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观
王红梅(四川省平昌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四川巴中636400)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3)07-032-02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健全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主要渠道。然而,由于其思想性、理论性、时代性强,在教学实践中,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上课时,一味强调学生接受,过分注重知识要点的传授,忽略学生的自由发展、自主探究,以致学生思维僵硬和囫囵吞枣。因此,普遍存在着老师难教――太枯燥,学生难学――太乏味。
而教育部制定的新课程标准,就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新课标特别注重学生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培养,这对我们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既是一个彰显自我魅力的一个大舞台,同时又是一个凤凰涅槃般的艰难蜕变。因此,我们必须大胆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在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改革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彰显品德的社会属性。
一、穿插教学法的运用。
穿插的内容一定要与本节教材内容相吻合,围绕教学目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课外材料,或渗透历史知识,或穿插现实生活内容,或补充科普知识,面向社会、面向时代、面向生活,在内容上可以五花八门;在数量上要精准把握,切记本末倒置;在质量上要精益求精。穿插教学不同于举例说明。举例是以具体事例陈述某一观点,而穿插教学是拓宽知识面,培养能力,提高觉悟,根据教学内容发展的需要而决定取舍,有较大的灵活性,这样不仅仅达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围绕教材中心内容,适当拓宽知识,开阔视野,进行穿插教学,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既能使课堂中充满生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学生的对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增强吸引力和调动积极性。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夯实基础,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借鉴,但也存在诸多弊病,如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低下,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使政治课丧失活力。这一局面如果得不到切实有效的转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无从谈起,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在教学中应始终把增强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放在首要位置。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这个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也是检验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面。
1.增强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情感,是《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的教学原则之一。与以往教材相比,《课程标准》对这一条原则更细化: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参加讨论,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无疑,思想政治课教学能否生机盎然,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是对政治课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方面。政治课教师必须在如何增强吸引力上做足文章。
2、重在感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入情以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尽管使学生入情的方式因人而异,因内容的不同而不同,但唯一原则就是教师要动情。教师强烈的感情,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开启学生感情的门扉。当然,教师的这种感情必须是真心实意的,只有真挚的感情才是最感人肺腑的;虚情假意,只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反感。举世闻名的哲学家庄子说:"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故强哭者虽悲不衰,强怒者虽严不威。"所以说,只要政治教师在教学的关键处,凝理注情,就能奏出教学的最强音。
3、贵在参与。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发挥主人翁的主体性,而由教师的单纯讲授变成师生双方,则又能增加教学的主动性、直观性。师生的配合表演从时间准备来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课前精心准备,另一种就是即兴表演。无论哪一种形式,只要我们政治教师课前精心设计好,师生之间配合好,都能引发教学的高潮。
三、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全方位的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涉及课程的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改革中一些新的课程理念层出不穷,有些甚至成了经典案例。为了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各学校、学科纷纷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出台相应的对策,小学思想政治学科也无法独善其身。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已迫在眉睫。
1、小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情感的支持者,信息的咨询者。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内在潜能,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学习过程变成促进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提升性的过程,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小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目标。
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的指向,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我们眼下的课教学目标,仍然存在着重知识传授,忽视德、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重智育目标的实现,轻能力的提高;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将知识单纯化为"应试"的技巧,无法很好地促进学生创新和多种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教育目的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3、高中思想政治研究性学习的指导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具有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策略的转换,突出地体现于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对于新老思想政治课教师来说,它都是一个需要学习和有待解决的新课题。为此,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原则:内容应该是政治学科领域中的核心知识;紧密结合时事热点问题和学生生活实际;注意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能力水平,能促使学生深入地学习和理解经济常识中的核心知识,提高学生思维创造性。
总之:新课改是大势所趋和人心所向,我们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勇于开拓创新,穿插教学法和增强吸引力和调动积极性,这只是这些方法中的沧海一粟,我们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要积极领悟新课改的精华所在,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勇往直前,谱写壮丽的生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