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呼吸内科临床诊治方法分析王燕

/ 2

肺栓塞呼吸内科临床诊治方法分析王燕

王燕蔡加舂

新疆昌吉市新疆医科大昌吉分院呼吸科新疆昌吉831100

【摘要】目的:该文就肺栓塞呼吸内科疾病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并对比其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3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n=15)与参照组(n=15),实验组患者入院后予以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参照组患者入院后予以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关指标的改善程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7.78%(P<0.05);实验组患者的RF、HR、PaO2、PaCO2、SaO2的改善程度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67%,低于参照组的26.67%(P<0.05)。结论:在肺栓塞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具有显著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肺栓塞;呼吸内科;方法分析

肺栓塞是指肺动脉、动脉分支等被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所堵塞,而引发的肺循环障碍综合征。PE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肺组织供血不足,致使肺组织坏死,对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带来严重性威胁。近年来,随之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PE患者的临床治疗也获得了高度重视[1]。该文为探究PE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对于该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所收治的30例肺栓塞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分别予以瑞替普酶及尿激酶进行治疗,并将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现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均为整群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肺栓塞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共计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n=15)与参照组(n=15)。实验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6例、9例;年龄在40~73岁之间,中位年龄为(57.9±3.7)岁。参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4例、11例;年龄在41~72岁之间,中位年龄为(56.5±3.2)岁。将实验组PE患者的基础资料数据与参照组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止痛、镇静等,溶栓治疗前需快速滴注肝素进行抗凝,80IU/kg。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运用福田公司生产的FX-4010型12导同步心电图检查仪和光电ECG-92C型3导同步心电图检查仪对选取的79例肺栓塞患者行标准12导联及部分右胸导联心电图检查。对本组患者临床主要采用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方案展开治疗,将2万IU的尿激酶溶于生理盐水中采用静脉缓慢滴注作为溶栓药物,溶栓治疗后测定患者凝血酶时间,如果患者恢复正常则可给予3000IU肝素实施抗凝治疗。

1.3疗效判定标准

(1)患者经治疗,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肺动脉造影结果显示缺损肺段消失或明显减少,减少范围在74%及以上,则为治疗显效。患者经治疗,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有明显好转,肺动脉造影结果显示缺损肺段数量有所减少,减少范围在24%~74%之间,则为治疗有效。患者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及缺损肺段数量未见明显变化,或病情恶化则判定为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测量并对比两组PE患者的RF(呼吸频率)、HR(心率)、SaO2(动脉血压饱和度)、PaO2(动脉血氧分压)、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等生命体征及动脉血气指标,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对本文涉及到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及处理,本次研究中的相关计数资料采用%及n表示,并用t值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①实验组接受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不具有可比性,如下表所示:

②治疗前,实验组患者的RF、HR、PaO2、PaCO2、SaO2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检验结果显示均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RF、HR、PaO2、PaCO2、SaO2等指标优于参照组,t检验结果显示均P<0.05,说明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参照组。

实验组中共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参照组中共有4例出现不良反应,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

3讨论

PE患者的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在临床中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综合诊断。患者在被确诊为PE病例后,需保持绝对卧床状态,并要对其各项生命体征严加监测,防止栓子继续脱落,阻塞动脉[2];为患者行镇静、吸氧、止痛等常规治疗,可使其胸痛、低氧血症、呼吸障碍等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抗凝和溶栓是治疗肺栓塞的常用方法,二者可同时进行,在此期间尽量不对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操作,可以降低患者的出血几率[3]。对PE患者实施早期溶栓,可使其血栓更易溶解,能够对肺栓塞又发的心功能不全情况进行迅速调节,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尿激酶是溶栓治疗的常用药物,属于二代溶栓药物,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对于部分患者而言,仍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瑞替普酶属于第三代溶栓药物,属于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衍生物,近年来被引进临床进行溶栓治疗。

文中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33%,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显著由于参照组,这是由于瑞替普酶具有较高的纤维蛋白选择性,且起效快,血浆半衰期为11~16min之间;PE患者经其溶栓治疗,可使血栓快速溶解,将栓塞动脉及时打通,同时增加栓塞肺动脉的血流灌注量,从而快速恢复患者的肺循环功能。

综上所述,对肺栓塞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实施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海霞.肺栓塞远期死亡危险因素及Charlson合并症指数的预测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4):273-276.

[2]秦志强.强化推广肺栓塞诊疗技术对肺栓塞诊断和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11):995-998.

[3]李小凤.溶栓联合抗凝疗法治疗老年次大面积肺栓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