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精河县艾姆劲钼矿床地质特征、成因及找矿远景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新疆精河县艾姆劲钼矿床地质特征、成因及找矿远景浅析

阿不都热依木.吾甫尔

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706队新疆阿勒泰836500

摘要:艾姆劲钼矿床位于天山构造带中段博罗努克山北翼中段,属阿吾拉勒-伊什基里克钼、铜、金、铅、锌成矿带。矿床内矿体主要产于华力西中期花岗岩,在花岗岩内可以见到呈团块状、星点状及稀疏浸染状分布的辉钼矿,应是在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形成的辉钼矿,属于斑岩型钼矿;另外在岩体内部的石英脉中,在岩浆完成造岩过程后,进入气液期,含辉钼矿的石英脉沿母岩裂隙贯入,辉钼矿多呈细脉状、团块状分布,属于后期热液型钼矿。

关键词:艾姆劲钼矿床;热接触变质;石英脉;辉钼矿

1区域地质背景

区内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塔里木板块与准噶尔-北天山板块在晚古生代碰撞聚合形成的造山带—中天山造山带的南缘、那拉提岛弧带中。该带呈北东东向展布,南、北边界分别受控于哈尔克山断裂和那拉提断裂两条岩石圈断裂,成矿区带属阿吾拉勒-伊什基里克钼、铜、金、铅、锌(铁)成矿带。

区域内出露地层有奥陶系上统呼独克达坂组(O3h)、志留系上统库茹尔组(S3k)和罗霍洛山组(S3b)、泥盆系中统拜辛德组(D2b)、石炭系下统大哈拉军山组(C1d)和上统东图津河群(C2dn)、二叠系下统乌郎群(P1wl)和第四系(Q4)。

区内侵入岩分布较广,岩性以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等华力西中期中-酸性岩为主,总体沿70°-80°方向呈带状或长条状展布,与区域构造线一致。侵入岩生成环境主体为同碰撞花岗岩类,部分为碰撞前和碰撞后侵位。

区域内华力西中期花岗岩较为发育,在岩体接触带形成广泛的接触变质岩,热接触变质角岩-云英岩类和接触交代变质矽卡岩类均有发育。

热接触变质主要在艾姆劲和肯登高尔、莱历斯高尔等三个花岗岩岩基及岩株接触带发育,热接触变质带宽度数十米至千余米,由内而外依次发育云英岩、角岩、及角岩化带,云英岩化带一般仅数米至十余米,紧邻岩体发育,而角岩和角岩化带数十米至千余米,角岩带内主要特征变质矿物有红柱石、角闪石、石榴子石、白云母、黑云母等,局部出现有矽线石。

2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内仅出露泥盆系中统拜辛德组中亚组(D2bb)和第四系(Q4)。

矿区内泥盆系中统拜辛德组中亚组(D2bb)分布于艾姆劲花岗岩岩基的北部或部分呈捕体状分布于岩体中,因岩体侵位,未见其顶部及底部,矿区内出露厚度大于1360米,总体呈近北西-南东向展布,主要为一套浅海相细碎屑沉积接触变质岩,因受岩体热接触变质,大部分形成角岩或角岩化,主要岩性为角岩化泥质硅质岩、角岩化泥质粉砂岩、角岩化粉沙质泥岩、红柱石二云母石英角岩等,因深部常存在隐伏岩体,因此地层中在局部存在有不规则状的黄铁矿化和硅化蚀变带。

第四系:分布于矿区山间沟谷及山坡。山间沟谷有部分冲积或冰碛形成的砂、砾和岩屑,山坡多为残坡积及崩落的碎石,厚度3-25米不等。

矿区内地层呈单斜产出,断裂构造不太发育。

矿区南部有区域性断裂分布,它控制着艾姆劲二长花岗岩岩基的分布,矿区内小的断层构造较为发育,断层走向与区域性大断裂近于垂直,走向为北东-南西向为主,但在倾向上有两组,形成共轭断层,其倾角大多在75°上下,其中倾向南东的大多为石英脉所充填,其规模相对较小一些,长一般在50-400米范围内,宽0.1-0.8米;而倾向北西的大多为细晶花岗岩脉所充填,其规模相对较大一些,长100-500米,宽0.3-1.5米。

矿区内断层大多呈压剪性,断裂内石英脉或细晶花岗岩脉较为平直,沿走向延伸较长,脉壁平整,并且断层多成组出现,形成断裂带,在倾向上30-40米的范围内往往分布有30-50条石英脉,石英脉之间的间隔十几厘米至百余厘米,局部密集形成石英脉带。

