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关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思考

赵永涛

赵永涛/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分行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含义,并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最后着重分析了当前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主要障碍。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障碍

一、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

(一)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及实施过程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把欠流动性但有未来现金流的信贷资产(如银行的贷款、企业的应收帐款等)经过重组形成资产池,并以此为基础发行证券。从广义上来讲,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以信贷资产作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包括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消费信贷、信用卡帐款、企业贷款等信贷资产的证券化;从狭义上讲,即针对企业贷款的证券化。在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主要是商业银行针对企业贷款的证券化以及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金融机构(在我国主要为商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将大量规模很小的抵押贷款聚集成一个组合,划分为若于标准化的金额,并将对这些利息和本金的要求当作证券销售给第三方。这就使原本不流通的资产变成了可流通性的证券。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本质,就是信贷资产特别是不良信贷资产的不断打包转卖。在循环定价的作用下,商业银行初始的信贷资产价值被数倍的扩大,贷款机构及投资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也不断增大。换句话说,由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即具备了商业银行资金的杠杆效应,同时又具备了金融衍生品的杠杆效应,因此极高的杠杆效应无疑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特点。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基本情况简介

在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始于2005年。2005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作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单位,真正拉开资产证券化的帷幕。2005年12月12日至2005年12月15日,我国第一单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即2005年第一期开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在北京成功发行。2005年12月15日,中国建设银行发行国内首只RMBS产品——“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托”。该交易的基础抵押资产池包含15162笔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本金余额为30.17亿元人民币。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主要是以企业贷款证券化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为主。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选择的SPV模式为信托型SPV模式。从2005年首次试点至今,仅发行了56种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总计仅667.83亿元,在国内债券市场上所占比重甚微。

二、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运用的现实意义

从宏观角度看,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将大大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提高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资产证券化有助于改善银行业存贷期限错配状况,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加速信贷资金周转。资产证券化赋予商业银行流动性较差的资产以流动性,提高了商业银行自身的融资能力;可以缓解业务扩张对自有资本的压力,使其无需增加高成本的权益资本就可进一步拓展新业务,提高盈利能力;有助于商业银行有效地分散贷款组合的非系统风险。通过资产支撑证券投资者一般可以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极大地减少了因原始权益人发生接管,重组等事件而带来的风险。

三、当前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主要障碍分析

我国资产证券化从2005年开始试点,经历了扩大、暂停的阶段,2012年5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财政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再次重新扣动资产证券化试点的扳机,给出了500亿元的试点额度,资产证券化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的契机。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在进行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障碍,发展水平仍不高。

(一)资产证券化的流动性困境。

从根本上讲,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证券化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资产出让来获取流动资金。美国银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十分发达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的低储蓄率导致银行从常规渠道获取的资金来源不足以满足其放贷需求,必须利用资产证券化扩大客户群体,并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中获得贷款服务收入,以弥补存贷利差的不足。这一点在我国的环境中恰恰不太适用。由于我国历来的高储蓄倾向,国内银行不担心资金来源。而银行盈利渠道较为单一,主要还是在于放贷收入,因此通过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收入面临投资的压力。中国的银行体系现今所面临的不是资金紧缺问题,而是流动性严重过剩,从而导致商业银行缺乏利用资产证券化技术进行融资的动力。

(二)资产证券化的标的选择困境。

资产证券化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被证券化的资产必须具有良好的未来预期收益,要有未来持续的现金流量作为保证。因此,银行一般只能用优质资产——住房抵押贷款作为资产证券化标的,这也使得商业银行缺乏动力。从欧美各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来看,已经有多种资产被成功地证券化。这些资产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一是抵押、担保贷款;二是各种应收账款;三是各种有固定收入的贷款;四是各种商业贷款。从世界范围来看,住房抵押贷款是一种最为广泛地被证券化的资产。从住房抵押贷款本身来看,许多方面的因素(如损失和拖欠风险相对较小而且相对容易估计,提前支付行为具有较高的可预测性等)使得以这种贷款为基础或凭之提供所有者权益的证券在市场上比较容易被接受。我国的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也是先从住房抵押贷款起步。从现实意义来看,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有助于促进我国住房金融资金的良性循环,缓解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与资本充足率压力;有助于深化金融市场、推动金融创新并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也符合国家对新经济增长点选择的战略部署。

从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看,尽管目前房地产面临着调控的压力,但是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仍是银行最好的资产之一。优质的信贷资产是非常珍贵的,即使与负债不够匹配,银行仍然不愿意,也没有必要急于将其真实出售并证券化。如果将已有的优质资产证券化出售,在放贷的同时,既要承担放贷成本,又要支付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费用。而银行在吸收储蓄资金之外,还有发行次级债等同样便利的融资渠道,推进资产证券化的动力受到抑制。相对于优质的房贷资产,任何一家银行都更愿意推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原因在于银行希望规避不良资产的风险,获得稳定可靠的收益。但是,这却受到了需求者的限制,也超出了传统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范畴。而且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不良信贷资产主要是以国有企业负债及由此形成的企业资产形式存在,其中不少是信用贷款;即使有抵押,大都也是厂房、机器设备等难以转化为现金流的资产。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大部分不良信贷资产难以满足资产证券化的条件,甚至与资产证券化的质量要求相去甚远。应该说,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对于中国金融体制创新与发展、对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对于商业银行自身健康稳健发展、对于资本市场的发展都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但是,上述因素尚困扰着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供给,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道路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付强.我国推进资产证券化的障碍[J].经济论坛.2007(06)

[2]孙玉.资产证券化产品市场需求问题的解决思路[J].经济研究参考.200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