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的“提问”和“讨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1

教学过程的“提问”和“讨论”

魏淑敏

魏淑敏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四中学266109

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构成的。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互动的过程,“提问”和“讨论”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了学生的课堂地位,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选择教学方式应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提问”和“讨论”教学方式的理解和运用存在问题,甚至出现了错误,从而影响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堂提问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检查性提问,二是研讨性提问。在检查性提问中,教师是运用该教学方式,对学生学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掌握情况进行调查,通过检查确定教学起点、方向和督促学生学习。因此,检查性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举手的学生要提问,不举手的学生更要提问,通过提问的手段,反映全面真实的信息,促进每个学生都进入学习状态,积极思考,努力学习。

研讨性提问一般在碰到疑难问题和学习复杂的新知识时运用,通过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组织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争辩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集思广益,合作攻关,达到解决疑难、完善认识的目的。这种提问的优点是通过信息交流,全体学生开阔视野,为学习清除障碍、铺平道路,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研讨性提问的对象多是举手的学生,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活动。

课堂提问是教师有目的地组织实施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选择、使用权在教师,教师能否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高质量的问题,对提升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提问前,应把握好自己的情感、情绪和心境,为提问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提问时应善于察言观色,密切注意学生的情感反映,及时给予调控,保持学生学习的情感开放性。其次应有两个重要的停顿时间,让学生充分地独立思考,即“第一等待时”和“第二等待时”。“第一等待时”是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同学回答。“第二等待时”是学生回答后,教师也要等待足够时间后再去评价学生的答案或继续下一个问题。再者,提问时要善于启发,精心编排提问的语言,注重启发性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基本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其目的是寻求帮助、开阔视野。讨论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内在需要,是否需要讨论、什么时间讨论、跟谁讨论应由学生自己决定。一般地,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困难,久攻不下,要借助同学的帮助,会主动选择同学进行讨论。讨论的组织形式也有很大的随机性,一组可能2人,也可能3、4人,甚至更多;可前、后、左、右的同学组织讨论,也可下位找同学讨论;讨论对象是同学,也可以是老师。总之,学生学习过程中讨论的决定权在学生,而不应是教师。教师可在旁边听学生讨论,必要时参与讨论,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学生可以大胆表现自己。教师要做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者、倾听者、赏识者,要做学生个性张扬的帮扶者、促进者、引路人。另外,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对学生是否需要讨论进行提示,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鼓励学生的“奇思”和“异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种课堂上常出现的由教师决定组织的学生讨论,是教师要学生讨论,而不是学生“我要讨论”,这样的讨论脱离了学生个体的实际,既浪费时间,又降低了学习效率,很有作秀、演戏之嫌。

讨论是学生的一种自主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素养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同时也能考查出学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对提问和讨论的结果给予评价,一个恰当的表扬,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满意的点头,都会满足学生的成功欲、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