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濂臣/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2012级MBA
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行的血液和必要保障,资金的正常使用是确保企业规范的运行的保障和前提。特别是在企业集团化运行模式中,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尤为突出,无论是资金结算的额度,还是资金结算的期限,资金的监管和运转极为重要,因此探索和创新资金结算的模式是势在必行。从国内外资金结算的实践来看,探索新的资金结算模式,对于规范资金结算行为,提高资金结算效率,防范和化解资金结算风险,提高资金运行质量,效果突出,意义明显。
一、资金结算模式的设想
创新性资金结算是以资金结算高效、规范化为基本特征,所谓资金结算高效,资金的结算模式抛却人为因素的制约,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在符合经济业务确保真实、合法、关联的前提下,即可实现资金的结算,明显减少人为和制度规范的时滞;所谓资金结算规范化,即在确保资金结算符合国家财经法规规定和行业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坚持资金“收支两条线”,有效的内部监管和运行,确保资金的支付额度限定在预算支付额度内。目前,从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来看,真正将资金的结算模式与预算行为挂钩,规范资金的结算模式,降低资金结算风险,可谓罕见。探索创新资金结算模式,防范和降低资金结算风险,既突破制度的规范,又能提高资金结算的效率,是资金结算模式创新应有之意。探索资金结算模式,整合资金结算资源,充分发挥企业、银行、客户三方的积极性、主动性,突破传统银行B2B资金结算模式,实现银企互联,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提高资金的结算效率,逐步实现资金结算模式的制度化、信息化、规范化。其基本假设包括:(一)探索资金结算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逐步实现资金结算模式的高效便捷,变资金监管为资金运行,变银行结算为规范,充分发挥银行的资金关口控制作用;(二)探索资金预算模式的有效运作,将资金预算编制、审核、执行统一于资金结算模块之中,确保资金运行的有效性、关联性和合理性,控制资金结算额度,确保资金预算执行的可行性;(三)充分发挥资金集团结算的优势,充分发挥集团资金汇集、筹划功能,提高企业与银行对接过程中,企业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提高企业的信用级次;(四)积极沟通,实现银企互联模式,变规范为效率,变效率为资金流程,深挖银企互联的现代化资金结算模式创新,提高资金监管的力度,减少资金不规范流程,防范“小金库“现象,防止腐败行为,提高资金效率。传统资金结算模式流程与现代资金结算模式流程如下:
附件1传统资金结算模式流程
附件2创新资金结算模式流程(如下图)
由以上两种资金结算模式对比发现,传统资金结算模式与创新结算资金模式虽然都适应了企业的发展与进步,但发挥的作用确有不同:(1)资金结算方式不同,传统资金结算以支票、现金结算为主,对于资金结算的流程化、信息化规范缺乏;创新资金结算模式突破了传统资金结算模式,资金结算方式更加灵活,突破了《现金管理暂行条列》的相关规定,减少了库存现金管理环节,节省人力资源管理成本。
(2)资金结算信息化流程不同,传统资金结算模式,更加关注纸质审批流程的审批与应用,突出人为因素在资金结算模式中的主导作用,突出资金监管的人性化;而创新资金结算模式以制度为依托,以规范化流程为导向,兼顾复杂流程证据的提供与审核,兼顾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化运作,突出制度化、流程化的运用与诉求;(3资金预算作用的发挥不同,传统资金模式关注资金预算管理的表面化流程,突出资金预算的整体控制,资金审批流程单一、简化;而创新性资金结算模式,融资金监管、资金预算于一体,进一步强化资金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能够实时、快捷地反映资金预算的整体执行情况,反映预算的执行效率和执行效果,同时可以检验预算编制及应用是否科学、规范和合理。
二、创新性资金结算模式的理论依据
资金结算模式的创新与企业经营和发展的目标息息相关,并适应了现代化资金管理的需求,特别是经济业务流量繁杂,资金流动的时间性、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大,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与资金管理机会成本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化资金监督与管理平台,突出制度的规范和资金利用的效益原则。其理论依据主要有:
(一)资金管理的成本效益原则。
任何资金管理模式的创新诉求不可能脱离资金管理的成本与效益原则,在规范化的市场经济中,由于经济体的自利性,市场供需双方在相互博弈过程中,资金成本趋于均等化,无论整合性的ERP管理系统,还是单独开发的管理系统,更加注重资金管理的成本与效益。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投资更加关注群体决策,综合计划、监察、内部规范部门、财务、审计等部门分别从资金预算、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等层面提出实施方案,其实施的导向必然关注资金结算的成本与效益、内部规范与运作,使资金结算模式的监管更加趋于合理和规范。
(二)资金结算模式管理的规模性效应。
