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四川遂宁629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方法干预的效果。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为我院急诊科自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确诊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00例,应用数字随机表方法分组,对照组(n=50例)、观察组(n=50例)。纳入对照组中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纳入观察组中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平均(2.1±0.3)d,住院时间平均(18.5±0.6)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各类并发症总发生率8.00%(4/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综合护理方法干预的效果确切,可加速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于临床实践。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4-0297-02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所致血液供应急剧减少、中断,进而导致心肌细胞大量坏死的危重病症之一[1]。本病属于心内科常见多发性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危重、进展速度快、预后效果差等特点,在积极进行治疗的同时必须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以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2-4]。为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方法干预的效果,本研究中纳入我院急诊科自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确诊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对比不同护理方法的实施效果差异,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研究对象为我院急诊科自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确诊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00例,应用数字随机表方法分组,对照组(n=50例)、观察组(n=5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45~68周岁,平均年龄(58.5±1.9)岁,广泛性前壁梗死患者31例,下壁梗死患者15例,前间壁梗死患者4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45~68周岁,平均年龄(57.8±1.6)岁,广泛性前壁梗死患者30例,下壁梗死患者15例,前间壁梗死患者5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纳入对照组中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包括吸氧、卧床、心电图监测、抗凝止痛、病情观察等护理内容。
1.2.2观察组纳入观察组中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心率、意识状态等基础体征,测量频率保证在5.0min/次,加强对患者尿量的记录,心电图应按照15min~20min/次频率进行观察;(2)做好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与解释工作,积极予以心理支持以消除负面情绪,保证心理状态的乐观与积极,提高对各项医护操作的配合度。护理人员各项操作应当轻柔且平稳,出现意外事件时应避免慌乱,始终保持态度友善以及语言温和,以缩短与患者距离;(3)保持病房环境空气流通,遵医嘱按照2.0L/min~3.0L/min速度予以吸氧治疗,疼痛缓解后可适当降低给氧速度。针对存在合并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可联合应用20%酒精湿化进行高流量给氧干预;(4)帮助患者快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遵医嘱用利尿类、硝酸甘油等药物扩张血管,合理调节心脏负荷,加强给药期间的血管保护工作;(5)发病后12h内指导患者进食流质食物,以缓解胃扩张症状,其后视患者恢复情况过渡至半流质饮食,遵循少食多餐原则,多摄入维生素含量高、低钠盐以及低脂肪食物,饮水量应达到1000.0ml/d以上;(6)有针对性的观察患者面色、四肢皮肤颜色以及尿量,一旦上述指标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对症处理,以预防并发症发生。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在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方面的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平均(2.1±0.3)d,住院时间平均(18.5±0.6)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发病率较高急性心血管病变,致残率以及死亡率较高。随着大众对护理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护理干预方案的有效实施在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方面的价值备受关注与重视。本研究中针对5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平均(2.1±0.3)d,住院时间平均(18.5±0.6)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各类并发症总发生率8.00%(4/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上数据提示,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对促进患者机体功能康复有重要作用。从这一角度上来说,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强调对患者实施有计划性以及有预见性的护理指导与服务,在各个环节中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指导,确保护理连续性,提升护理质量,使患者及其家属更为主动的与护理人员进行密切配合,更加有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由上述分析可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综合护理方法干预的效果确切,可加速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于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徐勤勤,单伟颖,王颖等.心肌梗死患者延续性护理知识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6,37(13):1999-2002.
[2]蔡淑珍,殷丽萍,谢鸿等.前瞻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防便秘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13-14.
[3]何文姬,鲁闻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并发椎管内出血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77-78.
[4]徐红,叶柳花.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心肺骤停诱发多脏器衰竭患者的急救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