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下段骨折的临床对比观察吕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下段骨折的临床对比观察吕杰

吕杰

吕杰

大邑县人民医院骨科四川成都61133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股骨下段骨折患者采用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1年11月~2014年11月所收治的130例股骨下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下段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时,行锁定钢板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关键词:股骨下段骨折;锁定钢板;髓内钉

股骨下段骨折是临床较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高能量暴力是主要致病原因,占各类骨折比例的6%左右[1]。就股骨下段骨折的生物力学及解剖学特点而言,患者骨折损伤类型较复杂,合并伤相对较多,治疗难度也相应较大,因此针对此类患者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逆行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均是当前股骨下段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类术式,为了对二者治疗股骨下段骨折患者的疗效作深入了解,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1年11月以来所收治的130例股骨下段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综合对比了不同治疗术式下,患者骨折病情康复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1年11月~2014年11月所收治的130例股骨下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X线诊断得以确诊。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65例患者中,女性患者23例,男性患者42例,患者年龄为23—72岁,平均(47.9±6.3)岁,34例患者为右侧骨折,32例患者为左侧骨折。对照组65例患者中,女性患者24例,男性患者41例,患者年龄为24—74岁,平均(46.5±6.3)岁,36例患者为右侧骨折,29例患者为左侧骨折。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取平卧位,行硬膜外麻醉,自股骨髁外侧切口,经股外侧肌间隔并显露股外侧髁。在股骨中立位牵引下,将AO微创内固定系统或锁定加压接骨板经股外侧肌下骨膜外插入,并在近端行切口,以此显露接骨板,用手法推压或撬拨的方式对骨块进行初步复位。将股骨外髁与接骨板用1枚长松骨螺钉临时固定,使其紧密贴附在一起,以便于对骨折处行进一步牵引复位,测量患肢力线,确认正常且与健肢等长后,用皮质骨螺钉使接骨板紧贴于骨折近端。术后2~4h内,持续使用被动运动仪对患侧膝关节进行功能锻炼,患肢形成骨痂前,禁完全负重。

对照组患者给予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取平卧位,行硬膜外麻醉。将患侧膝关节屈曲45°~55°,从髌韧带内侧行6cm长的切口,直达胫骨上1cm处利用牵引器将髌骨与髌韧带牵开,将髁间窝暴露在视野下,用骨锥在髁间窝进入,在X线机监视下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放导针,扩髓,每次增加1mm。将交锁髓内钉逆行打入,使其尾端深入关节面下1~2mm,在定位器的指引下在远端与近端各锁入2枚髓内钉。术后对患者是否存在骨折分离以及畸形情况进行检查,除去定位器,清洗膝关节及切口,放置引流管,进而逐层缝合切口。术后2~4天,将患者患肢放置在CPM机上行被动功能锻炼。在对患者进行术后功能锻炼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分阶段进行,患者行负重锻炼时,锻炼的强度须根据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而定。

1.3观察指标

①疗效判定:按照膝关节Neer功能百分评分法,对患者自我评价、稳定性、活动范围、主动活动能力、疼痛等5个项目进行综合评分[2]。②按照Merchan评分标准对患者治疗优良率作综合评价[3];优:患者骨折愈合,骨折部位外形与功能均恢复正常;良:骨折愈合,复位情况欠佳,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差:患者骨折处畸形愈合或不愈合,骨折处存在功能障碍,且存在局部疼痛。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研究所需统计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作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对比结果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表示,采用t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自我评价得分为(91.49±7.93)分,稳定性评分为(90.39±8.79)分,活动范围评分为(88.12±7.65)分,主动活动能力评分为(91.29±7.94)分,疼痛评分为(86.89±5.98)分;组中54例患者治疗效果为优,8例患者治疗效果为良,3例患者治疗效果为差,整体治疗优良率达95.38%。对照组患者自我评价得分为(82.16±7.59)分,稳定性评分为(80.01±7.42)分,活动范围评分为(78.42±7.19)分,主动活动能力评分为(82.14±7.56)分,疼痛评分为(80.65±5.59)分;组中32例患者治疗效果为优,14例患者治疗效果为良,19例患者治疗效果为差,治疗优良率为70.77%。两组患者自我评价、稳定性、活动范围、活动能力、疼痛等膝关节功能评定得分及治疗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股骨下段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多数患者骨折后会出现周围软组织粘连及局部血肿情况,导致膝关节的正常活动功能受到影响,如不进行及时处理,则可能出现畸形或剧烈疼痛情况,进而形成膝关节功能障碍。大量临床研究资料证实[4],在对股骨下段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须及早对患肢进行功能锻炼干预,以此避免患者膝关节处出现粘连情况。

针对股骨下段骨折临床治疗,逆行髓内钉治疗术式,具有收缩性强、操作方便、组织损伤小等优点,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不过此固定治疗术式易导致患者治疗后出现髓内静脉破裂及异位骨化的可能,而使脂肪粒进入静脉,引起栓塞[5]。锁定钢板作为一种具有内固定支架功能的固定装置,应用于股骨下段骨折患者治疗中,不仅可以克服逆行髓内钉术式不足,而且还可提高骨折部位的复位,确保骨膜的完整性,从而提高骨折端的愈合率[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自我评价、稳定性、活动范围、主动活动能力、疼痛等膝关节功能评定得分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由此也进一步表明,针对股骨下段骨折患者行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确保骨折的良好愈合,强化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尚立勇.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骨折患者的临床对比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8):942-944.

[2]席红波,黄立新,王振等.锁定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1.15(1):7-9.

[3]朱新炜,李云恺,左金良等.股骨远端C型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及治疗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4):618-619.

[4]张先龙,眭述平,章玮等.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J].中华骨科杂志,2014,20(11):652.

[5]刘伟,熊浩,林伟文等.逆行交锁髓内钉闭合复位治疗股骨远端骨折[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2,08(3):156-158.

[6]陈华伟,蔡延禄,林瑞忠等.逆行交锁髓内钉和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J].中国医药指南,2015,(5):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