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润宪/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标实施的一门全新课程,因地制宜开发乡土资源是研究性学习实施的重要策略,本土化是其课程内容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尝试界定本土化课程的概念,并通过开发和利用乡土地理,设置研究主题模块进行本土化课程开发与内容的构建,形成有地方和校园文化特色的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内容体系。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当地资源开发利用
一、利用好当地资源是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展与实施的必然发展方向
在《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在有关课程内容的开发和利用上指出: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开发,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能“根据本校本地实际情况,开发各种教育资源,设计活动主题”;应“适应学校和地区差异,形成自身特色”,引导学生选择研究性学习内容时,要注重“学校自身的办学传统和资源优势,构建有地区特点和学校特色的研究内容的体系”。所以,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不应该是单一的、理论化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要给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把它切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加以组织,使文化进入到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履历情境”。只有这样,课程才真正能够成为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桥梁。故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存环境。
二、当地研究性学习资源与校本课程的内含
通过实践,我们将利用当地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与校本课程开发有机结合起来。课程实施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或学生自主从本市、县、乡镇的自然、人文社会资源中选取感兴趣的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并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掘与利用本地区和学校课程资源,形成有鲜明地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它是在研究性学习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发的一种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条件、突出地方特色、反映地方文化、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一门课程。它除了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乡土性。可开发性、人文性等特点。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内容的构建
在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我们对邢台当地资源进行充分地发掘与利用,并通过构建研究主题模块的形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研究本乡本土问题,构建本土化课程内容体系。
1、开发与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从本地自然资源中发掘平时视而不见但研究价值大的研究性学习素材,可使学生感到课题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激发起其探究的激情。
邢台位于河北南部,太行山脉南段东麓,是山脉与平原的过渡地带造就其物产、旅游资源丰富等特点。其中果蔬、矿产、旅游三大资源最具开发前景。环境优美,境内的峡谷群、天河山、等独具风韵的自然景观和以郭守敬文化、卧牛文化、清风楼文化为核心的人文景观闻名遐迩,受人青睐。古往今来,邢台人才辈出,以郭守敬、宋璟、刘秉忠等尤为值得称道……这些都可以成为我校开展研究性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2、研究主题模块的构建。主题模块是指学校在设计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整体方案时,设置一些研究主题,以引导学生的选题方向,让学生围绕主题提出一些课题,从而使课程内容相对集中。通过设置研究主题模块,学校可以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建设本土化课程,使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比较规范和有序。
3、学生课题的立体式设计。学生确定研究方向后,课题的设计是关键的环节。学生围绕主题,可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口进行设计。同一主题切入口不同,研究的内容也就不同。如在“乡风民俗”的主题模块下,可以选择研究节日民俗、礼仪风俗,可以研究生产、生活习俗、饮食习俗,可以研究民间体育、文艺、谚语,可以研究地方方言等等。学生进行课题设计时,可以将主题模块分解为若干个子课题,子课题再分解为若干个次子课题。学生从其中自由选择次子课题开展研究。这样主题模块通过分解、细化,层层相嵌,呈现立体结构。
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学生的研究思路比较清晰,而且使乡土地理得以多角度、深层次地发掘和利用,逐步形成主题研究系列。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设计课题时,还要指导学生分析课题的研究价值和可行性等。
在学校近两年多的研究性学习探索与实践中,学生选择了诸如“邢台历史文化的推广与展示"、“邢台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板块下的“乡风民俗”、“古城情韵”、“水资源”、“特色经济产业”、“人口问题”等系列的课程内容,形成了有邢台地方特色和校园文化特色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体系。
四、进一步实施本土化课程的思考
在探索与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一些本土化课程的实践经验与理论认识,但是仍然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探索。
1、加强对师生的培训与指导。我们要利用网络、讲座、集会、个别交流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对教师、学生的培训与指导,培育教师的课程意识,增强教师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的规划与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对资源的开发和选择能力,从而保证本土化课程建设的规范、有序发展。
2、重视与校外公共文化教育机构、社区企事业单位、科研团体等的联系及校外指导师队伍的建立。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参与及指导、评价等功能,使课程获得更多的支持,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3、做好研究性学习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我们将不断积累资料,建立案例库,丰富课程内容,构筑系统的本土化课程。并以主题模块为体系,编写乡土教材,从而为学校今后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地方课程的开发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
当然,我们在实施课程的本土化的同时,并不排斥学生选择一些国际热点和学科问题开展研究,如世界反恐问题、SARS问题、实验的改进与设计等,使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融合本土化与全球化、民族性与世界性。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4
2任春荣.如何开发农村学校研究性学习资源[J].中小学管理,2002,(9):20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
4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教基[2001]6号)
5霍益萍《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
6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教基[2000]3号)
课题编号11041286