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则带状疱疹验案的思考高旭

/ 2

关于一则带状疱疹验案的思考高旭

高旭张广钰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

【摘要】带状疱疹,发病初期症状多不明显,表现为乏力,局部轻度痒痛等,易被误诊或漏诊,然而急性期病势迅猛,病处痛痒难忍,甚则影响正常生活。中医名为“蛇串疮”、“缠腰火丹”。中国传统中医在治疗上常从,内清热利湿、外祛瘀通络两方面治疗。针对湿热内蕴导致的带状疱疹。急性期常用刺络拔罐法,配合三仁汤治疗。

【关键词】带状疱疹;湿热内蕴;刺络拔罐法;三仁汤

案例:徐某,男,37岁,右胁痛瘙痒3日。平素嗜酒,5天前与友饮酒,大量出汗。

第二天便全身无力,头痛且食欲减退。现患者疲乏,头重如裹。右侧胁肋带状水疱,疱色黯淡,触之弛软,局部有皮损,伴有头晕头痛,胸闷腹满,食欲减退,大便不成形,舌暗苔白厚腻,脉濡数。

诊断:带状疱疹-湿热内蕴型。

治法:清热利湿,调畅气机。

治疗:1:刺络拔罐法:

操作部位:疱疹局部及周围皮肤。

操作:用放血针快速点刺疱疹及周围皮肤,至疱疹破裂,局部出血(每处出血量5至6滴为宜)。后取大号火罐拔在疱疹处。其次用小罐拔在周围皮损处。留罐15分钟。每日一次,5次为一疗程。

2:中药处方:三仁汤加减方:

杏仁15g,白蔻仁15g,薏苡仁20g,滑石15g

白通草15g,竹叶15g,半夏15g,厚朴15g

蛇舌草15g,地肤子15g

7剂,日一剂,水煎服。

用上述方法治疗,汤剂尽时再诊,疱疹结痂,皮疹消退,患者处已无痛感,诸症状消失,且未有后遗神经痛。

按语:患者来时,疱疹虽未发之,但已有势起之象,因此先用刺络拔罐法以治标并且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分析其病因,患者平素喜饮酒,久则湿热内蕴,加之汗后当风,导致内外两感,发于肌表则成此病。头晕头痛,胸闷腹满,食欲减退。大便浠溏,舌暗苔白腻,脉濡数等症状。皆为湿热外感湿重于热之表现。因而用三仁汤清热利湿。另加蛇舌草、地肤子,解毒止痛。辨证施治,因以效之。

讨论:西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nus,VZV)所致。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或隐性感染,体内IgG、IgM和IgA抗体很快出现,一些IgG抗体可以维持终生,但其余抗体逐渐消失。患者往往先有轻度发热,疲倦不适及食欲减退等轻微的全身症状[1]。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疼痛剧烈,西医主要给予抗病毒、止痛及调节免疫治疗,疗效因人而异,尚不理想,尤其是缺少安全有效的止痛药物的应用,而急性期带状疱疹若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不仅引起后遗神经痛几率增加,甚至发生脑膜脑炎、运动性麻痹等严重并发症[2]。

中医对于该病的成因则有独到的论述。其一,情志变化。肝脾功能失常,气机不畅,久而湿热内停;其二,素体不足,多食嗜酒等,脾胃运化不及,饮食内停,湿热内蕴,无有出路,则发于肌表;其三,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淫邪湿毒伤于外、正气不足害于里,两者相合以致瘀血蕴结局部,形成疱疹。治疗上常采取内外兼治。明代《外科正宗?火丹》中记述“火丹者,心火妄动,三焦风热乘之,故发于肌肤之表,有干湿不同,红白之异。干者色红,……治以凉心泻肝,化斑解毒汤是也。湿者色多黄白,……宜清肺、泻脾、除湿,胃苓汤是也。腰胁生之,…名曰缠腰丹,治宜柴胡清肝汤。外以柏叶散、如意金黄散敷之”[3]。

一方面,“不通则痛”,采用刺络拔罐法既能清泻疱疹局部湿毒,又能活血通络,缓解疼痛。其操作简便,效果显著,具有缩短病程,减少产生后遗神经痛可能行的优点;另一方面,辨证施治,标本兼顾。三仁汤出自清代名医吴鞠通《温病条辨》,为治疗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的主要方剂。原方由杏仁、白蔻仁、生薏苡仁、飞滑石、白通草、竹叶、厚朴、半夏组成,通过宣上、畅中、渗下,使湿邪从三焦分消走泄,湿解热清,气机顺畅,诸证诸病好转。三仁汤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很多医家以及一线临床医生在不同的科室做了大量的治疗专科病的研究,效果良好[4].治方大法为芳香宣透、行气化湿。乃后世治疗湿温初起湿重热轻证的基本治法.方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气行则湿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气;薏苡仁甘淡性寒,渗湿利水而健脾,使湿热从下焦而去,三仁合用,三焦分消,是为君药,滑石、通草、竹叶甘寒淡渗,加强君药利湿清热之功,是为臣药,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散结除满,是为佐药。综观全方,体现了宣上、畅中、渗下,三焦分消的配伍特点,气畅湿行,暑解热清,三焦通畅,诸证自除[5]。酌加蛇舌草、地肤子即可佐助君药清热利湿之功,又可消解病灶处之热毒。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于带状疱疹证属湿热内蕴者可考虑使用三仁汤加减方结合刺络拔罐法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朱德生.朱德生皮肤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41.

[2]张文军.针药并举法治愈急性期带状疱疹验案一例并文献复习[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07):818-821.

[3]陈实功.外科正宗[M].胡晓峰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陈小光,易洁,欧雅丽,吴建萍.三仁汤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5,21(19):98-100.[2017-10-07].DOI:10.13862/j.cnki.cn43-1446/r.2015.19.037

[5]李飞.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29-1632.

作者简介:高旭,1991-03,男,汉,黑龙江省佳木斯,硕士,研究方向:针药结合治疗慢性病。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学习五年,期间在本校附属医院针灸科外科骨伤科实习三年,在哈医大四院心内科实习一年。2017年考取针灸推拿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