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四川省德昌县人民医院四川德昌615500)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6-0310-01
【摘要】目的探讨医用Y型留置针在产科分娩时的优越性。方法对400例产妇在入院后给予Y型静脉留置针(8号)穿刺,用于采血、输液、输血、静脉用药。结果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延长了静脉留置针的时间,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结论Y型静脉留置针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穿刺,能及时快速采血、输液、输血、用药,有利于降低输液渗漏,针头脱出、堵塞,避免产妇反复穿刺的痛苦,降低助产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Y型静脉留置针静脉穿刺护理产妇分娩输液渗漏
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减少液体外渗,对血管刺激性小且操作简单等优点,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一般用于连续输液及抢救危重病人。产妇入院后需用静脉采血、输液、输血,为减少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降低助产士的工作量,我科给予新入院产妇常规使用。
1临床资料
本组产妇400例,剖宫产160例,阴道分娩240例,年龄19-42岁。患者分娩期间常规使用Y型静脉留置针(8号)穿刺输液,留置时间1-5天,均置于手背或前臂,使用肝素液3-5毫升封管,肝素盐水浓度为每毫升盐水含100U肝素(可维持抗凝12h)。平均住院5天。
2方法
于产妇双上肢手背或前臂中下1/3处,注意避开关节,局部皮肤应无感染、外伤,选择弹性好、走向直的血管,常规扎止血带,消毒皮肤、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检查针芯有无粘连,针头斜面向上,以15-30度穿刺进针,见回血后继续沿血管前行1-2毫米,左手持Y接口,右手后撤针芯约5mm,将外套管沿血管方向轻轻的送入血管,松开止血带,拔出针芯,接输液器,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注明日期和时间。
3护理
3.1心理护理应在操作前认真与产妇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问题,告知静脉留置针对皮肤组织损伤小,能随血管弯曲,而且在分娩的过程中,产妇要使用产力,使用普通硬针,可能会增加反复穿刺的痛苦,而使用留置针,则会大大降低分娩过程中反复进行静脉穿刺的机率,减少痛苦,同时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使用留置针可以加快补液速度,也可以直接输血,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告诉产妇可以减少每天反复穿刺的痛苦,使患者产生信任感,消除恐惧、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3.2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管腔堵塞,而管腔堵塞主要与血栓形成及封管方法不佳有关,同时封管时夹闭留置针夹子的部位也可影响留置针封管的质量,封管液体的选择也关系到留置针的使用时间。我们使用肝素纳封管,肝素盐水浓度为每毫升盐水含100U。
封管时采用涡流式封管方法边推注封管液边退出针头的同时将夹子在延长管起始部夹闭。将夹子夹闭部位靠近留置针延长管的起始部,减小留置针管腔内液体空间。以<10mL/min的速度缓慢推注封管液,可以显著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为了防止液体外渗,应嘱患者输液时肢体不要抬的过高,穿刺静脉上方衣服勿过紧,避免影响局部血液回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减少感染机会。顺产的产妇不输液的留置24小时后取,剖宫产的和需要输液的可以留置4-5天后取。静脉留置针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患者的免疫机能相对较低,应避免不必要的工作程序,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观察局部反应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一旦出现局部红、肿、热、痛、静脉硬化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早期0~48h采取50%硫酸镁湿敷。48h后可用热毛巾敷或进行理疗。输液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
4小结
4.1做好健康宣教:置管前护士应讲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告知患者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等,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4.2在分娩的过程中,产妇要使用产力,使用普通硬针,可能会增加反复穿刺的痛苦,给助产士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而使用留置针,则会大大降低分娩过程中反复进行静脉穿刺的机率,减少痛苦,同时降低了助产士的工作量。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使用留置针可以加快补液速度,也可以直接输血,对产后出血的抢救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产后出血的抢救建立快速通道。同时可以减少每天反复穿刺的痛苦,降低对浅表静脉的损伤,可减少输液意外感染的机率。静脉留置针可使患者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感觉舒适,且能够保持静脉管道的持续通畅,便于抢救,静脉留置针为一次性产品,对于长期输液的患者,既安全又可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姜华,宗六一,毕慧亚.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影响因素的探讨[J].全科护理,2008.
[2]王文杰等.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的研究进展.现代护理,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