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32296部队91分队辽宁省沈阳市111000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快速发展,核装备、核设施数量与规模不断扩大,涉核活动日益频繁,核安全风险和压力明显增加,核事故应急处置任务日趋繁重。核事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突发事故,核事故医学救援是核事故救援中的重要一环,防止放射性污染对救援人员和公众造成不良影响,并对辐射和非辐射伤员进行有效的早期医学救治和处理,将核事故对人体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就此,本文探讨了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护理的工作要点,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护理;工作现状;展望
1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护理工作要点
1.1搬运
部队分类人员对伤员根据国际通用的START检伤分类程序和放射性损伤分类标准进行早期的伤情检查分类,填写伤票或核与辐射事故伤员分类标识牌后,指引担架员将危重伤员抬送至重症救治组(急救卫生帐篷)或手术组(急救卫生帐篷或手术车)。在搬运伤员前,首先取下伤员佩戴的手表、眼镜和其它金属物件(珠宝、硬币、皮带扣等),放置于废物收集袋中,标记信息),用于剂量分析和回收。在伤员体表覆盖一次性床单,视情为伤员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而后实施搬运,搬运时要经过门式放射性检测仪并做短暂停留(10s以上),以初步判断伤员放射性污染情况,而后到达救治组室。
1.2急救
1.2.1手术急救
部队手术组人员在手术床上铺3层一次性床单,术前对伤员采取抗休克治疗,视情况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彩超检查时,接触伤员的仪器探测端应用塑料膜包裹,使用后进行去污处理。手术时,接触伤员的手术器材均为一次性耗材或包裹塑料膜。麻醉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可对伤员的头面部进行先期去污。术后伤口覆盖敷料后,转送至重症救治组继续稳定伤情。
1.2.2带污伤员急救
针对开放性伤口伴有放射性污染的伤员急救,采取静脉补液扩容、使用升压药物进行抗休克治疗,对创面进行清创和放射性污染检测。对腹腔开放性外伤导致的凸出脏器如肠管等,现场不予还纳,清洁创面,确定不再有活动性出血后,进行包扎,监测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后送治疗。对于过量受照的伤员,予以肌注抗放药500注射液10mg,大量应用时抑制造血功能,仅用于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其它伴随的伤类按照常规进行对症处置。
1.3去污
1.3.1体表去污
对于体表皮肤污染的重伤员进行洗消前,首先要脱除伤员全部体表衣物,按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的顺序,依次剪开前襟、衣袖、裤腰、裤腿,逐层逐件去除衣物,动作宜轻柔,避免撕扯和扬尘。剪开的衣物按照从内向外顺序翻卷,用上层床单包裹衣物放于放射性废物收集袋中。然后使用表面污染检测仪对伤员全身进行放射性污染计数检测,标记污染部位。洗消人员按照先上后下、先头面部、后躯干和四肢的顺序进行洗消。如果是局部污染伤员,则按照多个部位先重后轻、同一部位先轻后重的顺序进行局部去污。去污时,根据监测出的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合理选用针对性的洗消剂,单种或多种配合使用。
1.3.2伤口去污
用带引流袋的防水贴膜覆盖在伤员伤口的周围,避免伤口污染物在冲洗时扩散到周围皮肤,冲洗时在伤口上部适当加压,使用50ML注射器、喷壶或输血器管道等进行冲洗,注意一次性耗材进行遮挡防喷溅。首先用生理盐水及双氧水冲洗后,继而使用伤口专用洗消液冲洗伤口,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反复进行上述过程,每次冲洗后,对伤口进行污染监测,直至合格或污染计数水平不再降低为止,用碘伏溶液对伤口进行冲洗消毒,清创时去除坏死组织和异物,最后进行伤口包扎和防水贴膜覆盖。
1.3.3内污染处理
在判明伤员存在体内污染情况下,根据放射性核素种类,合理选用阻吸收或促排药物,常见阻吸收药物的用法见表1。
2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护理工作建议
2.1核事故应急救援护理专科发展
要求部队护理人员不但要具备国家护理岗位资质,还要有核事故应急救援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做基础;掌握核与辐射安全防护技能;能够了解现场辐射监测设备;部队护理人员不但要配合医生开展救护工作,还要与其他救援人员相互协调展开救援的能力;对后送的伤员的临床护理方法有系统的学习掌握。由于核事故应急救援护理力量的紧缺,以及事故本身的救援特殊性,部队应当建立专科救援护理人才培养的机制和模式。参考防原医学教学模式,通过在学历教育课程体系中加入放射卫生知识课程或在现有的护理队伍中建立在职培训平台和定期培训机制。
2.2注重加强贴近实战的仿真化训练
部队在开展日常化的模拟训练同时,设置不同场景的仿真训练,锻炼应急反应能力,加强辐射防护意识,提高医护配合的默契度,根据心理学恐惧心理脱敏治疗原理,在平时对救援过程进行反复模拟和演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受训人员的现场不适应。在训练中,利用拟仿真训练,通过背景环境营造,为救护人员提供贴近现场事故的体验,较好地解决传统训练中训练内容与实战环境分离的问题,从而提高人员心理适应能力,减少不适的应激反应。确保在核事故救援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和技能状态,更有效地展开护理工作。
2.3培养“一人多能”的护理人才
部队对于核事故应急救援专业护理人员的培养应当围绕“一人多能”的目标,才能保证为伤员提供高效、持续的护理措施与服务。护士在现场检伤分类、急救、伤员转运及突发事件的应对中,能利用专业化护理技能,对多种伤情的患者展开救治,具有更强护理能力。“一人多能”使护士掌握每个护理岗位的职责及技能,在人员需要的情况下,可以随时调配人员的分配,以满足救援的需要。因此,部队需要注重岗位的轮训和专业课目的共同化训练。
2.4提高护理人员自救互救的能力
由于核事故现场情况较为复杂,除放射性沾染外伤员通常伴有复合伤多发等特点。而对复杂的环境中,现场救护人员不仅要完成高强度的救治工作,自身的防护,以及遇到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能力尤为重要。因此,部队要不断建立完善自救互救培训考核体系,提高战伤自救互救技能训练在救援训练中的地位,使每一名救护人员具备基本自救互救能力,提高生存技能。
2.5重点强化心理疏导与咨询的能力或资质
核事故的发生对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心理存在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加强护理人员对核事故心理危机的甄判和干预方面的培训,有望弥补我国在事故救援中人群心理援助人力的不足情况,对伤员、家庭乃至社会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事故救援医护人员自身的心理状态也应得到同样的关注,参加救援护理人员易暴露出多种心理问题,护理人员也希望能够接受心理干预及调适方面的培训,以助其有效应对、保持身心的积极健康状态。
结束语:
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是对护理人员工作综合能力和素质的严峻考验。为有效应付未来可能发生的核事故,要从多个方面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知识技能储备。在发展专业救援护理的同时,需借鉴国内外先进科学系统知识,使我国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护理工作更完善、科学化。因此,应注重军队和地方、国际间的学习与交流。
参考文献:
[1]赵健晢,何金哲.核事故医学救援工作特点与方法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4):256.
[2]陈吉刚,马得勋,王利,殷爱民,曹务锐,刘书锋.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分类后送工作方法探讨[J].辐射防护通讯,2017,37(05):17-19+22.
[3]闫双银,王丽芳,张朋.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力量模块化研训[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6,23(06):58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