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颍上县迪沟镇为例
李莉萍
(阜阳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阜阳,236005)
【摘要】迪沟镇是皖北旅游发展的一支奇葩,拥有迪沟生态园、湿地公园等风景区,是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的典范。科学地做好集镇建设规划对于风景区建设,风景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颍上县迪沟镇为实证,分析了迪沟镇风景旅游发展建设模式,以期为风景旅游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提供借鉴。
【关键词】风景旅游;风景区;小城镇
1.迪沟镇现状情况
迪沟镇经济社会发展十分突出,先后获得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煤矿安置示范点、国家园林城镇、全国第二批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安徽省十大旅游休闲基地、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等多项殊荣。
迪沟镇是地企统筹新村镇建设试点镇,以采煤塌陷搬迁与城镇化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三合一”,统筹镇村发展建设,取得了双赢。通过地企统筹,迪沟镇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速通道,走出了一条迪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迪沟镇旅游资源概况
迪沟镇随着周边谢桥煤矿和刘庄煤矿采煤塌陷区的不断加大,镇区南部沿济河已经形成了大片湿地及洲、岛屿等丰富的自然地形。在煤矿塌陷区改造成的生态示范园内饲养着40多种野生动物,种植了300多个品种的古树名木、奇花异草。镇西南的竹音寺公园是利用农民搬迁后的旧村庄老宅基地开发改建而成,经安徽省佛教协会批准修复重建的竹音寺天王殿、大雄宝殿是全国较大的寺庙建筑之一。
迪沟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定位于向皖北地区乃至更大区域辐射的现代化生态旅游区,是具有原生态湿地特色的休闲公园,也是国家AAAA级迪沟风景区的有机组成部分,总面积约264平方公里,19平方公里的第一期建设已经开始,重点是湿地生态修复及开发利用。
3.迪沟镇建设与风景旅游相结合模式分析
3.1迪沟镇风景旅游发展特征
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迪沟镇旅游资源属于水域风光类。迪沟风景区位于颍上县境内的济河与面淝河交汇处,总面积2800公顷,是在原湖泊洼地微地貌背景下,因煤矿开采导致地面持续塌陷而形成的,既有湖泊地貌、水文、生物的基本特点,又有鲜明的人工塑造烙印。迪沟凭借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及煤矿塌陷区转型的成功典范,在市场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成为本地及周边主要城市居民青睐的旅游休闲目的地之一,景区开发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风景旅游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生态观光为主,休闲度假不足,缺乏会议、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项目等,游客的参与度较低,逗留时间短,综合消费不高。运营模式单一,营销宣传不足。
3.2迪沟镇风景旅游发展定位
开展一定规模的观光游、生态游、文化游、地质游、休闲度假游,是迪沟镇旅游市场开发的方向,其客源定位于“大力发展皖北、豫南旅游,积极吸引国内游客”。根据旅游市场发展趋势,结合迪沟镇自身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实际,迪沟旅游市场可细分为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环境教育及科普考察、休闲度假旅游。
3.3迪沟镇风景旅游发展策略
1)旅游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根据迪沟旅游资源的空间组合及交通网络的规模框架,迪沟镇旅游空间结构为“一核、一片、一基地”。
“一核”:指以镇区为中心的旅游核心,包括现状生态园、竹音寺及城镇建设区,是迪沟镇旅游发展的核心。
“一片”:指塌陷区形成的湿地旅游片区。本区范围规模大,是迪沟镇打造国家级湿地公园的依托。
“一基地”:指镇区旅游服务基地。
2)迪沟镇旅游发展策划
(1)提高现有项目吸引力
在现有生态园观光的基础上,配套建设一个乡村嘉年华体验场,让游客可以在观赏之余有个亲自体验的地方,形成完整的体验经历。
