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仲辅BAOZhong-fu曰曾德江ZENGDe-jiang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广州510515)
(SchoolofMechanicalEngineering,GuangdongJidianPolytechnic,Guangzhou510515,China)
摘要:目前高职顶岗实习评价体系中缺乏对创新能力的有效考核。对此本文基于TRIZ和相关管理学理论实施了针对性措施,包括开展有效的创新培训、划分创新能力等级、落实创新考核载体。最后给出了顶岗实习创新能力考核的指标和考核实例。
Abstract:Vocationalstudentspostpracticeappraisalmechanismisdifficulttoassesstheirinnovationcapability.AccordingtotheTRIZinnovativedesigntheoryandmanagementtheory,someappropriatemeasureshavebeentakeninordertoconstructtheapprasialsystemwhichcanassessinnovationcapabilityscientificly.
关键词:顶岗实习;创新能力;评价考核Keywords:postpractice;innovationcapability;appraisal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0-0234-03
0引言
高职教育的人才定位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在近年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具备创新能力又成为时代对于高端技能型人才提出的新要求。这里的创新是指建立在生产建设中的创新、产业服务中的创新和生产一线管理工作中的创新。因此这些创新能力不需要高深的理论,而是需要独到的眼光,灵活的思维,别出心裁的方法。这就是高职人才创新的样板。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也是职业教育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手段。顶岗实习因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成为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借助顶岗实习这样一个能让学生获得综合锻炼实训的机会开展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绝好的机会。目前针对创新能力评价考核方法的研究却不多,尚少有系统的的研究。因此如何构建科学而合理的顶岗实习创新能力的考核方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目前创新能力考核的困难
1.1未开展有效的创新训练,学生创新能力匮乏创新能力不是无源之水,不是与生俱来的。作为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创新能力虽然受一定天赋的影响,但是更主要还是依靠后天的学习与培养。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重点都在职业技能的培训上,与创新相关课程和训练开设较少或流于形式。使得学生缺乏对创新原理、方法以及工具等系统的掌握。这样自然就使得创新教育停留在文字概念上,并没有真正的转化为实在的能力,以至于无法实现考核。
1.2创新能力被抽象化,未能与具体工作任务结合虽然部分高职院校也提出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但是并没有将创新能力目标具体化。这就使得创新能力成为一种抽象的名词,没有具体的标准加以衡量。尤其是在顶岗实习这样一个具有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由于创新能力没有具体的界定,没有与具体的实习工作任务相结合,评价机制也就没有具体的考核载体,创新能力也就被抽象化了。
1.3未对创新能力实行有效的分级,考核方式不合理部分高职院校通过学生参加一些高水平创新大赛,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或者以专利为代表的发明创新作为考核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途径。但是能够达到这样水平的高职学生毕竟是凤毛麟角,这样一来就把创新考核的对象限定在十分狭窄的范围里。而事实上创新能力并不是少数学生才具备的,而是所有学生都具备的,只是在程度上有所差别。因此不对创新能力进行清晰的分级就会导致对考核对象的缺失甚至忽略,造成评价结果的不合理。
2实施创新能力考核的前提措施
找到了缺乏创新考核的原因所在,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实施相应的措施,以实现创新能力考核的可行性。
2.1基于TRIZ创新设计理论开展创新能力培训TRIZ意译为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TRIZ理论通过对上百万专利的研究,成功地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着力于澄清和强调系统中存在的矛盾,其目标是完全解决矛盾,获得最终的理想解。实践证明,运用TRIZ理论,可大大加快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而且能得到高质量的创新产品。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素质,笔者教研室相关教师基于TRIZ创新设计原理开设了专门的教学实训一体化课程《创新思维与训练》。为了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水平,对整套TRIZ创新理论进行筛选和提炼。该课程选择其中的技术矛盾分析法和40个发明原理作为重点展开教学,并编写了配套教材。该课程的教学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两大块,相关教学内容见表1。实践证明,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已具备基本的创新素质。
