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157001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的5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的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其基础之上进行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患者的FMA评分为:上肢治疗前9.01±2.25,治疗后19.20±8.32;下肢治疗前8.25±3.10,治疗后21.32±8.57,其BI值治疗前为38.25±10.11,治疗后为74.48±18.32.对照组的FMA评分为:上肢治疗前8.92±2.14,治疗后13.25±6.35;下肢治疗前为8.05±3.20,治疗后为14.16±6.67;其BI值治疗前为38.26±9.35,治疗后为60.34±15.10.这两组患者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机制研究表明,现代康复对传统针灸具有重要的意义,反过来,针灸对康复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针灸;康复治疗;脑卒中
脑卒中是目前我国第一大致死性和致残性疾病,致残率高达80%以上,约有2/3的脑卒中患者遗留功能障碍,其中最常见的是偏瘫,采取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能最大程度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虽然传统针灸医学与现代康复医学产生的时代不同,起源的国度有异,但其之间的内在联系及互补性使其结合在脑卒中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此,我院对其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的5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的治疗组,对照组25例患者,男10例,女15例,左侧偏瘫11例,右侧偏瘫14例;年龄为41-78岁,平均年龄为(67.20±9.41)岁,病程7-32d,平均病程为(16.43±6.72)d。治疗组25例患者,男13例,女12例,左侧偏瘫15例,右侧偏瘫10例;年龄为43-75岁,平均年龄为(64.91±10.63)岁,病程5-34d,平均病程为(15.65±5.22)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康复治疗,患者入院后,急性期均给予神经科常规治疗,待病情稳定后,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治疗:良肢位的摆放,使肢体位于功能位,患侧肩关节外展外旋,肘关节伸展位,髋关节内收内旋,膝关节轻度屈曲及踝关节背屈位(关节的被动、主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鼓励患者用健侧带动患侧关节运动。体位转移及坐立位平衡训练,体位转移按循序渐进的
原则由卧→坐→站立训练,平衡训练强调躯干侧曲及旋转,步行及上下楼梯训练。以上均为2次/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3-4次/d,指导家属协助训练。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处理常规的康复训练之外,进行针灸治疗。主要采用醒脑开窍针法,取人中、极泉、内关、尺泽、合谷、委中、三阴交等。操作按照醒脑开窍针刺方法操作,随症加减:口眼歪斜者,加颊车、地仓、下关、迎香;舌强不语者,加金津$玉液$廉泉,通里;上肢不遂者,加肩髃、曲池、少海、手三里;下肢不遂者,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足三里、昆仑、太冲。诸穴均平补平泻,2周为1个疗程,1次/d,共治疗2个疗程。
1.3评价标准
①运动功能评定采用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运动量表评定肢体运动功能;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Barthel(BI)指数评定,有专人测评。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的患者的FMA评分为:上肢治疗前9.01±2.25,治疗后19.20±8.32;下肢治疗前8.25±3.10,治疗后21.32±8.57,其BI值治疗前为38.25±10.11,治疗后为74.48±18.32.对照组的FMA评分为:上肢治疗前8.92±2.14,治疗后13.25±6.35;下肢治疗前为8.05±3.20,治疗后为14.16±6.67;其BI值治疗前为38.26±9.35,治疗后为60.34±15.10.这两组患者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脑卒中的介绍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发病后的主要症状包括: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②肢体活动不灵,突然跌到;③突然出现失语或听力障碍;④突然出现一侧肢体麻木。根据脑动脉狭窄和闭塞后,神经功能障碍的轻重和症状持续时间,分三种类型。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颈内动脉缺血表现为,突然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失语,单眼短暂失明等,少有意识障碍。椎动脉缺血表现为,眩晕、耳鸣、听力障碍、复视、步态不稳和吞咽困难等。症状持续时间短,可反复发作,甚至一天数次或数十次。可自行缓解,不留后遗症。脑内无明显梗死灶。2.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与TIA基本相同,但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有的患者可达数天或数十天,最后逐渐完全恢复。脑部可有小的梗死灶,大部分为可逆性病变。3.完全性卒中(CS)症状较TIA和RIND严重,不断恶化,常有意识障碍。脑部出现明显的梗死灶。神经功能障碍长期不能恢复,完全性卒中又可分为轻、中、重三型。
3.2针灸结合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针灸可以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络、调节气血$纠正气血逆乱,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脑血流障碍,从而改善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但针灸过分重视肌力的恢复,而忽视了异常运动模式的改变,所以对于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
量却没有相应的提高,而现代康复训练正好弥补了这个不足。现代康复训练可以刺激外周神经诱导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建立正常的运动功能模式,改善肢体痉挛和萎缩,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减少或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训练中配合头针可提高患者康复意识,提高生活质量:现代康复医学中脑卒中康复训练较完善,但训练中有些病人缺少正在接受康复治疗的意识,而选用头针疗法后病人的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配合医师锻炼的意识明显增强,可获得理想的训练效果效。有研究证明,康复训练与针灸联合治疗产生效果的主要原因是针灸刺激改善了周围循环状态,激活了感觉功能,改善了血液循环,使较高的肌张力下降,让患者早进行随意自主的生活能力锻炼,加快了康复的进程。综上所述,现代康复对传统针灸具有重要的意义,反过来,针灸对康复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肖艳波,,田艳玲,马海斌.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102例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12,34(6):561-562.
[2]贾丽娟,刘芙东,张猛.针灸与康复医学结合治疗脑卒中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4,29(2):420-422.
[3]任国平,孙智军,漆成军.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