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蝶(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中图分类号:F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6-0177-01
摘要:“人无信不诚,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诚信问题贯穿于人们现代生活的一点一滴。诚信在个体、组织和社会中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诚信制度建设势在必行,如何加强诚信制度的建设,成为了这一时代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
关键词:诚信;道德;市场经济交易
近日,光明日报登出一篇题为《论文买卖,学术诚信之殇》的文章,引起了社会的普遍热议。文中指出,时下正临毕业季,高校中论文买卖现象屡禁不止,网络上这一现象反映的问题更为突出。威客等网站上,这类交易量急剧增长。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来源于学生找工作、考研的压力大,导致对论文消极怠工,侥幸寻求捷径;学校监管不严格,老师选择性地工作,不是很负责地对待学生的毕业论文;目前法律上的空白,对这一类纯网络交易、电子化的出版交易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出台。正是由于以上因素的存在,才导致了论文买卖这一不道德的现象有了存在的市场。翻开每篇学位论文,文章的前面都会有一张“诚信承诺书”,先不去考虑每篇论文是否有它自己存在的价值,但毋庸置疑的是,“诚信”二字是每个高校学子的必修课。这一现象的普遍存在反映的不仅仅是大学生论文难这一简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我国当前社会中诚信严重缺失的警醒。
一、诚信的涵义
“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良传统的结晶,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精髓。“诚信”二字是我们生活中的指明灯,对我们人格的塑造起到了重大作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应当以诚信为首。在中国古代,“诚”与“信”作为历史上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本来是两个意义相近的词,常用来互相解释,在最初也是分开使用的。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人之道也。”《中庸》中也说:“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最先将“诚”与“信”连在一起使用的是在《逸周书》中:“成年不尝,信诚匡助,以辅殖财。”“父子之间观其孝慈,兄弟之间观其友和,君臣之间观其忠愚,乡党之间观其信诚。”这里的“信诚”实际上表达的是“诚信”的意思。就是说,从一般意义上,诚信是指诚实不欺,讲求信用,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相待。
那么,在当代社会主义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诚信又有什么新的内涵呢?我相信无论是对社会还是个人,诚信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用自己的知识服务社会,造福人民,如果没有诚信作为道德规范的标准,那么一个人的知识也有可能成为滋生犯罪的工具,诚信就是培养人生走向高尚的最好方法。因此,在当今社会,诚信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要素。
二、诚信价值的体现
(一)对于个体而言。
诚信可以增强其在集体中的良好声誉,社会中的良好名誉,这些无形的东西除了能给个体带来精神上的欢愉之外,还能在经济上带来直接效益。对个体而言,拥有诚信就等于拥有了在社会中行走的通行证,有诚信的人在社会生活中一定是受人拥护的。
(二)对于组织而言。
诚信在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交易中的竞争,不仅仅是企业间设备、技术、经济实力的较量,更是诚信、品牌等软实力的竞争,后者有时会比前者更重要。诚信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好的知名度、信誉度可以为企业带来无限商机,从而创造价值。企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不仅要实现自身价值,更重要的是对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这样看来,诚信有协调企业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作用。
(三)对于社会而言。
诚信制度一旦建立,就意味着社会成员要按照这一普遍规范行事,这时的诚信制度具有公共的性质,人们按照社会公认的诚信标准办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从而促进社会市场经济发展。
由此可见,诚信对于个人、组织、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交易中形成普遍的诚信制度,有利于我国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三、建立诚信制度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社会诚信缺失,呼唤建立诚信制度。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中,诚信程度十分低下,社会生活中的主体行为发生违约、偷漏税、假冒、盗用等不诚信的行为屡见不鲜。走在全国民营企业前列的温州也在20世纪80年代遭遇了空前的信誉危机,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温州一些名牌企业纷纷破产倒闭,不胜枚举的类似事例严重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规范市场主体,保证经济活动正常运行,需要建立诚信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主体的诚信问题尤为突出。尤其是我国2001年加入WTO组织之后,不仅有来自本国的压力,更有来自全世界的竞争。经济全球化战略下,我国要想经得起各方面考验,更加需要诚信的依托,在全球化形势下建立起牢固的诚信制度体系,适应全球化带给我们的改变,经得住全球化形势下的一切考验。
保证市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建立诚信制度。当今在利益面前,有人选择了占有,在责任面前,有人选择了逃避。要提高公民的诚信意识,关键是完善社会的体制,规范公民的文明行为,对不诚实的行为给予批评和处罚,对守信的行为给予赞扬和宣传。在此形势下,建立诚信制度迫在眉睫,加强我国诚信制度的建立必须有来自道德和法律的双重保护。有了这把双刃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制度建立就有了根本性保障。
四、建立健全诚信制度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市场经济道德标准。
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而道德规范人们的心灵,生活中更多情况下是心灵在支配人们的行为。因此,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普遍加强诚信道德建设,具体表现为:在各阶段教育中加设道德教育课,把道德建设放在和文化知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让学生们在社会中深刻理解到诚信的重要性,青年人是社会建设发展的主力军,在青年学生中着重加强道德建设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并且有利于社会全面发展。
(二)加强和完善社会法律制度建设。
自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建立了一系列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和法规,我国《民法通则》第四条,和《合同法》第七条都明确规定了“诚实信用”的原则。这些准则虽然规范着人们的某些行为,但是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执行主体还是个人,法律不可能细化到各个细节,只有自觉遵守社会法律制度才能有利于社会健康发展。另外,加大法律惩处力度,也是加强法律控制的有效手段。对那些严重缺乏诚信、屡教不改的企业和个人,处以严厉处罚,对行为恶劣的可以采取法律制裁,让失信者付以沉重的代价。
(三)建立网上诚信档案。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网上建立健全的信用查询系统,也就是网上信用资讯库,把每个人的生活中诚信情况尽可能的记录下来。在美国,绝大多数人都有一个社会安全号码,就像我国的身份证号,这个号码会伴随人的一生。人们的每一笔收入、纳税、借贷、还款的情况都会记录在案。银行根据个人的信用记录,就可以判断这个人是否诚信。时下,我国在上海的个人信用试点已初见成效,但是全国联网的个人信用查询系统和企业的信用查询系统还有待建立完善。今后有了这一网上诚信档案,我们就可以轻易查到个人的诚信记录,这不仅是银行借贷款的有效凭证,也可以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时候的有力参考。这样以来,在社会中形成了“无形的眼”,时刻规范人们的诚信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