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

王成美

王成美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开展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物理教师必须注重实验教学。本文从挖掘资源、创设情境、改变形式、转变角色、合理评价等方面探讨了物理实验教学。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资源;情境;合作探究能力

作者简介:王成美,任教于广西浦北县浦北中学。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能正确地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中考的改革,物理实验考查已作为一项必考内容,使物理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实验教学。以下是笔者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的一些探讨:

一、挖掘资源,为实验创造条件

物理实验主要依赖仪器进行,但又受实验资源的限制。根据新课标要求,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资源,积极挖掘器材功能和自制器材,灵活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开展学生实验。著名物理教育学家朱正元教授说过:“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揍揍做实验”。就是说,物理实验教学应大力倡导简单可行的替代性实验。如可用废弃饮料瓶做实验,显示光的折射、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大气压的存在、摩擦力、压力作用效果,可制成量筒等。又如光的色散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利用水盆和镜子来完成。这些随手可得的生活资源,极大丰富了实验教学资源,有力地保障了学生们进行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课外活动以及学生自己设计的探究性实验教学,确保了物理实验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动手实践与其他物理学习方式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融合能够营造一种丰富多样的物理学习情境,而这种情境可以让学生初步体验将要学习的物理知识,为理解物理知识做好准备,为发现物理定律提供帮助,并且能够为学生提供与物理有着直接的和重要作用的经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个可感知、可操作、可体验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究,让学生主动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抽象的物理知识蕴含于简单的实验之中,促进了学生的认知理解。

如探究“物态变化”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冬天早上的大雾,房屋上的霜,北方树枝上的冰花;展示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等现象,创设出“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冰”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实施小实验、小制作的教学手段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重视初中教材中小实验的教学,既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小实验和小制作的完成,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导致了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学、厌学情绪,若能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把握住对小实验教学的机会,通过学习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就可激发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激起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通过小实验教学,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小制作活动,如自制针孔照相机、平行光源、潜望镜、简易望远镜、水三棱镜、量筒、电铃、楼道电灯开关电路等,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物理学是实验科学,提倡学生自编实验和自制实验器材,可培养动脑思考的习惯和动手创新的能力,又如“纸盒烧开水”、“小风轮”等小实验的实施和操作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通过对小实验的教学,达到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复习和提高的作用。因此,小制作、小实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同时,通过对小实验的教学,还可教育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精神,实施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搞好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我们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例如: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首先分组讨论,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接下去的环节是验证猜想。由于学生合理猜想有多个,如: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积、接触面材料、接触面湿度等。要逐个进行研究需要时间较长,此时就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有重点的落实以上其中的一个任务或两个任务,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己动手实验,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概括、小组内或小组之间讨论,最后共同归纳结论。甚至有的组提出此实验在操作过程中有不足之处:弹簧测力计匀速不易控制。此时教师及时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方法:在实验操作中可以拉动木块下面的长木板,无论从操作性还是误差方面都得到改进。操作性方面,长木板可以是变速的。误差方面,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便于读数。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而且实验得到了升华。小组合作探究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①小组分组合理、分工明确(可轮换);②组长相当于小老师,一定要培训好;③教师扮好自己的角色——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④注重交流评价,给学生以展示机会和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信心。

五、转变角色,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在新课程下的物理实验教学,教师角色应该从以往的“管理者”、“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应抛弃以往的“口头式”、“黑板式”实验教学,改变以往“教师教的枯燥、学生学的乏味”的现象,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创设实验的空间,正确引导学生能动手、思考,提出问题和质疑,并能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如探究“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先猜想影响因素,再设计实验,然后进行实验,最后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学生提出了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空气流动快慢、液体的质量、体积都能影响液体蒸发的快慢等许多猜想。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比较质量相等的水分别放在碟子里和瓶子里的蒸发”、“比较用电吹风吹和不吹两杯水的蒸发”、“比较一滴水和一杯水的蒸发”等实验,并结合日常生活中滴灌、动物散热等例子,分析总结出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六、合理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物理实验教学评价是衡量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实验能力,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依据。教师应重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传统的实验教学评价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做法显然不太合理。教师不仅应该看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准确程度、熟练程度,更应该重视学生在实验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另外,那些限制学生思维或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问题答案都不应该作为考查和评价学生的标准。

参考文献:

[1]柳斌.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2]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广西浦北县浦北中学

邮政编码:535300

DiscussiononJuniorHighSchoolPhysicsExperimentTeaching

WANGChengmei

Abstract:Physicsisanaturalsciencebasedonobservationandexperiments.Theimplementationofexperimentteachingcancultivatestudents’observingability,operatingability,analyzingandsolvingproblemsability.Juniorhighschoolphysicsteachersmustattachimportancetoexperimentteaching.Thispaperthrowssomelighsonphysicsexperimentteachingfromexploringresources,creatingsituations,changingforms,transferringrolesandadequateassessment.

Keywords:physicsexperimentteaching;resources;situations;cooperativeinquiry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