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化自信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以文化人途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推进文化自信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以文化人途径探究

陈宇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256414)

本文为2019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跨界•融合:产教融合背景下基于素养提升的阶梯式文化育人体系研究与实践》(编号:2019581)阶段性成果。

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非常迅速。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定要担负起的重要使命。高校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职责,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新文化传播模式,引导大学生自觉学习和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对于建立文化强国,提高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化自信建设背景;高职院校以文化人途径

引言

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使我国快速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再次强调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立文化自信的根基

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我们国家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整个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总和,包括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国当代社会形成的革命文化、中国现代社会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对物质、精神等方面的整合与凝结,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蕴含着高度的民族认同感,已经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与创新的坚实基础。增强文化自信,就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开发、继承、创新、教育,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充分融合,发挥出巨大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力量,持续提升我国国民的文化素质和国家文化软实力。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鼓励大学生学习、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崇高的民族精神,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2积极进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就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系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在教育中引导学生理清文化传承的来龙去脉,体悟蕴含其中的思想光辉、道德标准、价值取向。通过持续多元的教育方法手段,使优秀文化浸润学生心灵、涵养学生德行、陶冶学生情操,进而使学生产生价值认同,实现化人育人的目的。

2.1强化教师综合素质培养,提高教师文化育人本领。一线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担当着知识技能的传播者、优秀文化的弘扬者、高尚思想道德的践行者等多个角色。一名优秀的教师自身应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技能,敏锐的洞察,多彩的生活,健康的情趣等。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帮助学生养成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学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强化教学质量评价与督导,改革教师职称评聘和考核评价机制的手段,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引导教师把心聚焦课堂,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熏陶感染学生的一言一行。

2.2加强课程内涵建设,构建思政课、文化素养课、专业课育人同心圆。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用经典文化、先贤思想、红色精神、时代楷模引领课堂教学。积极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国伟大复兴梦教育,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落细、落小、落实。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命运,自觉把个人理想与国家梦想、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开设人文素养课、国学经典、礼仪课等课程,结合学生专业特点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凝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职业精神、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的丰富内涵,把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学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

2.3提倡学以致用,强化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实践育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积极作用。紧密把握时代发展主题,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学生需求的社会实践活动,将之与学生评奖评优、毕业成绩考核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素养“成色”。

3繁荣社团文化,以时代精神引领学生和谐发展

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增长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情趣,增进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以及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特色鲜明、格调高雅、具有时代感、富有吸引力的各种社团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展现自我、锻炼自我、塑造自我的广阔舞台,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学院组建了近百个理论型、科技型及兴趣型等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学生社团组织,按照每个社团“有一位指导教师,有一个挂靠单位,有一块活动场地,有一项特色活动,有一定经费保障”的学生社团“五个一”建设要求,培育了“三月三文学社”“数学建模协会”“钢铁火宣讲团”等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精品社团、特色社团、优秀社团,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融入到社团活动之中。按照“大型活动届次化、精品化、品牌化,中型活动社团化、特色化、融合化,小型活动班级化、经常化、个性化”的“三三”活动思路,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化、特色化进一步彰显,形成了一批贴近学生、富有时代气息、内涵丰富、品位高雅、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辐射面的文化品牌项目,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了健康文明、和谐融洽、温馨友善、生机勃勃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振奋了精神,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情操,提升了素质。

4坚守新媒体阵地,发挥网络育人导向主渠道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引发的新媒体逐渐成为高校“以文化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高职院校要牢牢抓住在新媒体上的主动权、领导权和话语权,提高网络平台的育人有效性。高职院校要建设一支觉悟高、能力强的宣传队伍,充分发挥微课堂、微媒体、微故事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入“以文化人”为传播载体,在“以文”和“化人”的教育实践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结语

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品牌不在多,而在于精。要善于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遗迹,通过生动可感的鲜活案例,让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成为学生学习、观摩、研究的对象,让大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实践中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真正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参考文献

[1]杜念峰,张雯.党的十九大文件汇编[C].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3]王磊.全面准确理解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N/OL].[2018-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