机制的角度出发,从宏观、中观、微观各方面对城市风貌色彩进行调节,提升城市景观的视觉效果,逐步形成良好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得城市形象视觉秩序。

在宏观层面确定了张掖市中心城区环境色彩总体色彩定位及主色调建立城市总体色彩印象色彩总系统。在中观层面建立了分区域色彩管控系统分区域建筑色彩与材质应用指引。在微观层面建立了广告招牌、公共设施等建筑外环境色彩应用基准和建筑单体色彩规划设计应用指引。同时,提出了“古、雅、炼、跃、活、温、润、拓”八个字的配色原则。并对不同的建筑类型、建筑功能、公共设施、地面铺装、广告招牌等,给出不同的推荐用色、禁止用色,制定色彩控制色谱。

将甘州区改造成为最有西北特色的、各种自然景观色彩的、一带一路上最宜居宜游的城市,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体验和参观西北民族风情。

3.2改变低俗的城市形象,以“清雅甘州”为主题,编制完成街道色彩设计方案及沿街建筑改造单体设计方案

在色彩规划的工作引导下,推行以清雅甘州为特点的色彩改造,突出打造线条优美、色彩柔美、造型俊美的新城市风貌。目的是通过此次沿街建筑色彩改造塑造不仅整体协调,又有个性特征和可识别性的城市街道景观,提升城区整体品质和城市形象。2016-2017两年间,我市共完成了老城区范围内21条街道的色彩设计和道路沿线共550余栋构筑物的外立面改造及广告牌匾的改造工作。

在控制片区内建筑整体色彩风貌的基础上,为了规范城区户外广告设施设置和管理行为,维护市容市貌整洁和公共安全,促进优宜人居环境建设,我市制定了《张掖市城区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技术规范》并予实施。分别对需要进行改造的21条街道的公共设施、广告招牌的设置位置、建筑广告类型及色彩进行了细化设计,保证了各条街道整体建筑色彩及广告色彩的整体性和协调统一,规范了城区户外广告设施设置和管理行为,维护了市容市貌整洁和公共安全,促进了优美的人居环境建设,塑造了连续性的城市景观。

3.3以城市色彩规划和街道色彩设计为指导,积极开展老城区既有建筑风貌色彩及节能改造工作

3.3.1完成沿街建筑色彩及节能改造

大力改造沿街建筑色彩风貌。为了塑造既整体协调,又有个性特征和可识别性的城市街道景观,提升老城区整体品质和城市形象。我市对需进行改造主要大街,环城路以及历史文化街区,等总建筑面积170余万平方米的建筑,根据建筑单体改造方案逐栋进行了建筑外观色彩、造型改造工程。主要的改造内容为建筑外墙保温、色彩改造、更换门窗、改造屋面防水和整改沿街建筑外墙广告等。经过改造,老城区内沿街建筑色彩及造型更加符合我市历史文化名城特征,道路景观和“清雅甘州”城市整体风貌色彩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并拆除建筑外搭建的各类广告招牌,整顿城市街道整体景观,使改造范围内的街道得到绿化、美化、亮化,突出层次性、多样性、艺术性。

3.4传承历史风貌,构建人文城市

在建设中依靠科学发展的意识和科学的规划,坚持历史风貌,演绎出能够映衬自然的水与绿色的街道景观,以天然建材本身的色彩及暖色系沉稳的低艳度色为基调,演绎出有统一印象的景观。通过沉稳的配色,形成与自然协调的景观。构建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实用好用的、含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友好的的张掖特色建筑。

4.迅速推进张掖风貌改造的建议

4.1优化风貌设计,凸显地域特色

张掖历史悠久,自古是军事重镇和战略要地,是丝绸之路的要塞,素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誉。市内有大佛寺、木塔寺、镇远楼、黑水国遗址等诸多优秀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这些旅游文化景色已经成为了众多游客流连忘返之处。城市色彩改造将有助于改造旅游景区内人为影响色彩的运用,减少“噪色”的出现和合理的降低其影响,使人工调色与自然美色和谐,从而提升旅游景区的整体色彩质感,提升张掖市整体旅游质量,从而助力张掖市旅游城市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张掖是一个充满绿色和生态多样性的地方,独有的地理优势、历史古迹、人文景观和近年来才刚刚开发的丹霞旅游景区资源,使张掖具备了独一无二的发展优势。在风貌改造中应着重体现文化生态多样性特色,立足于清雅甘州的建设,结合我市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明确张掖发展定位与建筑风格,要从街面色彩、道路风貌、建筑色彩、外墙装饰和公共设施及生态环境入手,发展城市文化,创建城市“个性名片”在组成城市特色的各种条件中,色彩由于“第一视觉要素”的特殊特征,必定会成为一个城市色彩基调的基本条件,最明确地体现着城市的个性,显示了城市的形象。科学有条理的城市色彩规划,可使城市文化风貌更加鲜明,让人过目难忘。

4.2明确城市定位,确保顺利改造

按照“两城”(历史文化名城、湿地生态之城)“两心”(区域经济中心、游客集散中心)的城市发展定位。规划以黑河水系、黑河湿地、祁连雪山和城市通道为基本骨架,以重点地段为节点,以自然环境为背景,老城区、滨河新区、产业园区、湿地生态区和东南片区等功能片区分区域确定城市风貌色彩,来引导和控制城市色彩风貌,加强和改进对城市色彩风貌的管控,指导今后的规划设计,形成了兼具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和现代滨水城市特色的城市景观风貌。

经过改造后,城市街道建筑外墙色彩和造型更契合我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特征,并且道路设施和市政小品景观经过改造后,也使得城市风貌色彩有较大的提升和完善。

5.结语

以人为本是城市规划建设的灵魂。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每一个规划工作者因遵循的理念。建筑色彩与城市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精神面貌,同时也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居民文化需求与生活倾向。有着历史文化名城桂冠的张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建筑拔地而起,也有其尴尬的一面。由于我市没有统一的建设色彩规范和监督管理,城内建筑老旧,基础设施滞后,色调格局凌乱,风貌风格单一等情况,暴露出一些视觉污染问题,给城市形象的塑造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探优化完善张掖市建筑色彩管理机制,引导和谐、统一、有序的城市建筑形象,彰显城市文化和城市特色是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的一件好事。

在全球一体化与加速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中国独特城市的风貌特色正一步步殆尽,城市的色彩景观与风貌改造成为一项时间紧迫的任务。城市风貌的精神内核就是城市的历史文化脉搏。各个城市会因为其地域、天气、习惯、风俗等的异同,形成了各自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文化特点、建筑风格和空间肌理;于此同时,街道、建筑的风貌中也蕴涵了浓厚的文化关怀,如文化包容性、积极创新的开拓精神、日行一善的生活理念等,都是奠定城市印象的重要因素。开展风貌改造,就要增加对这些隐藏在街道上、建筑中的风貌特点,经过研究认识、讨论,再通过提炼,让这些特点成为地方性符号,以展现城市别具一格的魅力与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