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优质资源;策略
“十个手指都不一样长”,这是每个人都能明白的道理。教师都希望自己班级中的学生都是优秀者,但事实上,还是会有缺憾的。于是,把那些成绩落后的、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便称为“学困生”。“学困生”往往会产生自卑、自弃的心理定势,以至于破罐子破摔,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一蹶不振。因此,对“学困生”的转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用“爱”浇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欲望
学困生普遍自暴自弃,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和失落感,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学困生。因为他们经常犯错误,挨批评甚至受处分,往往会认为教师、同学、家长都看不起他们,他们在思想上背了沉重的包袱。同时他们又很要“面子”,害怕教师在大庭广众面前批评他们。另外,学困生的个性品质比较差,缺乏坚强的意志,毅力和自制力。这种自卑和自尊交织形成了学困生的特殊心理,因此,教师只有弄清楚学困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才能对症下药。
1.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再优秀的学生也会有缺点,再差的学困生身上也一定有他的闪光点。所以说,教师不能歧视他们,应该多鼓励他们,多关心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要及时表扬,这样可有效地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2.关注学困生,多给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每个个体间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师不能只顾中等以上的学生,这样下去,学困生将永远成为差生。教师要学会赏识孩子,相信学生的潜力。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将课前复习和当堂反馈中的一些较简单问题留给这些学困生来回答,这样既检测了他们课后的复习情况和当堂知识的理解情况,也通过简单问题的回答,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让他们感觉到“我能行”。针对每个学困生的特长,给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
3.形成互帮互助的育人环境。现在分班制度,不同程度的学生同处在一个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资源。笔者采取的方法是:将学困生同中等生、优等生五、六人编为一组,利用小组去帮助学困生的学习;再让小组间进行比赛,每月评比一次,对排在前面的小组以及进步显著的学困生进行表扬。使整个班级形成互帮互助的育人环境。大部分学困生成绩有些提高,有力地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
4.适时鼓励评价,增强“学困生”的学习信心。“学困生”在班级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受到教师表扬和赞扬的机会很少。在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了解,尽可能地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和积极因素,及时鼓励他们,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从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同时要注意实施分层评价,因为学生的认知方式等方面都是有差别的,“学困生”在这些方面表现更为明显,如果以一种标准衡量定性,会使他们丧失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实事求是,适当采用分层教学
1.教学目标的分层。对于教学目标,笔者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明确提出学生所要获得的基础知识、所要掌握的基本方法、所要发展的基本技能、所要经历的情感过程。同时,将两类目标各区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与已经确定的三个学习层次的学生相对应。即:C层教学目标为最低限度的基本要求;B层教学目标为教材的全部基本要求;A层教学目标则要在教材基本要求基础上作适当提高、加深。
2.问题设计的分层。课堂提问要精心设计,教师所提的问题要处与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要让他们想一想能够得着,就是平常说的“跳一跳,摘到桃子”,同时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还要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进行铺垫。为了保证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各个层次学生的机会均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笔者在设计问题时有意识地把它分成上、中、下三层,其中基础性问题以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面向C组学生;中档题则面向B组学生;难度大的问题,如通过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面向A组学生。
3.合作学习的分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以及不同的认知风格和学习水平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充分挖掘这些资源,可以使教学的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集中研讨学生的共性问题时,既可以按照C-B-A层的顺序提问学生,让学生相互补充、完善,使问题得到完善解决;也可以先要求A层学生示范作答,再出示同一问题或类似问题让B、C层学生模仿作答;还可以让A层学生承担作业检查、辅导督促C层学生完成作业等职责,并制订“值日小教师”制度,允许个别“小教师”在教学中离座巡查,给其他学生提供帮助,以解决学生人数多而教师指导时间有限的问题。教师还要在课内外强化学生的小组竞争意识,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竞赛,使组内成员接纳C层学生,并把帮助C层学生提高作为每位成员的职责。
4.课后练习的分层。作业的不同层次,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诸如知识的多少,思维成份的多少等),而且也包含在质的方面(诸如知识的深浅,思维水平的高低等)。在具体设计练习时笔者遵循“两做三层”的原则。“两做”是指练习分为必做和选做两个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直接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部分;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组学生能达到的能力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可做为选做题。
5.评价学生的分层。把智力水平不同、基础能力不同的学生用一个标准来评价,显然是不科学、不平等的。这种评价方式会让基础差的学困生永远抬不起头,也让成绩优秀的学生高高在上,产生优越感。
三、与时俱进,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单凭教师的口授进行分层教学,可能会让一些学生感到茫然,不知道应该完成什么样的数学题目,锻炼什么样的数学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要思考让每位学生更加专注于数学思考的教学策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媒体已经走进数学课堂。因此,教师可以在传统数学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巧妙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完成本层次的学生可以完成的数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拓展自己的能力,完成高层次的学生可以完成的数学题目。如在分数连乘的教学中,教师在巩固训练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出示不同层次学生需要完成的数学题目,这样学生对于自己在同样的时间内需要完成的数学题目一目了然,进行能力训练更有针对性。
四、众人拾柴火焰高,形成强大教育优势
教育学困生,光靠教师的孤军奋战,难免势单力薄、顾此失彼,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和发挥教育学生的各种力量。
1.班集体的力量。良好的班风,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集体生活习惯和集体观念。在全班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学困生也积极参加,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受到教育和锻炼,带动他们不断的进步。笔者在班里搞“手拉手”活动,先进帮后进,形成强大的教育优势,使全班学生都有帮助学困生的责任,向学困生伸出援助之手,从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逐渐产生对集体的热爱和荣誉感,使其向好的方向发展。并对帮助者提出了严格要求: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督促学困生按时完成作业、给学困生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
2.家庭的力量。家长是学生的直接教育者,学困生容易在教师和家长之间游离,如果不及时联系,就会造成管理的真空,形成一些不良习惯,所以家长和教师要紧密联系,共同采取措施,这样就会更好地转化学困生。
总之,转变数学“学困生”,使他们由“厌学”变为“乐学”,是每位数学教师时刻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要用爱心去感化他们,感染他们,与他们进行心灵的碰撞和沟通,使更多的学生脱离“学困生”的队伍。
(作者单位:①广西浦北县浦北外国语学校535300;②广西浦北县浦北外国语学校53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