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藏医外治中的放血疗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浅谈藏医外治中的放血疗法

华旦尖措

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迪庆州藏医院674499

摘要:藏医学是我国民族医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起源于古象雄苯教时期,大约是公元前7世纪,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们藏民族的祖先们,在与外界自然的长期共存和和谐发展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人类智慧的结晶,对高原地区人类的健康有着巨大贡献。

关键词:藏医藏医外治放血疗法

生老病死是人类发展的自然规律,那么这个问题就很容易理解,就是人类活动的开始也就是疾病的开始。远古时候,人类的劳动力非常有限,只能靠野生的食物来填饱肚子,有时吃了未成熟的果子或生肉就会引起消化不良,这时人们把肚子贴在热的石头上或喝些开水来助消化,这些点点滴滴的积累和邻国及民族的交流学习,就慢慢地形成了我们的生命学科即藏医学。

藏医学对疾病的治疗有很多方法,大体上可以分成四种。第一,饮食治疗是指人类根据自己的体制及外界四季昼夜的变化合理膳食,以预防为目的,同时也有治疗效果的一种方法。第二,起居行为治疗是指人们在平日的生活当中,言语和心理等行为的规范,同时也有治疗疾病的作用。第三,药物治疗是通过服用的方法使得把疾病在体内消除或排除体外的治疗方法。第四,外治治疗就是通过体外的某种治疗方法把体内的疾病排除体外的一种治疗方法,例如,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顾名思义就是在患者身体的某些穴位释放血液。这种疗法现今仍有不少藏医普遍采用,而且疗效十分显著。它是一种在其它医学体系中罕有的独特藏医疗法。

一般来说,只有在应付较严重的病况时,医师才会选择采用放血医治。在使用及过程都正确的情况下,放血治疗对热症、痲疯、瘟病及多血症、痛风等有极佳疗效。但如果不会把握对机体有利的血和对机体不利的坏血而放血过多、手术出错而伤及动脉及筋脉、过程不对或病血未清,则会有严重的后果。所以医师必须十分谨慎地抉择采用放血与否及小心进行手术。

对年少或年老的病人、孕妇及刚产下小孩的妇女、患呕吐下泻的病人及体弱气衰的病者,医师都不会采用放血疗法。此外,若热症并未完全成熟或遇上虚热病情时,也不适宜进行放血。

由于人的命门的变化规则与星体运作规律有很大的关系,放血疗法必须配合历算,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在碰到病情严重不能拖延至适当月份或季节的病例,医师至少会配合病者生肖计算理想的日子及时辰进行手术,手术时要病人面朝自己的生肖的方位,帮自己远离病魔。

由于放血治疗的目的是释放病血而保留好血,把好血与病血分开是这种疗法的成功关键。在放血前三天左右,病者须每天饮用可将好血及病血分开的药汤。这种药汤有治不同病症的单一配方,也有适用于所有病况的通用药方,即“三果汤”。“三果汤”采用诃子、毛诃子及余甘子三种果实煮成。但近年来市面上也能买到加工成药散的成品。这种配方本身具有清热的作用,同时也能分解好血与病血。在分血成功后,好血会继续在体内顺畅运行,而病血则可以通过药物的途径或自身会凝聚于某些与疾病对应的穴位。

在放血手术前,病者必须保持身体温暖。医师必须依据疾病的特征及症状来选择放血穴位,例如治眼黄病时采用胆囊的放血穴位放血,医治咳嗽或气喘症时,则在肺的穴位放血。根据四部医典的记载,适合放血的穴位有七十七个,然而后来学者们又总结出了很多穴位,据德美儿格西旦增彭措的医典《德美儿医技精要》的记载,人体总共有一百四十二个放血学位,但根据疼痛邻近的原则可以有更多的穴位。

手术的首步,是要先令血管突鼓。做法是在穴位附近的恰当部位用细绳子扎紧,待血管鼓胀至一定程度时,医师先在穴位推拿片刻,再以手指按下令血管固定位置,然后以手术刀在穴位切出一个小口。下刀的角度、深度及阔度都是有其学问的,这主要由正对疾病的类型和血管的粗细程度而定。

对身体强壮结实的病者,医师可以多放一些血。对适合放血但又并不太强壮的病人,则不可放太多血。总略而言,在病血放清而伤口开始流出好血时,医师就会进行止血及处理伤口。好血与病血很容易区分:好血是鲜红而浓度适中的。病血则有不同状态,例如呈黄色、淡红或黑色,有些情况下为过浓或稀薄,有些病况下或会在放血时见到泡沬夹杂其中,这些都是病血。如果医师见到血液凝结后呈现双色之花纹状态,则代表好血与病血根本未分清,必须嘱付病人再服“三果汤”而另日再进行放血。在一个成功的手术中,伤口会先流出病血,后来就会出现鲜红的好血,最后医师会进行包扎止血及在伤口上进行灸灼。

如果血液并不外流,有可能是下刀不顺或血管尚未鼓张足够,这些情况是医师的错误。但如果并非上述情况而病血仍然外流不畅,则必须叫病人服用某些药方,改天再放血。此外,医师还要懂得处理病人昏厥或流血不止等情况。

总结

粗略地说,放血可用于医治各种热病,而灸治则适用于各种寒症。放血以后可以灸治,但灸治以后不能放血是要点。

衲经常游说弟子捐血救人。捐血虽然与藏医的放血治疗并无直接关系,但对一个身体健康正常的人来说,定期捐血对健康并无损害,反而利于令身体制造新鲜而更有活力的血液,同时又可救助他人,是一种值得鼓励的布施善行。

参考文献

[1]土旦次仁.藏医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9.

[2]玉宁妥·云丹贡布//《四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