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护理中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重症护理中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

李晖

(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重症监护室病人因感染引发死亡的概率非常高,为了更好地提升病人的生存率,医院必须强化重症病房的有效管理,确保所有医护工作者的操作技术更加规范,促进病人早日恢复健康。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重症护理中感染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重症护理;感染原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23-0083-02

据调查,世界每日平均约有1400人因感染严重而致死。科学地预防重症护理中的感染问题极为重要。一般情况下,及时防治感染症状,可以促进病人成功地战胜病魔,从而提升其生存的可能性。然而,因大多数重症监护室内的病人处于重度昏迷的状态,且长期卧床,极易引发感染。因此,相关工作者必须有效查明发病原因,并进行妥善处理。

一、重症护理中感染原因

(一)隔离和消毒工作不到位

由于没有将隔离、消毒工作做好,容易导致病人感染。具体表现如下:手术前对病人进行的创口消毒不规范,或医疗器械未得到彻底消毒,医护人员未认真遵循有关的卫生标准操作,或病房空气不畅通等。

(二)病人的身体素质

在重症监护室的病人发生感染与其自身的体质关系密切。而且,还与病人用药史、烟酒史及营养摄入量等相关。一般老年、婴幼儿感染概率会大于其他群体。这主要与病人健康状况有关,因病人的抵抗能力偏低,易被感染。此外,还会受到老年、婴幼儿术后恢复时期较长具有关系。

(三)侵入性操作

医务人员为病人进行侵入性操作的时候,极易将外界的细菌带人病人的体内,或将转移病人本身的细菌,引发感染。特别对于气管断开以后,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可能破坏病人的呼吸系统的屏障,进而引发肺部感染等。此外,在重症监护室(ICU)内,因侵入操作带来的感染概率,分别为呼吸设备感染、气管插管、动静脉插管、留置尿管的感染,还与留置时间有关。因此,病情严重者,留置时间长,管路感染的发生概率也大。

(四)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

重症护理中的病人病情非常危急,大多数需要进行抗菌药物疗法。然而,当前医院存在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的现象,有的医院治疗期间,第一次为病人给药时,就使用第三代头饱类药物,长期使用效果不够理想时,才对其进行病原学的检测,这样,可以会产生耐药菌珠,不利于病人后期的抗菌治疗。

二、重症护理中病人感染的预防措施

(一)强化重症监护室的管理

患者进入重症监控病房以后,需要结合病房资源,有效地进行人员分配。并根据病人病情,施予分层管理方式,将侵入性操作以及需要长期留置管路的病人,或高危类病人分配到隔离室,且按照医院的清洁指标,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清理。此外,还要加大ICU病房的投资,构建合理化的开支标准,经有关管理者审批后,对重症监护病房进行规范化管理,为病人展开科学治疗。

(二)提升病房管理水平

在重症护理过程中,必须确保病房干净、清洁。护理人员需认真按照医院的消毒、清洁制度展开工作。对于高危区域的空调风管及送风口,应当定期消毒,以免外界环境带来的交叉性感染。而且,还要认真进行无菌操作。由于医院主要的感染源是手,所以,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洗手,切断外源性的细菌传入,可以按照国际卫生组织的“六步洗手法”执行,医护人员应当确保接触病人期间,用消毒液擦手。

在为病人置入吸痰、导尿、深静脉管的时候,应当确保无菌操作,尤其在吸痰操作时,护理人员必须佩戴无菌手套,且用一次性的吸痰管。此外,还应当嘱咐家属人员注意病人的身体清洁。在进行基础护理的时候,对于久卧病床者,应当帮助他们翻身,以免发生褥疮,为病人寻找恰当的体位,降低病痛。还要注意每隔1-2个小时,对病人翻一次身,并予以拍背护理,促进其痰液及时排出。随时做好各类导管、口腔、会阴等护理。

(三)强化呼吸道管理

重症护理病人的湿化瓶、瓶内的蒸馏水皆要每日换新,并进行规范性的消毒。病人使用的雾化吸入、吸氧仪器、呼吸机的管道等应当坚持“一患一用”的原则,且做好消毒、清洁工作。而且,重症护理病人的吸氧管不得反复应用,定期更新。如果病人呼吸机管道的使用时间超过24h,则要及时更换与消毒。为抑制病人的误吸现象,护理人员要及时为其拍背、翻身,协助排痰,使得呼吸道畅通。为了防止已昏迷病人产生恶心、呕吐等症状,在予以病人漱口、擦舌的时候严禁碰到咽部。吸痰前要先翻身、扣背,彻底排出痰液。此外,有的病人气管已被断开,而他们需要得到足够的气道湿化,如果呼吸频繁明显加快,并伴有痰鸣声,说明病人已发生呼吸道梗阻,必须及时予以必要的湿化护理与吸痰手段。

(四)控制侵入性导管的置入次数及时间

尽量控制对重症护理病人置入深静脉导管、胃管、导尿管等侵入性导管。如果护理中一定要置入时,要对相应导管有效地消毒,确保无菌操作。在病情缓解的情况下,可以尽早拔除导管,控制插管的次数、时间,避免感染的发生。有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切开气管,或插管气管。对于这样的病人,应当进行一次性吸痰,且适当延长吸痰的间隔时间,以免损伤病人的呼吸道黏膜,同时,对内套管也需要定期消毒。此外,施予留置导尿的病人,要选择封闭型的引流袋,每日清洗病人的阴部、尿道口,然后,结合病人实际情况,尽早将留置的导尿管拔出。在导尿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动作轻柔,以免损伤病人的尿道黏膜,引发不必要的感染。

三、结束语:

总之,在重症护理中的病人因各种因素的影响,极易引发感染。因此,相关的医护工作者必须深入了解感染的形成原因,严格执行医院规定的操作制度。加强重症监护室的管理工作,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资源,使得各个医护人员规范性操作,确保用药的科学性,加强对病人呼吸道护理,控制各种侵入性导管的置入时间及资料,最大化地控制病人发生感染,提升临床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笑磊,郭丽,赵岩.针对性护理对重症监护病人感染的预防效果[J/OL].四川解剖学杂志,2018(04):67-68.

[2]蔡春梅.综合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中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30):167-169.

[3]陈国翠.强化感染护理干预对降低重症监护病房病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0):145-146.

[4]李秀英,李蕊.浅析重症护理中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J].当代医学,2014,20(24):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