根据经济学的理论,规模经济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诉求,在不增加边际成本的情况下,企业集团通过统一资金预算管理,统一资金监管流程,统一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必然带来资金监管模式的规模化效应。企业集团化资金结算模式的应用,可以增加与信息项目开发、银行等部门谈判的砝码,提升企业外在的形象,可以减少资金使用与管理成本,实现资金监管的效益最大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实现行业资金统一管理,统一筹集与使用资金,统一监管资金的流向,意义尤为突出。相关监管部门在规模化资金监管模式的环境下,通过嵌入式监管模块,增加资金结算程序化的流程,整合企业多项基础管理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某省级烟草商业企业通过规范资金管理模式,大大降低了资金沉淀,实现了资金管理的规模化、流程化,提高了规模化效益,相比原市级公司单纯的资金管理模式,实现了整体发展与提高的目标。而传统资金管控模式下,企业受到行业“四个严禁“规定的制约,过分关注于资金的经营与使用,而忽视资金的筹措,增加了沉淀资金的额度,相比整体社会化资金筹措偏紧的现状,实质上是资金管理的浪费。
(三)资金管理的风险与收益原则。
上世纪80年代,甚至本世纪初,资金投资渠道相当广泛,加上银行利税、外汇汇率变动的影响,资金持有量不应局限于沉淀资金的管理。在资金结算与监管模式上,应当区分资金投资渠道及资金风险,最大限度得增加沉淀资金的效用。除考虑资金管理的投机、收益、日常管理持有量以外,应充分考虑最佳的资金持有额度。可以在银行推行的理财项目,确保资金保本经营,适度风险的原则。
三、创新性资金监管模式及其运用
推行创新性资金监管模式与结算方式并非立竿见影,应当充分论证其设定与运作模式,提高运作的效率,凸显资金运作模式的可行性、科学性和关联性,减少资金沉淀,提高资金监管的运作效能。其运作模式主要有:
(一)资金监管模式创新的筹划。
在考虑资金监管模式创新前,应充分筹划资金创新模式的制度化安排,突出信息化流程的运用,设定资金监管模式失效时的补救措施。即按照制度化流程安排,实行有效的岗位分工,岗位之间的内部监管,各岗位工作时限、工作职责,资金审批流程等事项。
(二)资金监管模式的流程化安排。
在实施资金监管模式创新时,应充分考虑其主要因素与相关因素。①财务资金预算管理部门应提前考虑相关会计期间的资金预算,同时区分各部门资金预算额度,确保重点预算管理项目的资金预算额度,按照预算分期预算的执行,每个会计期间分析预算执行的进度;②区分经济业务的类型,采用不同的资金结算模式与监管模式,对于特定资金支付项目、大额资金支付项目设定前置审批流程,如对于投资项目除建设项目合同、建设项目审批文件、项目实施流程,甚至可以实现资金监管流程与相关文件的直接,实现关联性查询功能,对于一般资金项目可以简化流程,体现资金流转效率性;③体现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在资金监管软件中引入预算管理的相关原则,实行预算的归口化管理,资金支付发起与预算编制一致,体现“谁支付谁管理”的原则,对于区分和界定各预算单位(部门)的责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资金监管流程体现预算管理总体控制与分层(级)结合的原则,对于与企业整体发展相关联的资金结算项目,可以由单位统一使用,统筹管理,对于与单一单位(部门)相关的资金支付项目,由相关责任主体自行控制;④资金监管模式的体制保障。为充分发挥资金监管在企业运营中的带动作用,必须根据业务节点设定相应的岗位,并确保资金监管流程在各个岗位之间流转顺畅。关键管理岗位总量控制,实时监控业务流程,并控制各个执行岗位的权限、操作功能。
(三)资金监管模式的末端控制与运用。
在创新性资金监管模式流程的末端是监管部门的控制与执行效果的衡量,考虑到监管软件开发的成本因素,可以通过企业ERP管理系统整合各个相关的业务流程,已经实施上线审计、监察、综合计划管理软件可以通过软件接口,实现业务流程的无缝化链接,实时监控业务流程。具体包括:①资金监管的系统化管理。审计、监察、综合计划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在资金监管软件设定相应的管理模块;②资金监管成果的运用。审计部门可以通过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实时监控大额资金流向、投资项目执行进度,以此作为经济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依据,并规范资金使用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监察部门可以通过资金支付业务流程,确保资金支付过程不存在不规范流程,防范和减少人为因素对资金支付的干扰,预防腐败现象。目前对于模块整合软件,已经在不少行业得以成功实施,从实施的效果看,基本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启示
通过优化资金结算流程,完善资金监管模式,实现资金监管流程创新,提高资金监管的有效性和效率,统筹规划各个环节的资金流程,打破资金监管模式的条块化,是资金监管模式优化的必然选择。而资金监管模式的优化,关键在于监管规则的制定与执行,审批权限的固化,流程的优化,监管模式的改进持续化,运行效果监管的及时性。资金监管模式的手段在于运用资金预算工具,利用企业系统ERP整合,实现监管模式的信息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最大限度地提升监管的信息化水平。希望通过资金结算模式的创新,进一步规范资金监管模式,实现资金监管的透明化、规范化,从制度和流程方面,减少和预防腐败问题。
【参考文献】
[1]《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88年9月
[2]《中级企业财务管理》2012年3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GB/T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2008版
[4]《ERP环境下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研究》2008年9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