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存
冷水江市妇幼保健院湖南冷水江417500
【摘要】目的:研究两种术式修复成人腹股沟斜疝的效果对比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0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成人腹股沟斜疝患者,采用均衡分组法分为参与组和研究组,各46例。参与组采用传统修补术,研究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术后6个月开展随访工作观察疗效,包括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前术后疼痛评分、C-反应蛋白、血清纤维蛋白质等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与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17%,参与组并发症发生率17.39%,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参与组及术前,C-反应蛋白、血清纤维蛋白质等指标高于参与组及术前,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的效果优于传统修补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其生理状态,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并发症;C-反应蛋白;血清纤维蛋白质
腹股沟斜疝是临床外科常见疾病,主要由先天腹壁发育不良、腹壁抵抗力及腹压持续升高导致腹股沟内环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突出[1]。患病后,患者可出现腹股沟区肿块、钝性疼痛等临床症状,患者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便会对其日常生活及健康造成威胁[2]。目前临床常用治疗措施包括传统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但医疗界并无确切理论证实上述两种术式的优劣。本院围绕成人腹股沟斜疝治疗开展研究,就92例分组后分别接受传统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0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成人腹股沟斜疝患者,采用均衡分组法分为参与组和研究组,各46例。研究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23-80岁,平均(51.4±1.4)岁;参与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22-81岁,平均(51.6±1.3)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对比结果显示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与组采用传统修补术,研究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具体内容如下:指导患者取仰卧位,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施以腹股沟斜疝常规切口,逐层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及周围组织,对患者实际病灶情况进行观察,探查到提睾肌后将其切开探查疝囊;如疝囊较小,可直接经由内环口见患者疝囊翻入腹腔,后实施高位结扎;对于疝囊较大患者,则于距离内环口约4-5cm处横断疝囊,于近端将疝囊关闭并施以止血处理;结合患者疝囊大小选择与之对应的网塞,使用填充物对缺损及薄弱处进行填充,后于腹股沟管后壁上固定网塞补片,固定良好后进行缝合,逐层缝合切口后完成手术。术后给予病情及生命体征观察,避免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
1.3研究指标
术后6个月开展随访工作观察疗效,包括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前术后疼痛评分、C-反应蛋白、血清纤维蛋白质等指标变化。
疼痛评分以视觉模拟评分法为判定标准,由护士发放给患者视觉模拟评分表或标尺,让患者标记,护理人员进行评分记录和统计,分值为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分值越高疼痛感越强[3]。
1.4数据处理
研究涉及数据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计量数据的处理,采取独立配对t检验,计数数据的处理,检验采取卡方x2;当P<0.05时,说明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研究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与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以往临床对于成人腹股沟斜疝患者多采用传统修补术治疗,即通过将不同组织结果及解剖层以机械及有张力的进行缝合,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由于组织间张力过大、兼容性较差,且预后效果不佳[4]。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临床针对成人腹股沟斜疝患者采用的另一种治疗措施,采用无张力对相关组织进行缝合,有效缝补整个腹股沟区,且置入的网片具有较强组织兼容性,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术后发热、术后尿潴留、疼痛感加强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应用于治疗具有损伤小、操作时间短、预后佳等,进一步促进患者恢复[5]。本研究结果,研究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发生率(2.17%),明显低于参与组的(17.39%),其C-反应蛋白、血清纤维蛋白质等指标得到有效控制,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记录,手术操作及治疗时间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证实采用张力疝修补术可满足临床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需求。
综上所述,在成人腹股沟斜疝患者中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减少手术操作对患者造成的损伤,确保其预后,且疗效高于传统修补术,值得临床推广采纳。
参考文献:
[1]朱止平,窦文广,岳军艳,等.成人腹股沟斜疝与直疝和股疝的多排螺旋CT检查影像学特征[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8,17(11):1127.
[2]刘艳英.腹股沟斜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术后护理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3):220-220.
[3]江志霞.腹膜前间隙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治疗无张力腹股沟斜疝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7):29-31.
[4]梁进中.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J].吉林医学,2016,37(11):2737-2739.
[5]朱小兵.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探讨[J].当代医学,2016,22(20):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