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的四种导入方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1

物理课的四种导入方式

刘暖心

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刘暖心

导入是通过一种方式或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要研究的教学内容上来。导入过程是教学过程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设计导入环节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因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在于对概念的解释、定理定律的阐述,而在于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迪和诱发学生的思维和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能充分参与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四种导入方式,供参考。

1.实验式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规律。通过实验显示出来的物理现象非常具有说服力,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但是,在采用实验导入时一定要确保演示实验的成功。例如,在讲“大气压”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一张硬纸片盖在一个玻璃杯口上,若杯内没有水,一翻转则纸片飞落下来;若杯内盛满清水,再翻转纸片却落不下来,如何解释这个现象呢?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了。我们在设计实验时,一定要慎重,既不能肤浅,以至学生不启而发,又不能深奥,导致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丧失信心。

2.故事式

中学生兴趣广泛,有着强烈的求知欲。针对中学生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历史或现代故事、趣闻,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内容时,向学生介绍:“1945年7月1日,当第一颗原子弹试爆后30秒,强烈的冲击波传到费米所在掩蔽处时,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碎纸片向地面撒去,冲击波刮起的爆风把碎纸片吹出去数米远,费米根据纸片吹落的距离,很快就说出原子弹爆炸的强度,他的测算结果与用复杂仪器记录的数据很接近。他是根据什么原理测出来的呢?将学生从原子弹爆炸的壮观场面引到课题上来,这样引入,既让学生了解科学家钻研的精神,也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

3.问题式

疑是学习的开始。“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置问题,可以把需要解决的课题巧妙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和新知识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主动进行创造性学习。例如,在讲“平抛运动”内容时,我们就可以结合该节课后问题设问:一片茂密的森林,一只小猴子正在树杈上休息,一个猎人发现了这只小猴子正准备开枪射击,这时小猴子也发现了猎人,

(1)猎人开枪的同时,小猴子也开始下落,它能否逃脱被子弹击中的厄运?

(2)小猴子如果在开枪时不动,结果会怎样?

通过这些问题,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考虑和认识平抛运动的本质。在设置问题时,应把握以下三点:①有趣味性;②把握问题的本质;③有层次性、有深度。

例如,设问向心加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及表达式是什么?这样提问平淡乏味,学生只须通读教材,便能正确回答。

4.生活经验式

生活经验是一种感性认识,是人们从日常生活和劳动中总结、体会出来的。高中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也积累了不少生活经验,我们教师应对此善加利用,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选择典型事例为先导,引入新课。

例如,在讲“摩擦力”内容时,可先让学生思考和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下雪天骑车子爱打滑摔跤?人们为了防止摔跤,在雪上撒很多煤渣,这又是为什么?

总之,教学的导入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并非孤立存在,实践中往往交叉,综合运用。总的原则是,从教学内容出发,从实际需求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不以形式主义为目的,一切方法都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这一中心目的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