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萍(云南省红河州滇南中心医院(个旧市人民医院)云南个旧661000)
【摘要】目的:评价人性化护理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我院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78例行麻醉患儿,随机分为39例实验组和39例参照组,参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实验组患儿在参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法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配合度(92.31%)明显高于参照组(74.36%),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明显提高患儿的配合性,并且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小儿麻醉诱导;人性化护理;常规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0-0285-02
对于行手术治疗的患儿而言,手术室是一个充满陌生感和恐惧感的场所。麻醉诱导时需要进行针刺,患儿通常都害怕打针和怕疼,从而产生紧张、焦虑、躁动,甚至是哭泣、反抗等情绪[1]。不利于患儿的心理状态平衡,同时也会对患儿今后的生活及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就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行手术患儿78例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展开探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78例行手术麻醉患儿。将78例患儿随意分实验组和参照组,其中,39例实验组患儿中,22例男,17例女,年龄在3至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0.5)岁,手术类型:17例腹部手术,12例四肢手术,8例胸部手术,2例头面部手术;39例参照组患儿中,20例男,19例女,年龄在3.5至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0.5)岁,手术类型:15例腹部手术,13例四肢手术,8例胸部手术,3例头面部手术。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及手术类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肠道护理等。实验组患儿在参照组患儿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具体如下。
1.2.1人性化布置诱导室环境护理人员应结合患儿的喜好布置诱导室环境,尽量使诱导室的布置更温馨和有趣,以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如可以在诱导室内铺上木地板,将患儿喜欢的动画片人物图画贴在墙壁。同时可以准备一些玩具,播放一些患儿喜欢的儿歌等。另外,还应保持室内环境干净,温度湿度及光线都适宜。
1.2.2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护理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沟通技巧。在麻醉诱导时,应充分利用有效的语言与患儿沟通,从患儿情感入手,多表扬和鼓励患儿,获取患儿的信任,与患儿建立友好的关系,有利于提高患儿的配合度。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年龄患儿理解能力不同的特点,采取有效沟通技巧。对于年龄较大、理解能力较强的患儿,护理人员应耐心与患儿进行沟通,通过简单的表达方法让患儿理解手术类型,并采用比喻的方式形容手术以说明手术没有任何疼痛感,让患儿接受手术;对于年龄较小、理解能力较差的患儿,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让患儿家属了解患儿的病情,并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1.2.3家长陪同麻醉诱导指导护理人员应在手术前,向患儿父母讲解相关手术麻醉方法及实施麻醉诱导的方法,并告知患儿父母麻醉诱导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让患儿父母充分扮演好手术室陪同角色。手术当天,应选择一位家长陪同患儿进入手术接待室,家长更衣后与患儿一起进入手术室。对于较小的患儿,应让家长在患儿的注视下进行更衣,以让患儿认识换衣后的家长。进入手术室后,应让患儿在家长的怀抱中进行麻醉诱导。
1.3观察项目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护理配合度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其中,配合度判断标准[2]为:(1)不配合为患儿情绪失去控制,哭闹不停,导致麻醉诱导失败;(2)比较配合为患儿有哭泣,情绪焦虑不安,但配合麻醉诱导;(3)配合为患儿安静,情绪稳定。不良事件发生包括躁动、器官导管脱出、体温下降及呼吸暂停等内容。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3]将所有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组间对比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实验组与参照组配合度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儿配合度为92.31%,参照组患儿配合度为74.36%,两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实验组与参照组配合度情况对比n(%)
组别例数配合比较配合不配合配合度
实验组3925(64.10)11(28.21)3(7.69)92.31%
参照组3916(41.03)13(33.33)10(25.64)74.36%
x24.160.244.524.52
P<0.05>0.05<0.05<0.05
2.2实验组与参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实验组与参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组别例数躁动器官导管脱出体温下降呼吸暂停
实验组392(5.13)2(5.13)3(7.69)0
参照组3910(25.64)8(20.51)6(30.77)5(12.82)
x26.304.136.695.4
P<0.05<0.05<0.05<0.05
3.讨论
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对手术室环境及诱导室环境存在强烈的陌生感和紧张感,若与父母分离则会加强患儿的恐惧、焦虑等,而麻醉穿刺时发生的疼痛也会引起患儿的哭闹。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麻醉诱导及手术进行无法有效开展[4]。人性化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5]。通过营造一个人性化的麻醉诱导环境,与患儿家属进行及时的沟通,可以提高患儿的配合度,加之家属陪同患儿完成麻醉诱导,有效避免患儿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文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的配合度比参照组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儿配合度高,同时可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卢木琴.父母陪伴服务在小儿麻醉诱导期人性化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1,20(04):290-291.
[2]蒙丽婵,洪钦政,麦勤玲,胡旭东.小儿麻醉诱导前及复苏护理流程优化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09):1162.
[3]史明春.家长陪同麻醉诱导在手术室优质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05):41-43.
[4]李慕华.小儿麻醉诱导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9(42):287-288.
[5]伍仁婷.人性化护理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护理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21):4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