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北京101149)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行外引流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将2010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98例脑室外引流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论: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
【关键词】脑室外引流;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5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718-01
脑室外引流术是神经外科常用技术,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后出现相关并发症的几率也相应增高,为了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自2010年7月起对我院98例双侧脑室外引流病人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引流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98例患者中男64例,女34例,年龄37-81岁,平均52.6岁。
1.2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都行侧脑室额角穿刺术,引流管皮下移行后引出,接脑室外引流器。
2护理干预
2.1控制引流速度。控制引流速度可避免颅内压骤降而诱发颅内再出血。引流装置应位于穿刺部位以下,引流管最高点应高于穿刺点水平15-20cm,使颅内压力维持在2.0-2.45kPa,要密切观察引流速度、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特别注意引流管内有无新鲜出血。
2.2保持血压稳定、防止躁动。保持血压稳定,收缩压控制在17.3-20.0kPa。躁动患者应予制动并适当应用镇静剂。
2.3预防颅内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是预防颅内继发感染的关键,更换引流装置、头皮敷料换药等必须严格无菌操作。
2.4防止颅内积气。引流装置要始终保持密闭,各接口要衔接牢固。防止引流管移位及脱出。
3讨论
3.1颅内感染是脑室外引流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感染的主要原因有:(1)手术区域消毒不严格,术中没有严格的无菌操作造成颅内感染(2)术后引流管堵塞、打折、引流管固定位置偏高导致引流不畅,脑脊液从引流管边缘流出,造成手术区域污染,细菌沿引流管向颅内移位造成颅内感染。(3)引流装置密闭不严、引流管固定位置偏低造成颅内积气是脑室外引流的常见并发症可造成颅内感染。
3.2诱发颅内再出血的主要原因有:(1)低颅压或高颅压。引流速度过快,颅内压急剧下降,致使桥静脉撕裂,形成急性硬膜下血肿。(2)持续血压升高、病人剧烈呕吐、咳嗽、患者躁动等情况均可引起颅内压变化导致再出血。
脑脊液是脑室和蛛网膜下隙的无色透明液体,成人每日分泌400-600毫升,每6—8小时更新一次[1]。术后24h内,引流的脑脊液呈血性液体,每日引流量最多可达300—600毫升,以后逐渐变淡、变清。
预防颅内感染,严格坚持无菌操作原则,注意保持手术区域清洁,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液、渗血,坚持每日消毒更换手术敷料。注意观察引流装置,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管内液面波动情况,避免引流管漏液和逆流,复查CT和做其他检查时应夹闭引流管[2]。翻身拍背等护理活动中尽量减少搬动,避免过度牵拉引流管,防止脱出。
注意观察脑脊液颜色变化,若脑脊液由淡变红或引流出大量鲜红色的脑脊液,考虑为再出血。这就需要护理过程中根据GCS昏迷评分法来判断病人意识障碍的变化及程度;观察双侧瞳孔的变化;注意保持血压在(140—160/90―100)mmHg[3],防止再出血的发生。若脑脊液出现混浊并有絮状物流出时,应考虑颅内感染。
对体温≥39℃,早期尽早使用降温毯,能降低高热对脑组织的损害,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缺氧,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恢复。对于意识障碍者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改善通气,辅以雾化吸入,勤吸痰液,早期多次痰液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减少肺部感染。
脑室外引流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重要手段之一,虽然作为一种侵袭性的治疗方式,存在护理上的诸多不利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有丰富的临床护理专业技术,掌握病情变化的特点和基本治疗方法,及时动态观察病情,制定严格的护理计划,就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杨树源.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1.
[2]杨树源.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21.
[3]刘景瑞.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消除术后的护理[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25(4):32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