矿区内大面积分布华力西中期第二侵入次的石英闪长岩和第二侵入次的黑云母花岗岩,其次有细晶花岗岩和石英脉产出。

华力西中期第二侵入次石英闪长岩:在矿区中部发育呈岩珠状产出,面积约1.5平方千米,北侧延深至矿区外,主在岩性为石英闪长岩。

华力西中期第三侵入次黑云母花岗岩:在矿区内大范围出露,面积约8平方千米,但该岩体在区域内呈大的岩基产出,面积大于500平方千米,其主要岩性为二长花岗岩,在矿区范围内为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体北侧与泥盆系中统拜辛德组中亚组(D2bb)地层接触,在外接触带出现热接触变质作用,广泛形成角岩化石英粉砂岩和形成石英角岩,角岩化带宽度数十米至千余米,并在局部出现有黄铁矿化;而黑云母花岗岩内接触带则普遍发育绿泥石-白云母-钠长石化,并有浸染状的黄铁矿化,岩体内黄铁矿-绿泥石-白云母-钠长石化带宽度数十米至二百余米。

3变质作用及围岩蚀变

矿区内变质作用主要为热接触变质作用。矿区内地层与黑云母花岗岩的接触带,普遍热接触变质发生角岩化,仅部分保留有原岩的层状特征,矿物全部重结晶,原岩的砂状结构基本上很少保留,矿区内角岩化带的厚度均大于500米。

4矿体特征

在区内发现的两条辉钼矿体,往北东方向辉钼矿多分布于岩石中,也可以见到少量石英脉,而往南西方向,石英脉相对较发育,辉钼矿多分布于石英脉及石英脉的边部。各矿体特征如下:

1号矿体位于矿区中部,产于华力西中期第二侵入期次的黑云母花岗岩中,地表岩石多呈灰白、棕褐色,在花岗岩中地表可见辉钼矿、黄铁矿、褐铁矿化,矿体形态呈层状、透镜状,产状125-135°∠73-75°。矿体长约230米,平均真厚度9.63m,平均0.108%,矿体上下盘围岩均黄铁矿化、绿泥石化花岗岩。

2号矿体位于1号矿体的南东部,产华力西中期第二侵入期次的黑云母花岗岩中,地表岩石多呈灰白、棕褐色,在花岗岩中地表可见辉钼矿、黄铁矿、褐铁矿化,矿体形态呈层状、透镜状,产状128-140°∠70-73°。矿体长约206米,平均真厚度8.81m,平均0.121%,矿体下盘围岩为黄铁矿化、绿泥石化花岗岩,上盘为角岩化粉砂岩。

矿石工业类型:区内共圈定的两个钼矿体,平均品位0.108-0.121%。根据钼矿石品位,其工业类型属中等品位矿石。

矿石矿物成份主要为辉钼矿,其次为黄铁矿、磁黄铁矿,次生矿物为褐铁矿。

辉钼矿:鳞片状,铅灰色,片度不一,多呈团块状分布,大小3×4-15×30mm,少数呈星点状、细脉状、稀疏浸染状分布。

黄铁矿:自形—它形微细粒-细粒状、不规则状,淡黄色,大小不等,呈星点状、稀疏浸染状分布。

脉石矿物主要石英,次为长石、方解石、绿泥石等。

5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矿床内矿体主要产于华力西中期花岗岩内,岩体内黄铁矿、褐铁矿、石英脉较发育地段,辉钼矿化较强,在接触带及岩体内部局部形成富集,矿化较强。在花岗岩内可以见到呈团块状、星点状及稀疏浸染状分布的辉钼矿,应是在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形成的辉钼矿,属于斑岩型钼矿;另外在岩体内部的石英脉中,在岩浆完成造岩过程后,进入气液期,含辉钼矿的石英脉沿母岩裂隙贯入,辉钼矿多呈细脉状、团块状分布,属于后期热液型钼矿。

根据矿产分布规律和物化探特征,矿床的找矿标志总结如下:

1、地表为褐铁矿化、孔雀石化、绿泥石化蚀变体、辉钼矿、白色或棕褐色石英脉。

2、花岗岩与角岩化粉砂岩接触带,蚀变较强的花岗岩,岩体整体褐铁矿化较强,可见辉钼矿团块及褐铁矿团块。

6结论

艾姆劲钼矿位于天山构造带中段博罗努克山北翼中段,属阿吾拉勒-伊什基里克钼、铜、金、铅、锌(铁)成矿带,具有形成贵金属和有色、黑色金属矿产的有利成矿地质条件。目前在工作区南西发现了中型钼矿床,即莱历斯高尔铜钼矿,西侧和南东侧分别发现克屯那木钨钼矿和肯德高尔钼矿等。在矿区内发现了2个辉钼矿体,4个矿化蚀变体,矿体在地表沿走向和在深部沿倾向变化稳定,根据矿体特征,推断区内可能经历了岩浆结晶分异期和热液期两期成矿作用。说明,区内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参考文献:

[1]陈家明,《新疆精河县艾姆劲铜钼多金属矿普查报告》2012年;

[2]张良臣、刘德全、王有标等,中国新疆优势金属矿产成矿规律,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203.208

[3]芮宗瑶、黄崇轲、齐国明等,中国斑岩型铜钼矿床,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