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莉(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十四中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基本上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巩固与补充。小学数学的复习占据相当的比例,复习课在教学中具有相当的重要性。上好复习课我们需要关注的几点:明确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激趣引出复习内容;系统疏理,呈现知识联系;及时查漏补缺;深化提高,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5-00023-01
目前,学校数学教学内容的确定主要依据数学教材,这些教材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在每个单元的后面都安排了“整理和复习”这一内容。然而发现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它上成单纯的练习课或复习课。有的甚至只把它当作家庭作业来解决,认为只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复制”或“粘贴”。如何来进行“整理和复习”课的教学呢?我想,这应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和研究。
一、了解学生,因“才”施教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本身的智力水平、理解接受能力、记忆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差异,存在着单元知识的活动水平层次的不同。因此在进行“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揣摩学生的认知水平,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基础,积极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掌握,进一步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理清知识的脉络。例如(1)在这单元里你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认为哪些方面还没有掌握?(指名发言,教师板书)(2)小组讨论,梳理知识网络(人人参与,补充完整)(3)辨析并说明理由:因为4.8&pide;0.6=8,所以4.8能被0.6整除。通过学生的发言、讨论和说理,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程度,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使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中等生强化基本技能,优秀生优化知识结构。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最佳发展水平。
二、引导参与,建立科学的教学方法
教学就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过程。由于当前“整理和复习”的教学方法可借鉴的经验很少,多数教师感叹难上,学生埋怨学的没劲。如何来进行“整理和复习”的教学呢?我认为其教学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的任务。第一、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做到“横成行、竖成线”,从而构建知识体系。第二、针对教学重难点安排相应的练习,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第三、延伸拓展知识,以求温故而知新。第四、着眼发展,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基于以上认识,现以“数的整除”为例,谈一谈“整理和复习”的基本教学结构。
(一)提出问题,激发再学习的兴趣
为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化,应紧扣单元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激起学生再学习的兴趣。但是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哪类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哪类问题需要在教师启发下在思考。提出问题后让学生积极去“想”、去“探索”、去“发现”。例如(1)整除需要那些必要的条件?整除与除尽有什么关系?(2)约数和倍数是在什么前提下产生的,它们的关系是怎样?(3)怎样寻找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
(二)梳理沟通,构建知识网络
梳理就是将单元知识按一定的标准分类整理,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沟通就是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把单元知识按一定顺序串连起来。这是“整理和复习”课教学的核心环节。这里从整除概念开始,逐一展开。因为整除是这部分知识的基础,在整除的前提下产生了约数和倍数,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此的基础上引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并由公约数引出互质数的概念;接着由自然数所含约数的个数引出质数与合数。再由此引出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概念;最后在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基础上引出奇数和偶数。
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多发言,互相补充,共同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同时,引导学生观察知识之间的联系,理清思路。这样不仅使学生取得了对知识深度和广度的认识,而且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三)讨论质疑,帮助学生补缺补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容易混淆的问题或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让学生把疑问提出来或教师提出问题,交给全班或小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化。教师设疑应设在知识的关键处,如什么叫整除、约数和倍数;设在知识易混淆处,如“质数与质因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设在知识的难点处,如求两个数的最大的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在计算时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在讨论疑点时再次指导学生审读教材,从定义、方法、结果上进行讨论,然后小结,并举例加以说明,让学生在讨论中更好地掌握知识,达到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的缺陷。
(四)练习设计,巩固学生的知识
实践证明,练习是学生获取、巩固和应用知识的手段之一。教师要根据学情,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去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整理与复习”的前期教学,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掌握有了进一步系统化,认知结构更加完善。但这些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是否能被学生灵活运用,取决于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体现。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发挥课本习题的效能,拓宽练习空间,适当设计综合性、发展性的练习,如:五年级学生30—50人之间,假如按3人一组,4人一组,6人一组或8人一组,都恰好分完,请问五年级有多少人?教师通过练习形式,让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扩展。需要注意的是,练习设计充分重视学生发展的不同程度,使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练习重点,体现分层教学的思想,做到“下不保底,上不封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总之,教师要“读懂”学生,“读透”教材,创造性地“用”好教材,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环境,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创造出更科学、更高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徐洪平.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究[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4).
[2]罗乃忠.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究[J].内蒙古教育:D,2016(4).
[3]杨艳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趣谈[J].求知导刊,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