2.2划分创新能力等级创新能力其实每个人都有,只是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为了便于量化考核。借鉴TRIZ中的技术创新分级标准,制定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分级标准。
在TRIZ创新理论中,根据专利创新程度的高低和知识来源的范围大小,将专利作了五个等级的划分,见表2。
借鉴这样的思路,依据创新思维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和能力的不同,结合工科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特点,可以将创新能力划分在五个等级,见表3。
第一级是最基本的创新能力,即能融会贯通所学课程的知识内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顶岗实习工作中的现象,这一级也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第二级稍高,是在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上,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去发现问题;第三级,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实现简单的结构方面的改进;第四级,能发现表面技术问题下的本质矛盾,通过改原理实现根本性改进;第五级是最高能力,能通过合理的分析需有以及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实现从无到有的创新设计。
具体的分级评价方法是:例如某同学在学习了《机械设计》后,在见到没有学过的某款工装夹具能够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解释其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如利用螺纹传动的自锁特性实现加紧,这就是最基本的创新能力;如果能进一步发现该夹具存在问题,如每次取下工件都要拧下螺母十分不便,这就达到了第二级的创新能力;再进一步能在结构上加以改进使得操作方面,如将垫圈改成开口垫圈不需拧下即可卸下,这就达到了第三级;如果能进一步通过改变工作原理上实现根本改进,如改用气压缸加紧实现自动化,这就达到了第四级;如果能根据加工的要求设计出一套全新的夹具,就达到了第五级。
由此就对创新能力实施的分级,这就为面向全体学生考核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2.3明确创新能力考核载体
有了科学而合理的评价考核方法和标准,还需根据工科学生顶岗实习的特点明确考核载体。顶岗实习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实训教学环节,学生在企业完成的是真实的生产一线有特定的工作任务。这些工作丰富多样,彼此的工种不同、内容不同、工位不同、流程不同。面对如此多种多样的实习工作岗位,如何确定具体的考核载体呢?在此本文借鉴了管理学中“人机物法环”质量分析法。
“人机物法环”是管理学中分析质量问题的有效方法。即绝大多数质量问题都可以从五个方面考虑:淤人:与产品生产相关的人的原因。于机:机器和工具等。盂物:加工用的材料的质量情况。榆法:工作方式,操作方法。虞环:工作环境。
由于工科专业高职学生绝大多数顶岗实习岗位工作任务以及未来从事工作都与产品的开发和制造相关,因此考虑可以借鉴“人机物法环”分析法,将与顶岗实习工作任务相关的因素具体分成五个方面,见表4。
通过划分实现在各方面能细化创新的能力要求,并进一步将创新能力要求具体融入工作中。
3具体考核指标的构建
基于上述分析和准备工作,即可确定创新能力的考核指标,考核评价指标见表5。
4评价实施
在具体实施评价过程中,是由实习企业的技术主管和实习指导老师共同参与,最后按照平均值得到最终评价。例如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每位同学在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实习时,从事底盘焊接岗位的工作,在工作中他发现,悬挂的焊枪要送到规定的焊点处不易对准,比较费时费力,就提议在机架上增加导向和定位机构。该建议最终获得企业采纳。按照该套评价指标,该生的创新能力被评价为良。
5结束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体系难以实现对创新能力考核的主要原因,并基于TRIZ创新设计理论开设了相应的创新能力培训课程,第二,借鉴TRIZ专利分级的方法对创新能力加以分级,第三,根据工科的特点,借鉴“人机物法环”的管理方法将创新能力目标融入顶岗实习的工作中。最后给出了顶岗实习创新能力考核的详细指标和考核实例。
通过考核能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相对科学的评价,对学校开展创新能力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积极的反馈作用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国祥.论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镇江高专学报,2009(4).
[2]邢淑清.高职创新型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0(18).
[3]陈锁庆.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创新人才培养与评价[J].教育探索,2010(1).
[4]李岚.高职软件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1(29).
[5]杨燕,邵云飞.TRIZ方法在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1).
[6]KaleviRantanen,EllenDomb.Simplifiedtriznewproblemsolvingapplicatingsforengineersandmanufacuringprofessionals(secondedition)[M].Taylor&FrancisGroup,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