增加参与性和体验性,以欢乐为主题,大手笔打造迪沟乡村嘉年华,丰富乡村旅游活动,延长乡村旅游时间,使其成为迪沟旅游的核心吸引物,成为颍上旅游的新亮点。
(2)增添生态休闲活动
以迪沟生态园为基础,辅以各类简约、朴素且与环境格调相一致的游憩设施,将运动健身、休闲旅游与自然山水巧妙融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对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的保护。
(3)发展湿地生态旅游
将湿地公园将划分为保育区、展示区、体验区、游览活动区和管理服务区5个区域。
3.4迪沟镇旅游交通系统规划
3.4.1外部旅游交通
迪沟镇的外部旅游交通主要是借助国家交通运输网,社会交通运输线路和设施,充分利用航空、公路、铁路等多种形式为旅游服务。
颍上县地处腹地开阔的黄淮大平原,区位优越,交通畅通。阜阳至淮南铁路横贯全境,与大京九、津沪线相连,为华东地区第二通道。合淮阜、阜六高速公路纵横全境,东连京沪高速,西接京珠高速。105国道与102、224、328省道在境内交汇。淮河流经全境。全县境内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三位一体、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体系。
迪沟镇对外公路交通主要集中在合肥方向、阜阳方向和亳州方向这三条线路上。合淮阜、阜六高速公路和规划建设中的淮北至安庆高速公路的规划和实施将对迪沟镇的对外旅游交通产生重大影响。
迪沟镇旅游对外交通只有颍利路(省道224)与区域交通网相联系,成为进出迪沟风景区的唯一道路,规划强化颍利路经过塌陷区段的道路维护与管理,确保迪沟镇对外交通的畅通。
3.4.2内部旅游交通
(1)现状存在问题
车况欠佳,路况不好;管理体制需进一步理顺,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2)规划设想
理顺管理体制,提高运营效率;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合理设计营运路线;优化车辆结构,提高车辆档次;加强路面改造,扩大停车场建设;健全旅游交通管理体系及制度。
(3)慢行交通
在景区内部规划慢行交通道路系统,并与各功能区道路连接,形成通畅的慢行交通系统。
3.4.3旅游换乘中心
为缓解和疏导在旅游旺季游客大量集中的可能,避免产生混乱局面,合理有序引导游客游览,规划在生态园路以南集中设置旅游交通换乘中心,提供旅游停车、生态换乘、景区引导等服务,合理分配迪沟镇旅游资源。
3.5创新经营管理体制建议
实行政企分离,政府确保旅游景区的所有权和保护权,强化监督和管理。景区经营引入市场机制,采取政企分开、股份制或整体租赁等形式,激发景区活力。
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制定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尽快引进规划建设水平高、运营模式先进的投资商与运营商。
积极推进目的地系统建设,对于景区内的参观游览、交通设施、游憩设施,景区周边的停车场、服务站、旅游公厕、住宿、餐饮、会议、度假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建立目的地系统规划与建设。
加强与尤家花园、小张庄生态旅游区等景点合作,对外积极推广颍上旅游目的地,建立联合促销机制。
改变销售渠道、加大宣传促销的力度。
4.迪沟镇风景旅游发展的借鉴意义
(1)迪沟镇作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利用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发展生态旅游,改变了采煤塌陷对城镇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像,变被动为有利。为采煤坍塌区城镇建设以及生态改造提供了参考。
(2)尊重现状,延续文脉。迪沟镇规划建设充分利用现状资源营造出地方特色。合理利用旅游资源,补充生态、人文景观,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学文化考察、会议、商贸等功能的综合旅游胜地。
(3)促进城镇建设和风景旅游的良性循环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迪沟镇商贸、物流等行业的发展。随着游客数量增大农村产业由传统的农林业转变为以旅游业、观光农业为主,农民的收入得到很大的提高。
(4)充分利用政府政策、财政的帮扶,推动城镇建设建设与生态环境改善相结合,采用统一规划、建设,集中管理的方式,有效推进风景旅游的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颍上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2]颍上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30).
[3]迪沟镇总体规划(2010-2030).
[4]颍上县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